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7章 418—420章

  • 抓神
  • 抓神
  • 3058字
  • 2025-07-23 23:24:11

第418章舊犁生新苗

姚破天的魂魄總在育靈圃的晨露里徘徊,看曾孫女兒用那把磨得發亮的嫁接犁翻土。犁尖破開凍土的瞬間,他總能想起六十多年前,自己在青邙山開墾第一塊試驗田的清晨——那時的犁還是鐵打的粗坯,他攥著木柄的手磨出了血泡,血珠滴進土里,竟讓第一株赤穗麥發了芽。

“太爺爺,西域的商隊送來新的‘火壤’,說摻在秸稈肥里,能讓忘憂麥提前半個月成熟。”姑娘彎腰拾起塊暗紅色的土塊,土塊里混著細碎的火山灰,“他們還說,當年您教的堆肥法,現在成了西域各國的‘圣典’,連國王都要親自學著漚肥呢。”

姚破天飄到試驗田邊,見地里插著幾十塊木牌,分別寫著“安南共生稻”“羅剎冰麥”“大食防風麥”——這些都是各國回贈的新種,每一種下面都壓著半塊壯饃,是姑娘按照他的囑咐做的,說“讓種子記得抓耕朝的味道”。

忽然,木牌旁的泥土動了動,一株幼苗頂破地皮,葉尖還沾著晨露。姚破天認得,這是用當年那株“忘憂麥”與西域“安神草”嫁接的新品種,他生前培育了八年,臨終前還在念叨“要是能讓穗子帶著花香就好了”。此刻的新苗果然不同,葉片間藏著細小的花苞,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太爺爺,您看!”姑娘驚喜地蹲下身,指尖輕觸花苞,“它真的開花了!藥農說,這麥結的穗子既能安神,又能治咳嗽,比任何湯藥都管用。”

這時,山路上傳來孩童的笑聲,是蒙養院的孩子們來幫忙間苗。他們手里拎著小竹籃,籃里裝著剛蒸好的壯饃,掰碎了撒在田埂上——這是老規矩,說是“給土地公公喂早飯”。其中有個羅剎族的小姑娘,梳著雙辮,辮梢系著赤穗麥稈,她爺爺正是當年扔匕首的少年。

“姚太爺爺,阿爺讓我把這個給您。”小姑娘從懷里掏出個布包,里面是塊雕刻成麥穗形狀的玉佩,玉佩背面刻著“共生”二字,“阿爺說,這是用當年那把匕首的鐵屑融在玉里做的,說仇恨該變成滋養土地的肥料。”

姑娘把玉佩系在嫁接犁的木柄上,晨光順著犁尖滑下來,在玉佩上折射出細碎的光。姚破天望著那些在田里忙碌的孩子,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卻能默契地分工:有的拔草,有的澆水,有的把掉落的麥粒撿回竹籃。他忽然明白,所謂和平,從不是靠盟約或誓言維系,而是像這些孩子一樣,在同一片土地上播種、收獲,讓彼此的生命在泥土里纏成一團,再也分不開。

日頭升高時,姑娘扛起嫁接犁,準備去翻另一塊地。犁柄上的玉佩隨著動作輕輕晃動,與木柄上的握痕碰撞出輕響,像在重復那句老話:“土地不欺人,你對它好,它就給你好收成;人也一樣,你想著別人,別人也會想著你。”

第419章麥香漫重洋

海靈隊的“歸航號”進港時,姚破天的魂魄正落在碼頭的石碑上。石碑上刻著“海納百川”四個大字,是當年海靈隊老隊長題寫的,字縫里已長出了幾株細麥——那是船員們每次遠航歸來,都會撒下的麥種,說“讓海路也記得青邙山的味道”。

船還沒停穩,就有個熟悉的身影跳上岸,是老隊長的玄孫,如今的海靈隊統領。他懷里抱著個鐵皮盒,盒子上焊著塊赤穗麥形狀的鐵片,一上岸就往青邙山跑,嘴里喊著“姚太爺爺,我們帶回來‘海心麥’了!”

姚破天跟著他飄到育靈圃,見鐵皮盒里裝著的麥種果然奇特,麥粒是半透明的,泡在水里會發出淡淡的藍光,像把小星星。“這是在萬里之外的‘迷霧島’發現的,”統領打開盒子,麥種接觸到空氣,立刻散發出海水的咸味,“島上的人說,這麥長在礁石縫里,靠海水就能活,我們試了試,真的能在鹽堿地扎根!”

姑娘取來陶罐,把海心麥種與赤穗麥種混在一起,埋進特意準備的鹽堿土里。“太爺爺當年總說,大海里藏著比土地更多的寶貝,”她培著土,“現在果然應驗了。”

姚破天忽然想起海靈隊第一次遠航時,他偷偷在船上的糧袋里塞了包忘憂麥種,還附了張紙條:“要是想家了,就種種麥,麥長出來的地方,就是家。”后來聽說,船員們在遇難的荒島種出了麥子,靠著麥香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對了,我們還遇到件奇事。”統領從懷里掏出本日記,日記本的紙頁是用青莖薯纖維做的,防水防潮,“在迷霧島,我們發現了個山洞,洞里的石壁上畫著耕牛和犁,跟抓耕朝的一模一樣!島民說,他們的祖先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還保留著‘用麥種換善意’的規矩。”

姚破天飄到日記本旁,見畫上的耕牛旁邊,果然刻著半塊壯饃的圖案。他忽然明白,所謂文明,從不是孤立生長的,就像這些麥種,不管漂到哪里,總會帶著故鄉的印記,在陌生的土地上開出相似的花。

傍晚,海靈隊的船員們在育靈圃旁支起灶臺,用帶來的海心麥磨粉,摻著潮生藻做餅。餅的香氣漫開來,與忘憂麥的花香、秸稈肥的土腥氣混在一起,形成一種奇特的味道,既像青邙山的晨露,又像遠海的浪濤。

姑娘把第一塊烤好的餅放在五行田前,對著空氣說:“太爺爺,您看,土地和大海,真的走到一塊兒了。”

姚破天望著那塊餅,餅上的麥芒紋路在火光中輕輕晃動,像條連接著陸地與海洋的路。他忽然覺得,自己的魂魄仿佛也變成了一粒麥種,一半扎在青邙山的土里,一半漂在遠海的浪里,不管在哪里,都在努力地生根、發芽,讓麥香漫過更多的土地,漫過更寬的海洋。

第420章薪火照萬代

姚破天的魂魄在育靈圃的暮色里漸漸變得清晰,他知道,這是與這片土地告別的時刻。

今年的“萬靈節”格外隆重,各國都派來了最高規格的使團,帶來的不僅是新種,還有用不同文字書寫的《共生經》,經卷的首頁都印著他的畫像——畫像里的他正彎腰撫摸麥稈,皺紋里盛著陽光。

“老圃主,安南的稻田現在能一年三熟了,百姓們再也不用餓肚子。”安南使者捧著經卷,聲音哽咽,“我們把您的話刻在了國碑上:‘人要互相幫襯,就像稻和薯’。”

“大食國的沙漠退了三十里,新開辟的良田能養活十萬人。”大食使者舉起一株沙棗藤,藤上結著飽滿的果子,“您教的防風帶,現在成了沙漠里的‘長城’,連風沙都得繞著走。”

“西竺國的寺廟旁,‘慈悲田’比殿堂還大。”西竺僧侶雙手合十,“我們悟了,所謂慈悲,不是坐在廟里念經,是讓土地長出糧食,讓百姓有飯吃。”

姚破天望著那些經卷,忽然發現每一卷的末頁都夾著半塊壯饃,有的已經干硬,有的還帶著麥香。姑娘說,這是各國的規矩,說“要讓姚老圃主知道,我們沒有忘記抓耕朝的味道”。

暮色漸濃,姑娘點燃了田埂上的火把,幾十支火把連成一圈,把五行田圍在中央,像個巨大的篝火。各國使者圍著火把坐下,輪流講述靈種帶來的變化:羅剎的冰原長出了麥田,西域的戈壁開起了糧倉,連最偏遠的海島,都飄起了麥香。

“太爺爺,您看這火把。”姑娘舉起一支火把,火光映著她的臉,“您當年說,火種要傳得遠,就得有人添柴。現在您看,好多人都在添柴呢。”

姚破天飄到火把上方,見火光里浮現出無數張臉:有靈武隊的弟兄在戈壁揮汗,有海靈隊的船員在浪里行船,有各國農匠在田里勞作,有蒙養院的孩子在麥堆上歡笑……這些臉漸漸重疊,變成了一片金色的麥浪,麥浪里飛出無數只傳粉蝶,蝴蝶翅膀上印著不同國度的文字,卻都寫著同一個意思:共生、共存、共活。

火把漸漸熄滅,天邊露出了魚肚白。姑娘對著東方跪下,各國使者跟著跪下,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叩首。姚破天知道,是時候離開了。他最后望了一眼青邙山,見五行田的新苗正迎著晨光生長,不同品種的麥葉在風中互相觸碰,像在握手。

他的魂魄漸漸變得透明,化作無數細碎的光點,落在每一株幼苗上。光點滲入泥土,與麥根纏在一起,順著根系蔓延開去,漫過抓耕朝的土地,漫過安南的稻田,漫過羅剎的冰原,漫過七海九州的每一寸土地。

從此,每一株靈麥的穗尖,都帶著一點微光;每一把嫁接犁的木柄,都留著一絲溫度;每一塊壯饃的麥香里,都藏著一句低語——那是姚破天用一生說給世界的話:

“好好活著,互相幫襯,日子才能長遠。”

這聲音,隨著麥浪翻滾,隨著船帆遠航,隨著薪火傳遞,照亮了前路,也映暖了千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惠州市| 新河县| 岳池县| 油尖旺区| 惠东县| 巩义市| 龙南县| 孙吴县| 含山县| 胶南市| 亳州市| 卢湾区| 迁西县| 社会| 辽宁省| 城口县| 台东市| 巴南区| 达拉特旗| 沙坪坝区| 阿合奇县| 驻马店市| 延长县| 台东县| 昭苏县| 资溪县| 民和| 岑巩县| 临沧市| 沿河| 涡阳县| 宜丰县| 铜陵市| 西华县| 钟祥市| 中江县| 当雄县| 汉阴县| 罗田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