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九幽牽絲印!
- 道起五臟觀:我在九十年代當(dāng)天師
- 荊山出玉
- 3353字
- 2025-08-25 22:45:27
齊云指腹撫過書頁上那墨跡森然的篇首總綱,心神為之所攝:
九幽牽絲印,乃北帝酆都劾鬼秘術(shù)之一。
化無形無相之絲,縛魂鎖魄,牽念引形。
絲出無聲,跡渺難察,剛?cè)岵彪S心。
煉至精深,威能極大,可困生靈,可絆鬼魅,可移器物,可斷精魂。
然此法乃司擒拿禁錮之權(quán),用之正,可縛邪擒兇;用之邪,則為禍匪淺。慎之!慎之!
此印法若成,對敵之時,絲線無聲無息,無影無蹤,防不勝防!
雖無烈火雷霆之暴烈,然陰縛困敵之妙,猶有過之!
實乃北帝法脈中一等一之控場奇術(shù),惜乎傳承斷絕,徒留殘篇,令人扼腕!
其下便是具體修煉法門:
修此術(shù),首需于掌心勞宮穴下,以自身真炁織就‘牽絲法印’。
法印繁復(fù),需以特定手印輔佐,輔以秘咒口訣震蕩真炁,方可引動法印,化生‘九幽牽絲’。
法印之繁簡,關(guān)乎絲線之多寡與威能。
一重境,法印初成,生一絲;
二重境,法印漸繁,生三絲;
三重境,法印大成,生九絲,縱橫交錯,結(jié)成羅網(wǎng),等閑邪祟難逃,修士亦受其制。
三重之上,乃神通之境,非僅尋常可達,乃天資超絕之人,以大毅力,大造化得之。
古往今來,能練出神通者,鳳毛麟角。
切記:法術(shù)無高下,威力在修行。
任何法術(shù),若能煉至神通境界,均有脫胎換骨、化腐朽為神奇之效!
齊云覽畢,心中欣喜難以言喻。
他當(dāng)即摒除雜念,心神沉凝,瞬間進入那玄妙的意與氣合之境。
此前與公羊道長論道時已知,此狀態(tài)在道門中被稱之為神照。
元神如燈,朗照內(nèi)外,思維速度、記憶能力、感知精度皆被提升至不可思議之境,過目不忘僅是等閑。
公羊道長亦曾言,其上尚有更高境界,真正涉足元神秘法,玄奧無比,非第三境“煉形”之大修不可企及,即便天生元神強大者亦難窺門徑。
齊云在神照的狀態(tài)之下,整篇《九幽牽絲印》的每一個文字、每一處運筆的頓挫、甚至紙張的紋理,皆如刀鑿斧刻般印入齊云腦海,再無遺漏。
他緩緩闔眼,再睜開時,已退出那消耗心神的狀態(tài)。
又在藏經(jīng)閣中細細搜尋一遍,確認再無第二本與北帝法脈相關(guān)之籍,只得作罷。
與門外靜候的公羊道長告辭后,便徑直回了客房。
屋內(nèi),齊云盤坐榻上,心神沉入氣海。
意念微動,引動三道乳白真炁自氣海升起,沿臂而行,直抵右掌勞宮穴之下。
依照法門所述,需同時操控這三道真炁,如織女穿針,精密無比地勾勒編織那繁復(fù)異常的「牽絲法印」。
甫一嘗試,便覺艱難無比。
心神需同時關(guān)注三道真炁的不同走向,每一道真炁的粗細、流速、轉(zhuǎn)折角度,皆需精準控制,差之毫厘,便前功盡棄。
一心三用之下,對精神力之消耗堪稱恐怖。
初次嘗試,三道真炁尚未交織便已相互沖撞,潰散開來。
二次嘗試,勾勒不過十分之一,便因一縷真炁稍顯滯澀,導(dǎo)致整體結(jié)構(gòu)失衡崩毀。
三次、四次……每一次失敗,都伴隨一陣精神上的強烈疲憊。
直至第十三嘗試后,齊云只覺眉心發(fā)脹,太陽穴突突直跳,精神消耗甚巨,不得不停下。
他長長吐出一口濁氣,暗嘆:“這法術(shù)修煉,對心神耗損之大,對控制精度要求之高,遠勝練武!果真不易。”
精神疲憊如潮涌來,他只得吹燈歇下。
翌日,齊云向公羊道長表明欲在青羊?qū)m盤桓數(shù)日,等候?qū)m主回返,道長自是欣然應(yīng)允。
此后七日,齊云生活極有規(guī)律:
清晨于院中修煉形意拳,打磨拳法,午后揣摩五行驚雷劍中木行枯榮劍與火行燎原劍之相生妙理,嘗試將二者劍意初步融合。
枯榮輪轉(zhuǎn)之生機,化為燎原烈火之資,其間轉(zhuǎn)換奧妙無窮,非一日之功。
餐時則與公羊道長坐而論道,請教諸多修行常識、法脈典故,獲益匪淺。
夜晚則必閉門枯坐,心無旁騖,死磕那「九幽牽絲印」的法印凝練。
日子充實而閑適,心緒沉靜如水。
期間,齊云亦從公羊道長處得知,法術(shù)修煉之難,根本在于元神(精神力)強度。
未至第三境“煉形”,元神強度天生注定,無法通過尋常鍛煉提升。
一門法術(shù),天資超絕者或可三月入門,常人一年能入門已屬不易。
然公羊道長亦提及,世間或有某些元神秘法,可在“蛻濁”境便提前錘煉元神,對突破“煉形”境大有裨益,然此類秘法皆屬各法脈核心之秘,珍逾性命,外界難知其詳,甚至是否尚有傳承亦未可知。
齊云卻于自身修煉中察覺異樣。
他不僅每夜睡足后元神便能徹底恢復(fù),且每日能嘗試凝練法印的次數(shù),竟在緩緩增加!
這意味著他的元神強度,在受箓之境,就得到了提升!
“必是大黑敕令之效!”齊云心有所悟,“超度亡魂,積攢功德,尋常人得來世方得受益。
而我身為陰司法官,現(xiàn)世便可消受此功果?”
他想起那夜與宋定乾切磋,眉心祖竅驟生清涼之氣,助他突破關(guān)卡,想必亦是功德潛運之妙用。
猶如身懷巨款而不自知,遇關(guān)口時,天地自然為其“結(jié)賬”。
想通此節(jié),齊云忽又心生凜然:“若現(xiàn)世功德便可隨修隨用,那待我身死歸入陰司時,豈非功德簿上可能所剩無幾?
若再有業(yè)力纏身,豈非立成負數(shù)?屆時下場怕是會很慘吧!”
隨即齊云就想的更深一層!
這莫非是陰司對持律法官的一種更深層警示?
即便持律尚少,亦不可肆意妄為,須時時積功累德,方得善終?
“大黑律令,嚴苛如斯,果然非是玩笑。”齊云搖頭輕嘆,按下思緒,不再多想,專注今夜修行。
第十六次嘗試。
齊云心神高度集中。
三道真炁如最聽話的絲線,在他精微操控下于掌心下飛速穿梭交織,一道繁復(fù)、精密、散發(fā)著淡淡幽光的法印逐漸清晰成形。
九成、九成五……終于,在三道真炁于最后節(jié)點完美交匯的剎那。
成了!
掌心微微一震,一道微不可察的幽暗法印一閃而逝,穩(wěn)固地凝于勞宮穴下。
齊云大喜,毫不遲疑,雙手立刻掐出「牽絲引」手印,同時口中低沉誦念秘傳咒言。
真炁隨咒音震蕩,那剛凝成的法印驟然崩散,化為一道極細、幾乎完全透明的黑色絲線,自其食指指尖激射而出!
“嗤!”
一聲輕響,對面墻壁上頓時出現(xiàn)一個針眼般大小的細孔,深不知幾許。
“穿透力尚可,但破壞力實屬一般,此術(shù)果然重在控制。”
齊云心念一動,那細線如活物般靈巧撤回,無聲無息地纏繞上掛在墻上的長劍劍柄。
食指微微一勾
“鏘!”
長劍應(yīng)聲出鞘,化作一道寒光,穩(wěn)穩(wěn)飛入齊云手中。
“呵,低配版的御劍術(shù)?倒是便于人前顯圣。
但也不是此法真正威力所在。”
齊云欲尋活物一試,奈何絲線真炁已耗盡,自行消散。
他臉色一苦,欲要再試,又需重頭凝練法印。
雖有了一次成功經(jīng)驗,失敗率仍高,遠未到隨心所欲之境。
按修煉常理,需將成功率提升至五次成功一次,才算入門,三次成功一次,可勉強用于實戰(zhàn),百分百成功,便是圓滿,方能著手修煉第二重法印。
“罷了,我已比常人快了太多,不可貪心躁進。”
齊云按下急切,感知到神識消耗大半,僅夠支撐最后一次嘗試,便決定用完即休。
然而,就在他凝神靜氣,準備第十七次繪制時。
眉心處,「北陰酆都黑律法敕令」驟然自行微微一震,泛起一絲幽深光芒。
那三道真炁竟仿佛被無形之手引導(dǎo),自發(fā)地、流暢無比地沿著方才成功的軌跡運轉(zhuǎn)起來!
眨眼之間,一個完整、穩(wěn)固的牽絲法印再度凝成!
齊云先是一驚,隨即狂喜:“是了!我這‘大黑敕令’乃天地正箓,按照玄清師叔所言,其內(nèi)含造化玄機!
看來,我修行本脈法術(shù),只需成功一次,便能被敕令記錄、固化,此后施展,無需再費心凝印,心念一動即可?!”
七日之內(nèi),將一門法術(shù)直接修行到一重大圓滿,這等速度,著實是駭人聽聞!
尋常人就是做夢,也不敢想。
受祖師箓的算是親兒子的話,那齊云這等受天地箓,自己便是祖師,直接執(zhí)掌權(quán)柄的上位者!
能有如此便利,也是情理之中!
他強壓激動,維持手印,暫不誦咒。
法印類似于子彈,手印類似于上膛,口誦咒語便是扣動扳機。
但齊云這樣引而不發(fā)的狀態(tài),維持時間不會太久。
他當(dāng)即翻身下榻,悄無聲息地掠出房門,走入青羊?qū)m前區(qū),目光如電,掃視,尋覓活物。
很快,他鎖定景區(qū)古樹上棲宿的一只烏鴉。
屈指一彈,一縷指風(fēng)驚擾了烏鴉清夢。
“呱!”烏鴉驚叫振翅欲飛。
就在其騰空的剎那,齊云口誦咒言,食指疾點!
那道無形黑線再次激射而出,瞬息沒入烏鴉左翅根部!
烏鴉身形驟然一僵,如同被瞬間冰封,直挺挺地從空中栽落。
齊云手腕一抖,黑線回收,將那僵硬的烏鴉輕輕帶入手中握住。
隨即,他再次催動黑線,射向一旁青石。
啪!
一聲極輕微的脆響,石面上留下一道淡淡白痕,威力確不如劍氣凌厲。
真炁再次耗盡,黑線消散。
“果然,我真炁經(jīng)絳狩火淬煉,已遠比同階凝練,但此絲殺傷仍弱。
其真正威力,在于控制。
沒入生靈體內(nèi),可致其僵直;用于纏繞拉扯,則可隔空取物。
卻不知對付活人、武者、鬼物具體效力如何。此術(shù)用不好,甚是雞肋;若用得妙,關(guān)鍵時刻或能奇兵制勝!”
此刻元神之力耗盡,疲憊感再度襲來,齊云卻心滿意足。
初步試出法術(shù)效驗后,他返回房中,倒頭便睡,心神沉入黑甜鄉(xiā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