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零信任網絡是什么

零信任網絡中存在如下5個基本斷言:

網絡無時無刻不在危險之中;

網絡始終面臨著內部和外部威脅;

僅根據網絡位置不足以確定是否可信;

所有設備、用戶和網絡流都必須經過認證和授權;

安全策略必須是動態的,并根據盡可能多的數據源來確定。

傳統的網絡安全架構將不同的網絡(或單一網絡的不同部分)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并使用防火墻來隔離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被賦予不同的信任等級,而信任等級決定了可訪問的網絡資源。這種模型提供了極其強大的縱深防御能力,例如,對于風險較高的資源,如面向公共網絡的Web服務器,將其放在隔離區(DMZ),并對進出該區域的流量加以嚴密的監視和控制。這種做法催生了一種類似于圖1-1所示的架構(你以前可能見過)。

圖1-1 傳統的網絡安全架構

為了改善這種傳統的網絡安全架構,存在很多權宜之計,但面對現今的網絡攻擊形勢,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傳統的網絡安全架構存在如下缺點:

不檢查區域內部的流量;

在主機部署位置方面缺乏靈活性(物理和邏輯方面也是如此);

存在單點故障。

必須指出的是,如果不再根據網絡位置來確定可信度,VPN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VPN讓用戶能夠進行認證,以獲取位于遠程網絡中的IP地址;再通過隧道技術將流量傳輸到遠程網絡,流量到達遠程網絡后被解封裝并路由。這是一個嚴重的安全后門,但未曾被人懷疑。如果宣稱網絡位置對確定可信度毫無價值,諸如VPN等多種現代網絡通信方式將慘遭淘汰。當然,這意味著必須將安全措施實施點盡可能前推到網絡邊緣,同時意味著網絡核心無須再承擔這種職責。另外,所有主流操作系統都提供了有狀態防火墻,交換和路由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展,這讓人能夠在網絡邊緣部署高級功能。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可得出如下結論:轉變網絡安全范式正當其時。通過分散地執行安全策略并遵循零信任原則,可構建出類似于圖1-2所示的網絡安全架構。

圖1-2 零信任架構

零信任模型中的控制平面

在零信任模型中,支持系統被稱為控制平面。除控制平面以外的其他部分都屬于數據平面,由控制平面進行協調和配置。針對受保護資源的訪問請求,將先由控制平面進行處理,對設備和用戶進行認證和授權。這一層將應用細粒度的控制策略,可能考慮如下因素:在組織中的角色、在一天中的什么時間訪問、地理位置和設備類型。如果要訪問的是安全等級較高的資源,可能需要強制進行更高強度的認證。

確定請求得到許可后,控制平面動態地配置數據平面,使其接收來自該客戶端(也僅限該客戶端)的流量。另外,控制平面還可能進行協調,以確定要在請求者和資源之間建立的加密隧道的細節,這可能包括一次性的憑證、密鑰和臨時端口號。

需要指出的是,控制平面對于請求的許可決策是有時間限制的,而不是永久性的。這意味著,如果最初促使控制平面做出許可決策的因素發生變化,控制平面可以與數據平面進行協調,進而撤銷資源訪問權限。

對于上述措施,在嚴格程度上可以做出一些妥協,但基本理念是不變的,那就是由權威方或可信的第三方根據各種輸入實時認證、授權和協調訪問。第2章將更詳細地討論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清新县| 明光市| 澄迈县| 修文县| 临泉县| 泸水县| 新绛县| 洪泽县| 宜宾市| 宁南县| 曲靖市| 乡宁县| 分宜县| 高密市| 五华县| 信宜市| 筠连县| 渭南市| 华宁县| 云南省| 东阳市| 邯郸市| 朔州市| 博爱县| 桓仁| 澜沧| 车险| 兴义市| 临桂县| 桓台县| 鲁甸县| 丰都县| 河间市| 太康县| 孙吴县| 禄劝| 左云县| 高陵县| 邓州市|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