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杜瓦爾教授
- 荊棘鳳凰:從鄉村到巴黎秀場
- 撲滿星
- 4619字
- 2025-07-11 09:41:44
門衛是一個穿著制服表情嚴肅的中年男人。他正低頭看著什么,被這突然沖進來的身影嚇了一跳,下意識地伸手阻攔,用法語快速說道:“請出示學生證或預約!”
Chloe猛地剎住腳步,心臟在胸腔里瘋狂擂動,幾乎要跳出來!她渾身濕透,頭發凌亂地貼在臉上,狼狽不堪。她看著門衛那張嚴肅的臉,看著他伸出的手,腦子里一片空白!學生證?她沒有!預約?她聽不懂!
巨大的恐慌再次襲來,幾乎讓她窒息。她張了張嘴,喉嚨干澀得像砂紙摩擦,那個練習了無數遍的單詞“Bonjour”(你好)卡在喉嚨里,怎么也發不出聲音!她只能死死攥著那張濕透的入學卡,像舉著一面破爛的旗幟,顫抖地遞到門衛面前!
門衛皺著眉,疑惑地接過那張皺巴巴的卡片。他湊近燈光,仔細辨認著上面的字跡和模糊的印章。
時間仿佛凝固了。雨水順著Chloe的頭發臉頰不斷滴落,在地板上洇開一小片水漬。她能感覺到周圍進出學生投來的好奇或鄙夷的目光,像針一樣扎在她背上。
門衛抬起頭,目光銳利地審視著眼前這個狼狽的東方女孩。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似乎在權衡。
就在這時,Chloe猛地想起了畫冊上那個單詞!那個無數次在絕望中支撐她的單詞!她用盡全身力氣,從喉嚨深處擠出一個生硬無比、帶著濃重口音,卻清晰得近乎嘶吼的法語單詞:
“étudiante!”(學生!)
聲音不大,卻像一道驚雷,炸響在學院燈火通明充滿藝術氣息的門廳!帶著一種源自泥土深處的野蠻力量!
門衛愣住了。周圍幾個正準備進出的學生也停下了腳步,驚訝地看著這個渾身濕透,眼神卻亮得驚人的女孩。
門衛的目光再次落回那張入學卡上,又看了看Chloe那雙燃燒著冰冷火焰,寫滿決絕的眼睛。他沉默了幾秒,最終,什么也沒說,只是側了側身,讓開了通道。動作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動容?
沒有一句多余的廢話。Chloe的心臟幾乎停止跳動!她一把抓回那張卡片,像握著一塊滾燙的烙鐵,不再看任何人,低著頭,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沖進了那扇象征著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門廳里溫暖干燥的空氣瞬間包裹了她,帶著油彩、松節油和舊書籍的混合氣息。光潔的大理石地面映照出她狼狽不堪的身影。她踉蹌著,憑著卡片背面的模糊地址和指示牌的指引,像一個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跌跌撞撞地沖上樓梯,沖向那間標注著“夜校–服裝設計基礎入門”的教室。
教室里已經坐了不少人。燈光柔和明亮。講臺上,一個頭發花白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教授正在整理教案。空氣里彌漫著一種學術的寧靜和淡淡的期待。
當渾身濕透,頭發滴水像剛從塞納河里撈出來的Chloe猛地撞開教室門沖進來時,所有的目光瞬間聚焦在她身上!
驚愕、好奇、毫不掩飾的鄙夷和嘲笑……像無數道探照燈,瞬間將她釘在了原地!她狼狽地站在門口,水珠不斷滴落在光潔的地板上,發出輕微的“啪嗒”聲。那本被雨水浸透,封面破爛的兒童畫冊,還被她下意識地緊緊抱在懷里。
講臺上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鏡,驚訝地看著這個不速之客。
“小姐,你……”他用法語開口,語氣帶著疑問。
Chloe的腦子嗡嗡作響。所有的勇氣仿佛在沖進大門的瞬間耗盡。她看著那一張張陌生的帶著優越感的臉,巨大的羞恥感和自卑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間將她淹沒。她張了張嘴,那個練習了無數遍的“Bonjour”再次卡死。她甚至想轉身逃跑。
就在這時,眼角的余光瞥見了窗外。
學院對面的路邊,那輛黑色的轎車依然靜靜地停在那里。深色的車窗緊閉著。但Chloe仿佛能穿透那層玻璃,看到里面那雙冰冷的注視著她的眼睛。
爬上去!或者被碾碎!
一股混合著巨大屈辱和更強烈不甘的火焰,再次從腳底直沖天靈蓋!她猛地抬起頭,不再躲避那些目光!她挺直了被雨水打濕顯得更加單薄的脊背!她抱著那本可笑的畫冊,像抱著她的戰旗!她迎著老教授詢問的目光,迎著滿教室的驚愕和鄙夷,用盡全身的力氣,再次嘶吼出那個生硬、卻帶著泥土般沉重力量的法語單詞:
“étudiante!”(學生!)
她不再等待任何回應,不再理會任何目光,像一頭認準了目標的蠻牛,低著頭,大步穿過教室的過道!濕透的鞋子在地板上留下一串清晰的水印。她徑直走到最后一排,最角落的那個空位,用力拉開椅子,像卸下千斤重擔般,重重地坐了下去!
椅子腿與地面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在安靜的教室里格外突兀。
所有的目光都追隨著她。空氣死寂。落針可聞。
老教授推了推眼鏡,鏡片后的目光帶著一絲驚異,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味。他看了看那個坐在角落像只落湯雞卻挺直了脊梁眼神兇狠如小獸的女孩,又看了看窗外馬路對面那輛靜靜停著的黑色轎車。
最終,他什么也沒說,只是清了清嗓子,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第一行字,用清晰平緩的法語開始了今天的課程。
“Bonsoir, tout le monde. Commen?ons par la base…”(晚上好,各位。讓我們從基礎開始…)
陌生的語言像潮水般涌來。Chloe坐在冰冷的椅子上,身體還在因為寒冷和激動而微微發抖。她一個字也聽不懂。但她死死地睜大眼睛,像要把教授說的每一個音節、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母都刻進腦子里!她拿出那本濕透的畫冊,翻到空白頁,又從口袋里摸出一小截撿來的鉛筆頭,用凍得發僵的手指,笨拙地,一筆一劃地,開始模仿黑板上的字母。
窗外的雨,似乎下得更大了。馬路對面,黑色轎車的車窗緩緩升起,隔絕了外面的世界。引擎低沉地啟動,車子無聲地滑入雨幕,消失在巴黎的夜色中。
角落里,鉛筆劃過濕漉漉的紙頁,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春蠶啃食桑葉,微弱,卻固執地宣告著一種生命的開始。
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夜校的燈光,像一座漂浮在冰冷現實之上的孤島。Chloe蜷縮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濕透的工裝褲緊貼在皮膚上,寒意刺骨。講臺上,老教授儒雅的法語如同天書,每一個音節都像一顆冰冷的石子,砸在她混沌的腦海。
“La ligne, c’est la base de tout…”(線條,是一切的基礎……)
教授在黑板上流暢地畫著各種線條——直線、曲線、螺旋線。他語速平緩,用詞盡量簡單,但對Chloe而言,依舊是隔著一層厚厚的毛玻璃。她死死盯著那些扭動的符號,試圖將它們與手中那本濕漉漉邊角卷起的兒童畫冊上的圖畫聯系起來。畫冊上有太陽(soleil),有樹(arbre),但那些簡單的輪廓和此刻黑板上充滿韻律與力量的設計線條,隔著鴻溝天塹。
周圍的學生大多穿著考究,帶著一種藝術院校特有的慵懶或銳氣。他們低聲交談,偶爾發出會意的輕笑,目光掃過角落里那個渾身滴水的狼狽身影時,帶著毫不掩飾的好奇和一絲居高臨下的憐憫。那目光像細小的芒刺,扎在Chloe緊繃的神經上。
她攥緊了口袋里那塊深褐色帶著天然結疤的粗麻布片。粗糲的觸感磨礪著指尖,像故鄉土地無聲的提醒。她深吸一口氣,空氣里混合著油彩、松節油和舊書的氣息。活下去。不是作為被嘲笑的落湯雞活下去。
她攤開畫冊的空白頁,用那截撿來的只有拇指長的鉛筆頭,顫抖著,用力地模仿黑板上的線條。手腕僵硬,畫出的線歪歪扭扭,像蹣跚學步的孩子留下的足跡。她畫一條,擦掉,再畫一條。鉛筆芯啪地斷了。她用力抿緊嘴唇,用指甲掐了掐那粗糙的麻布片,繼續用斷茬在紙上劃拉。沙沙的摩擦聲,在安靜的教室里顯得突兀又微弱,是她對抗這巨大鴻溝的唯一武器。
下課鈴聲響起,像一道赦令。人群涌向門口。Chloe幾乎是最后一個離開,低著頭,避開所有可能的視線接觸。冰冷的夜風灌進樓道,讓她打了個寒噤。她裹緊單薄濕冷的衣服,像一片被遺忘的葉子,飄向學院大門。
就在她即將融入外面更深的黑暗時,一個溫和的聲音在她身后響起,帶著一絲猶豫。
“小姐?請等一下。”
Chloe猛地頓住腳步,警惕地轉過身。是那個講臺上的老教授,雷蒙·杜瓦爾先生。他手里拿著教案,鏡片后的目光溫和,帶著探究。
“你的…畫冊,”他指了指Chloe緊緊抱在懷里的那本破爛冊子,又指了指她濕透的褲腳,“還有…你似乎遇到了麻煩?”
Chloe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巨大的窘迫感讓她臉頰發燙。她下意識地把畫冊往身后藏,張了張嘴,那個練習了無數遍的“Merci”(謝謝)在舌尖打轉,卻怎么也發不出聲音。她能說什么?說她是個無家可歸靠撿垃圾學語言的流浪者?
“我…é…étudiante…”她只能再次擠出那個生硬的單詞,聲音干澀得像砂紙摩擦。
杜瓦爾教授看著她眼中混雜著警惕倔強和一絲無助的光芒,又看了看她緊攥著的指節發白的手。他沉默了片刻,沒有追問,只是從教案夾里抽出一張紙和一支筆。他飛快地在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笑臉符號,又在旁邊寫下一個地址和時間。
“每周三下午,四點。”他將紙條遞給她,語氣平和,帶著一種長者的包容,“我的工作室。不是上課,只是…幫忙整理一些舊布料,順便…喝杯熱茶。也許…對練習法語有幫助?”他指了指那個笑臉符號,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巴,做了個傾聽和說話的姿勢。
Chloe怔怔地看著那張紙條,又看看教授溫和的眼睛。幫忙?整理舊布料?喝熱茶?練習法語?這不是施舍,這更像一種小心翼翼的、帶著尊重的邀請。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混雜著更深的酸楚,猛地沖上她的眼眶。她顫抖著伸出手,接過紙條,深深地點了一下頭。喉嚨里堵得厲害,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Bonne nuit, Mademoiselle.”(晚安,小姐。)杜瓦爾教授微笑著點點頭,轉身融入了夜色。
Chloe攥著那張帶著體溫的紙條,像攥著一塊燃燒的炭火,燙得她心頭發慌。她站在原地,直到教授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才猛地轉身,沖進冰冷的夜風里。淚水終于洶涌而出,混雜著雨水,滾燙地滑過冰冷的臉頰。這一次,不是因為絕望,而是因為一種猝不及防的被當做人來對待的震動。
她不再是那個只能嘶吼“étudiante”的符號。她是Chloe Kim,一個可以去“幫忙”、可以去“喝茶”、可以被稱呼為“Mademoiselle”(小姐)的人。
回到那間陰暗潮濕只能稱之為“棲身之所”的廢棄印刷廠角落(她用最后幾個硬幣租下的一小塊勉強遮風擋雨的空間),Chloe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換下濕透的衣服,而是借著從破窗透進的城市霓虹的微光,一遍遍地看著那張紙條上的地址和時間。她拿出那本破爛的畫冊,對照著上面的街道圖畫和單詞,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寫著地址。
“Rue… de… l’Ancienne… Comédie…”她嘶啞地磕磕絆絆地念著,聲音在空曠的廢棄廠房里回蕩,像孤獨的禱告。
周三下午三點五十分。
杜瓦爾教授的工作室位于左岸一條安靜的小街,門面不大,櫥窗里陳列著一些復古的織物樣本和手工工具。空氣里彌漫著舊木頭、干燥花草和染料的混合氣息,比林書燃那里少了些工業感,多了份沉淀的溫和。
Chloe提前十分鐘到達。她換上了唯一一套干凈但依舊樸素的衣服,頭發仔細地梳理過。她站在門口,深吸了好幾口氣,才鼓起勇氣按響了門鈴。
門開了。杜瓦爾教授穿著舒適的羊毛衫,看到她,露出溫和的笑容:“Bonjour, Chloe. Très ponctuelle.”(你好,Chloe。很準時。)
“Bonjour, Professeur.”(你好,教授。)Chloe努力讓自己的發音清晰一些,手心全是汗。
工作室內部更像一個堆滿了寶藏的舊書房。高高的書架頂到天花板,塞滿了厚重的藝術書籍和泛黃的圖冊。工作臺上鋪滿了各種質地、顏色、來自不同年代和地域的布料樣本——厚重的哥特式織錦、細膩的東方絲綢、粗獷的非洲印花棉布、褪色的法國鄉村蕾絲……角落里堆著幾個敞開的舊木箱,里面是更多的等待整理的零碎布頭和線卷。
“如你所見,”杜瓦爾教授笑著指了指那些箱子,“我畢生的‘收藏’,急需一位有耐心的人幫忙梳理。按材質、年代、或者…純粹按你的感覺分類都可以。”他遞給Chloe一副干凈的白棉布手套,“戴上這個,有些布料很脆弱。”
工作開始了。沒有指令,沒有評判,只有教授偶爾溫和的提醒:“這是17世紀的里昂絲絨,很嬌貴…”“哦,這塊北非的印花棉布,上面的茜草染料,陽光下會非常美…”“這些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蕾絲碎片,看這精巧的針腳…”
Chloe戴著手套,指尖撫過那些承載著時光印記的布料。冰冷的絲絨,溫潤的絲綢,粗糲的麻布…每一種觸感都帶著不同的故事。她不再僅僅是整理,她開始傾聽。聽教授講述每一塊布背后的歷史、工藝、文化。那些陌生的法語詞匯,在具體的觸感和生動的故事中,不再是冰冷的符號,開始有了溫度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