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山雨欲來
- 重生1987:我的文藝時代
- 膽子大一點
- 2099字
- 2025-08-26 08:00:00
1988年1月5日,傍晚。
瀧泉縣汽車站。
張啟民走下杭城至瀧泉的長途汽車。
走出車站,映入眼簾的瀧泉縣城讓張啟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這是自己一直生活的縣城;陌生的是,以往熟悉的街道和房屋此刻看上去竟是那么狹小和逼仄!
張啟民腦海里,遂再次浮現(xiàn)出舟倡義說過的話:“小地方出成績,大地方謀發(fā)展。”
他深吸一口氣,沿瀧里街朝文化局職工宿舍方向走去。
第二天,上午十時。
養(yǎng)足了精神的張啟民,從文化局職工宿舍出來,瀧泉的氣溫比自己去燕京之前下降了許多,他這才想起,今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寒。
他戴著納蘭錚送給他的羊毛手套,來到文化館。
自己這一趟燕京之行,來回十多天,館里沒有一點兒變化,今天已經(jīng)是元旦假期后上班的第三天了,辦公室里,胡永軍不在。
張啟民轉(zhuǎn)了一圈,看到館長辦公室的門也關(guān)著,就原路出來,一路到了瀧泉圖書館。
瀧泉圖書館最忙的時候是周末,平時周一到周五一般都比較空閑,前來借書和閱覽的大都是些退休的老人。
張啟民剛跨入外借部的門口,就看到了坐在南邊臨窗桌邊的周軍,正在看一張報紙。
看到張啟民進來,周軍驚訝地說道:“啟民?你有好多天沒來了,聽說你去燕京了,什么時候回來的?”
張啟民笑道:“昨天剛回來,今天有空,就想過來看看你。”
周軍聞言,臉上有些驚訝,卻似乎還有其他含義。
張啟民沒有理會周軍臉上的表情,笑著說道:
“你今天中午有沒有空?我請你一起吃飯……”
周軍聞言笑了,他想起之前張啟民對他說過的話,就答道:
“好啊,我都有空的。”
因為還沒到周軍的下班時間,張啟民就去隔壁閱覽室瀏覽了一會兒期刊。
在瀧泉,能得到文藝界消息的最佳途徑,就是圖書館的期刊和報紙了。前一世,張啟民曾在這個閱覽室里度過了無數(shù)個休息日的時光。
他走到擺放文學(xué)期刊類的架子前。
最新一期《花城》還沒有到來,架子上擺的還是去年第六期的過期雜志,張啟民想應(yīng)該快了,如果第一期《花城》上沒有刊用《陽光燦爛》,那至少之后的幾期一定會有。
他所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消磨掉一些時間后,張啟民就看到圖書館工作人員下班時間到了,閱覽室的對面,周軍也開始鎖門,他就走出了閱覽室。
兩人并肩而行,出圖書館,沿著青石板街道一路來到利民飯店。
張啟民點好菜后,沖服務(wù)員喊道:
“再來一斤黃酒!”
周軍見狀,連忙阻止:“不不不,我不會喝酒!”
張啟民說道:“天氣冷起來了,喝一點兒沒事。”
張啟民發(fā)現(xiàn),在圖書館很自然的周軍此刻竟變得非常靦腆。
等菜上來的時候,張啟民給周軍先倒上一杯,足有一兩的樣子,說道:
“你今天就喝這點吧,剩下的我全包了。”
周軍只得接受了。
張啟民端起酒杯說:“謝謝周軍大哥給予方便,我能經(jīng)常到你那里查閱資料!”
周軍也端起酒杯。
才喝了一口,周軍的臉色就紅得如同豬肝。
張啟民見此,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和胡永軍一起喝酒的時候,自己也是周軍此刻的模樣。
周軍對張啟民說:
“啟民,縣里下個星期要舉行團拜會,這事你知道嗎?”
張啟民聞言,搖了搖頭。團拜會?前一世,逢年過節(jié),自己偶爾會在電視的新聞當(dāng)中看到過,應(yīng)該和自己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周軍說道:“我聽說了,今年縣府舉辦的團拜會名單里,有你的名字……”
周軍看張啟民確實不知,就介紹起團拜會來。
團拜會的舉辦,一般是在春節(jié)前或元旦前后,縣里邀請各部門、單位、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的負責(zé)人、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社會知名人士、宗教界、文藝界人士等各界代表參加活動。
參加人員有縣里的各級領(lǐng)導(dǎo),包括離休干部;縣里的主要領(lǐng)導(dǎo)還會在會上發(fā)表新春祝詞,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并向大家拜年。
團拜會的舉辦,旨在利用辭舊迎新的時間點,聯(lián)絡(luò)感情,凝聚人心,展望新一年。
團拜會上,會安排一些文藝節(jié)目助興。
張啟民心說,如果自己也在邀請之列,那么代表的就是“文藝界人士”了。
他想到今天館里沒人,估計大家都在忙著團拜會上的文藝表演,心中不由得釋然了。
一斤黃酒快喝完時,周軍從口袋里取出了一張被疊成四方形的報紙來。
張啟民詫異地看著周軍的舉動。
周軍慢慢把報紙展開后,說道:
“啟民,我今天在圖書館看到一張報紙,里面提到了你寫的小說,你要不要看一看?”
張啟民點點頭,接過報紙。
這是一張申城主辦的《采風(fēng)報》,就在周軍所指的位置,張啟民看到文章的標題:
“《河邊的失誤》的失誤”
張啟民不由得一愣,就仔細讀了起來。
文章不長,主題卻非常明確:點評張啟民發(fā)表在《當(dāng)代》頭條的中篇小說《河邊的失誤》。
概括來說,文章主要對《河邊的失誤》提出了三個質(zhì)疑:
第一是,《河邊的失誤》里面寫到了刑警隊長李哲最后被鑒定為了精神病,那么既然是一個“精神病人”,他是怎么當(dāng)上刑警隊長的?
而且,在全文的敘述中,李哲的表現(xiàn)確實不像一個正常人,這樣一個神經(jīng)質(zhì)的人,怎么能夠承擔(dān)起偵破“殺人案”這樣的重要任務(wù)?
第二是,《河邊的失誤》的主題思想陰暗,不明朗。在當(dāng)前改革洪流滾滾滾向前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作者構(gòu)思出這么一篇主題晦暗的小說來,到底是為了表達什么?
第三是,基于前面的兩點,像《河邊的失誤》這樣的小說《當(dāng)代》雜志為什么把它列為了頭條刊發(fā)?《當(dāng)代》到底在倡導(dǎo)一種怎么樣的文學(xué)?
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得出了結(jié)論:
刊發(fā)《河邊的失誤》,就是《當(dāng)代》雜志的一次失誤!
此小說被奉為佳臬,還擁有大量讀者,當(dāng)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似乎被《當(dāng)代》引上了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