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
——站在終點,引來路
“不要想著去做什么,而是想著不做什么。”
“不要想著如何成功,而是思考如何避免失敗。”
這兩句非常經典的話,可以解釋什么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在實際應用中,它能幫我們開山,能幫我們破局,能幫我們發現新物種,能讓我們在變革中不至于沉淪于過時的傳統。
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據說,是查理·芒格的成功秘訣之一。它是“反其道而思之”的思維方式,是從問題的對立面或相反面來探索答案。很多人都知道逆向思維的強大作用,認為它很好用,但為什么好用,卻很少有人能說明白。
人生處處有岔路。我們要達成一個目標,會遇到很多干擾因素,會出現很多節外生枝的環節,導致我們走偏路、走彎路,甚至走錯路,如下頁圖所示。逆向思維,可以讓你站在終點,去反看起點。這樣正向推進時遇到的那些岔路,自然就看不見了。

人生岔路
當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起點),有人帶你去另外一個陌生的地方(終點),怎樣可以更容易找到回到起點的路?一般人會說“記住路標”。對我來說,有一個比記住路標更好的辦法,那就是離開時去回頭看離開的路,或者歸來時倒著走(多回頭看),來回憶你離開時的景色。這也是逆向思維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很好的體現。逆向思維,更像是翻轉看世界,用相反(或相對)的視角,減少陳舊(開拓創新),離開原地(探索改變)。
理解了逆向思維的本質,我們就可以運用得更加自如。你想快速提高考試成績,與其研究如何多得分,不如探討如何少失分;你想提升自己,與其盲目拓展知識面,不如給自己的知識體系查缺補漏;你想做個好人,與其想自己該干什么,不如先弄清楚自己不該干什么。如果想與愛人白頭到老,比知道該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不該做什么。因為感情能夠長久的原因,往往不是彼此做過多少感動對方的事,而是很少互相傷害……
不過,也不是什么時候都必須“反過來想”。一般遇到以下幾種情況時,可以考慮使用逆向思維:
當你面對的問題難以用傳統思考方式解決時;
當你對正推得到的答案并不滿意,想要尋找新的解決方式時;
當你已經得到一些答案,但不確定是否全面,想要查缺補漏時……
這樣你會避免被正向的岔路干擾視線,并在逆向的道路中發現隱藏在正向“死角”中的新答案。
有人會問:從終點看問題就不會看到岔路嗎?會不會存在逆向思維的岔路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萬事萬物之間都存在著錯綜復雜的聯系。整個世界就像一張巨大的網,假設任意兩個點之間都有一條通路,那么從你的終點到你的起點,也一定會看到逆向的岔路。同時,我們也要清楚這樣一個狀況:既然是“逆向”的岔路,那么這條岔路中的起點就不是你所在的原來的起點了。我們不必考慮逆向角度的岔路,因為我們根本不在那兒。它與你無關。如果那個地方也有一個人,那么對于你來說的這條岔路,則會是在那個起點的人的正路。你在終點能看見岔路上的他,只是說明你們的境遇不同,但設定的目標相同罷了。他需要結合他的境遇和條件(起點),做出與你不同的選擇(正路),最后才能與你頂峰相見(終點)。你們是殊途同歸,如下頁圖所示。

俗話說,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站在不同的起點,擁有不同的資源,具備不同的認知,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路徑可以選擇。我們只需要規避正向推進中的岔路即可。

當然了,如果你的起點可以改變(你的前提條件或者初始環境可以改變),你也可以通過某個逆向岔路,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更適合的新起點,如上圖所示。然后從新的起點出發,去實現自己原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