- 聽心理咨詢師給女孩講情商
- “推開心理咨詢室的門”編寫組編著
- 1045字
- 2025-07-09 17:20:01
掀開情商“面紗”,了解情商“本質”
當情商的概念最早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耶和彼得·薩洛維,提出來時,很多人沒有在意。直到1995年,在《紐約時報》擔任科學記者的丹尼爾·戈爾曼出版《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這才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研究情商的熱潮。為此,后世的很多人都稱丹尼爾·戈爾曼為“情商之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曾經以為智商決定成敗的觀點漸漸改變,人們開始意識到情商對于社會生活的重要影響,以及它在個人成敗中起到的關鍵作用。現代社會,許多有著高學歷、高顏值、高收入的女性朋友陷入抑郁、焦慮的泥淖。她們感到不幸福,并非因為她們自身的條件不夠好。相比之下,有些女性朋友雖然相貌平平、學歷不高、工資收入一般,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所在。從某種角度來說,后者可能智商平平,但是情商很高,因而能夠在生活中如愿以償地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為什么相比于智商,情商對于收獲幸福人生更有幫助呢?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情商涉及對自身情緒的調整。并且,與智商相比,情商更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人際關系,從而間接改變我們的人生。
珍珍的爸爸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她知道自己失去了爸爸媽媽的疼愛和呵護,無依無靠,而且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所以她總是不遺余力地學習,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磕磕絆絆十幾年,珍珍終于完成學業,大學畢業了。然而,在面試的過程中她卻處處碰壁。原來,很多招聘者覺得珍珍其他條件不錯,但太過內向自卑,總是低著頭又愁眉苦臉,而這必然影響她未來的工作。就這樣,珍珍與很多好的工作失之交臂。在得知自己被淘汰的原因后,她痛定思痛,決定改變自己。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她每天都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練習微笑。她激勵自己:“我很棒,我很棒,我真的很棒!只要堅持努力,我一定能夠改變命運!”漸漸地,她的臉上浮現出發自內心的微笑,整個人的狀態也變得不同了。果不其然,再次面試時,珍珍自信謙和的表現,贏得了面試官的贊許和認可。就這樣,珍珍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從此之后,她更加積極主動地改變自己、積極暗示自己,最終事業上有所成就,也收獲了幸福。

在這個事例中,生活的艱難使珍珍一直以來根本無法發自內心地微笑。幸好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且努力調整心態、改變自己。其實,不管是對女性朋友,還是對男性朋友來說,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職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自我激勵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自我激勵是擁有高情商的一種表現。堅持積極的自我激勵,不但能夠改變我們的心態,還能間接改變我們的命運,使我們距離成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