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永樂一朝的清廉之官-浙江按察使周新!
- 大明:本王的藩地大億點很正常吧
- 風清不夢
- 2503字
- 2025-07-22 21:14:28
朱高燧站在屋內,透過窗看著外面街道。
沒一會,只見剛才的那個商人從一個比較老舊且簡易的馬車上下來,快步匆匆進入酒樓,手中抱著一個比較大的木盒。
能夠拿得出那些錢財,卻是乘坐這樣的馬車,并不是因為懼怕朱高燧,以免惹朱高燧不喜,也不是這人拿不出錢來,坐不起那些華麗的馬車。
而是因為在如今,商籍是一個賤籍,比起匠籍等等這些,都要差。
這些人雖然有錢,但是卻有很大的限制,無論是住宅還是出行,不得超過規定,不然,喜提刑部大牢單間以及資產查抄。
當然,這里實行的嚴格,也是因為這里是京城,以及現在是永樂朝。
到了中后期,這些規定,就漸漸沒了。
朱高燧沒有任何動作,敲門聲響起,孟賢打開房門。
“商人宋進,參見趙王殿下。”
宋進跪在地上參拜,將姿態放得無比的低微。
雖然在朱高燧面前,這名叫宋進的人也確實低微。
其實尋常別說見到朱高燧,哪怕就是見到朱棣,都是不用跪的。
真正跪禮全面實行的,是在清朝時期,那時百姓見到權貴,是真的得跪。
朱高燧看著宋進行這么一個大禮,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沒有絲毫動容。
對于一個有求于他的人,他沒有必要去考慮太多。
“起來吧,大明沒有這樣的跪禮,哪怕就是在朝堂,舉行朝會之時,也都沒有跪禮這一說,只有在一些重大場合才會。
當初洪武年間定下的跪禮,已經廢除,你大可不必這般。
若是傳了出去,還以為本王以勢壓人,欺壓百姓呢。”
跪禮的開始,是從前元開始的。
洪武初年,朱元璋確實定過跪禮,因為大明承元制。
準確來說,新的王朝基本都是承上一個王朝的核心制度,只是會進行一些分別。
只不過在洪武十多年時,朱元璋又將跪禮給廢除了,除了在大朝會,以及祭祀等等極為重要的場合會有跪禮,其余時候,哪怕是見到皇帝,彎個腰就行了。
至于彎腰的幅度以及姿勢嘛,那可就是一個學問了。
朱高燧最后那句話,也是對宋進的警告。
如今在有政敵的情況之下,這事,他感覺十有八九會被御史捅到朱棣那里。
有可能都不用御史彈劾,朱棣通過錦衣衛,恐怕都能知道。
錦衣衛最為強盛的時期,就是洪武與永樂兩個時期。
天子在外面的眼睛與耳朵,可不是鬧著玩的。
宋進聞言一顫,趕緊起身。
“請趙王殿下恕罪,小民無意于此。
小民已將寶鈔帶來,請趙王殿下查收。”
宋進將木盒推出,孟賢當即接了過來。
點清之后,孟賢卻是一愣,在朱高燧耳邊低語,讓朱高燧都是一愣。
“宋進,說好的五十萬鈔,你卻是帶來了八十萬鈔,這是什么意思?你敢欺瞞本王?”
朱高燧臉一沉,現在他突然產生一個荒誕的想法,他會不會被朱瞻基給下局做套了,特意推出一個宋進來搞他的。
想著朱瞻基小小年紀,他還沒有和東宮徹底鬧掰,朱瞻基不至于這樣做。
要是朱瞻基真的敢出手,朱棣那關,就絕對過不去。
朱瞻基聰明的地方就在這里,反正都是長輩之間的事情,朱瞻基從來不摻和,一旦朱瞻基摻和,事情就變味。
小小年紀心思歹毒,容不下叔叔,長大之后,還得了?
迅速排除這個可能,朱高燧面容平靜的看著宋進。
其實行跪禮還沒有什么,頂多也就是挨朱棣幾句罵,可現在又出現這樣的事情,完全不在他的預料之中,這讓他對宋進更加的沒有什么好感了。
宋進聞言,也顧不得那些了,再次跪在地上。
“趙王殿下可否容小民解釋,待小民解釋,趙王殿下無論如何處置小民,小民絕不會有絲毫怨言。”
朱高燧聽著宋進話音沒有絲毫慌亂,反而很是堅定,不由得高看一眼。
作為商人,敢這樣做想來搭上他,有膽氣,善于把握住機會,夠果斷,且更是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份魄力,不一般。
如今看見他已經有些生氣了,卻是依舊不急不躁,也展現出了穩重。
朱高燧心中反而來興趣了。
他確實不在乎這些人,但能夠展現出這些特質,說明這個宋進,真的很不錯。
他待不了多久就要就藩,如今就是在等朱棣圣旨,只要圣旨下達,他就會出發。
對于人才,他很是看重的,無論是哪方面的人才,他都需要。
對宋進,朱高燧突然有些欣賞了。
“宋進是吧,本王給你這個機會,你若是能夠說服本王,此次本就既往不咎。
但若是無法讓本王滿意,刑部大牢,將會是你的歸宿。”
欣賞歸欣賞,但前提是宋進能夠自己從這個局里走出來,不然,他是真的會這樣做,且不會有任何波動。
他這個趙王,可真不是吃素的,想要一個商人進刑部大牢,那可真是如同吃飯喝水了。
宋進聞言,心頭大舒一口氣。
“殿下,小民本是杭州人,做布匹生意,但家中遭逢巨變,與官府合作一批布料時,明明裝車之前檢查過都是好的,但到了紡織局經過檢查后,卻是出現了問題,大部分布匹不合標準。
官府將我們扣押,準備問罪。
后周新按察使到來,大力整治冤假錯案,查辦貪官污吏二十三人,小民一家,也被周按察使查清乃紡織局有人故意而為,只為獲得小民家中的錢財以及布匹生意。
雖得到昭雪,可家父與家母染疾,最終病逝。
小民便來到京城,投靠我舅舅林全。
我舅舅膝下無子,舅舅視小民如己出,小民也跟著舅舅林全一起打理生意。
可就在去年,我舅舅也染疾在家,家中生意皆由我來打理。
兩月前,小民與杭州紡織局達成一千八百匹布的生意,在去往杭州之后,聽聞周按察使家母染疾,但周按察使為官清廉,本就不多的俸祿,還時常救濟窮苦之人,導致無法得到良好的診治。
小民本想送些錢財給周按察使,但周按察使卻是拒絕,言官怎可拿民膏而拒絕。
小民不知周按察使是否能夠解決,可周按察使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小人不可不報恩。
今也是從趙公子處得知王爺在此間,小民特意前來。
今愿奉上家產八十萬寶鈔,銀五千,金三百,請求趙王殿下,可否尋名醫,尋上好藥材,為周按察使之母診治,小民感激不盡!”
宋進說完,重重的向著地上磕了三個響頭,額頭已然發紅。
朱高燧聽著這些,心中也有些感慨,他知道宋進肯定有事會求他,但沒想到是這樣。
周新,他知道的,這可是永樂年間難得的清廉之官。
不僅清廉,能力同樣出眾,可惜就是在建文元年以鄉貢進士被任命為大理寺評事后,算是建文的官。
但凡這人是在永樂時期科舉入仕的,前途恐怕不會比于謙差多少。
而周新的最終結局,他也知道,因為周新強行逮捕犯重案的錦衣衛千戶,最終被紀綱誣陷,而被朱棣下旨所殺。
周新死后,百姓痛哭,因其為廣州人,消息傳回廣州后,在廣州城南‘仰忠街’,原名為‘高第里’,也是為了彰顯其人忠烈而改,‘仰忠街’一直沿用至今。
因為這個人算是永樂一朝獨一份的清廉,他才有深刻的記憶,以及這個故事,他才格外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