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4章 北帝術法

齊云推門下車,抬眼望去,心中亦不由暗贊一聲。

只見眼前一座巍峨山門,重檐斗拱,碧瓦朱甍,氣象森嚴。

門額之上,懸掛著一方巨大匾額,以遒勁筆法書寫著“青羊宮”三個大字,在夕陽余暉下熠熠生輝。

山門兩側屹立著石獅,歷經風雨,刻滿歲月痕跡,卻更顯古樸滄桑。

門前是數十級寬闊的青石臺階,被往來香客腳步磨得溫潤光亮。

階下廣場開闊,數株參天古樹亭亭如蓋,枝干虬結,綠蔭匝地。

作為1983年便已成為著名景區的宮觀,此時早已過了對外開放時間,尋常游客早已散去,宮門本應關閉。

然而此刻,那厚重的朱漆大門卻敞開著,門前臺階上,正有三人靜立等候。

居中是一位身著剪裁合體深色西裝的女子,約莫三十五六年紀,身姿高挑,容顏嫵媚中透著一股不容小覷的干練與英氣,目光銳利。

她左側是一位青年道士,約二十七八歲,面容清俊,眼神沉靜,手持拂塵,頗有出塵之姿。

右側則是一位老道士,須發皆白,面容慈和,穿著半新舊的道袍,眼神溫潤。

見齊云等人下車,那女子率先迎上前來,步履從容,笑容得體。

公羊道長立刻為齊云介紹:“齊觀主,這位是749局川城分局的負責人,柳嵐隊長。”

齊云頷首,伸出手與對方輕輕一握,只覺其手指纖長卻有力。

“柳隊長,有勞久候。”

柳嵐嫣然一笑,聲音清脆悅耳:“齊觀主太客氣了。

您能蒞臨川城,是川城分局之幸。區區等候,份所應當。”她目光轉向齊云身后的宋婉,笑意更深了幾分。

“小婉,終于從你老漢手底下‘跑’出來了?

也好,跟在齊觀主身邊,機會難得,可得好好把握,用心辦事。”

宋婉恭敬地應道:“是,柳隊!我一定盡心盡力。”

公羊道長繼續引見:“觀主,這位是我的二師弟,道號云誠。”那青年道士上前一步,執禮甚恭:“福生無量天尊。小道云誠,見過齊觀主。”

“這位是我三師弟,道號云源,亦是宮中俗務總管,香火錢袋皆由他執掌。”

老道士呵呵一笑,上前稽首,語氣詼諧而親切:“小道云源,見過觀主。

觀主遠來辛苦,快請入內歇息。”

云源道士年紀甚大,奈何此刻的齊云身為五臟觀觀主,玄一盟理事,其輩分是和青羊宮宮主一樣的。

使得在齊云面前只能以小道自稱,雖然別扭,但修道之人,心無名利,也無所謂了!

眾人寒暄數句,便在柳嵐、玄誠、云源三人的陪同下,步入青羊宮內。

宮內古木參天,殿宇巍峨,布局嚴謹。

他們先后經過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姆殿等主要殿宇。

每至一處,云源便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介紹其歷史淵源、建筑特色與供奉神祇。

夕陽的金光灑在琉璃瓦頂、蟠龍石柱和斑駁的壁畫上,仿佛為這座道場鍍上了一層神圣的光輝。

銅羊、鐵鼎、碑刻、楹聯……一物一景,皆沉淀著厚重的歲月滄桑。

穿行其間,齊云亦從云源道長的介紹中得知,青羊宮分為前后兩區。

前區便是他們此刻所經之處,對外開放,接納四方香客,鐘鳴鼎食,煙火鼎盛。

而后區則位于宮觀深處,另有門戶,乃是青羊宮受箓真傳弟子清修、練功、起居之所,環境極為清幽,等閑不對外開放。

參觀畢,眾人穿過一道月亮門,步入后區。

果然,眼前景致豁然一變,少了前區的喧鬧與鼎沸,但見庭院幽深,松竹掩映,房舍古樸整潔,唯有淡淡的檀香氣和清風過竹的沙沙聲,令人心神頓時寧靜下來。

晚膳設在一間素雅的齋堂內,菜式皆是清淡素齋,雖無葷腥,卻做得極為精致可口,米飯清香,時蔬鮮嫩,豆腐軟滑,湯羹溫潤,別有一番風味。

眾人食不言,氣氛寧靜祥和。

用罷齋飯,柳嵐便起身告辭,她事務繁忙,不便久留,再次向齊云表達了歡迎之意,又勉勵了宋婉幾句,便由云源送了出去。

隨后,齊云和宋婉被引至一處清靜雅致的客院安頓。

院落不大,卻收拾得極為干凈,屋內設施古樸而齊全。

稍事安頓后,齊云便對公羊道長直言道:“公羊道長,貧道此番前來,心念道藏已久,不知可否現在便前往閱覽?”

公羊道長含笑應允:“自然可以。觀主請隨我來。”

說罷,便引著齊云穿過幾重庭院,來到一座匾額上書“藏經閣”的殿宇前。

步入其中,景象卻與外部古樸風格迥異。

殿內寬敞明亮,采用了大量的現代圖書館設計:

一排排高大的實木書架整齊排列,上方裝著柔和的LED燈帶;書架間設有閱覽長桌與軟椅。

既有大量現代印刷的精裝道藏合集、研究論著,也有專門區域存放著線裝古籍,甚至還有少數以玉簡、帛書形式保存的孤本、善本,被小心翼翼地陳列在特制的恒溫玻璃柜中。

《玄都藏要》、《上清靈寶大法》、《云笈七簽補注》、《龍虎山正一符箓考》、《金丹參同契疏義》……

諸多或熟悉或陌生的經卷名稱映入眼簾。

“觀主請自便,貧道便在門外等候,若有需要,隨時喚我即可。”公羊道長稽首一禮,悄然退至門外。

齊云點頭致謝,隨即目光如電,迅速掃過一排排書架。

很快,他在一個放置古籍的專區停下腳步,小心地取出一本紙質泛黃、邊緣破損嚴重的線裝書,封皮上的字跡已模糊難辨,但內頁墨跡猶存。

他輕輕拂去微塵,就著燈光細看。

書中文字乃毛筆手書,筆力遒勁,帶著一股肅殺之意,記述的正是關于北帝派的往事:

夫北帝一脈,肇始于北隋。

紫陽真人,道高德劭,隱于黑山府麻姑洞天,清修累歲。

忽一日,洞壁石罅滲血如泉,蜿蜒成文,乃劾召鬼神、屠魔滅鬼之無上秘章,字字赤紅,森然奪目。

真人感天垂象,遂悟北帝殺伐真諦。

后應世出山,輔佐王朝,以雷霆手段鎮平亂軍妖氛,功封天師,恩榮顯赫。

乃于麻姑山肇建祖庭,塑北帝法身,開宗立派,號曰“北帝”,世亦稱“酆都”。

其法以豐都黑律、陰雷煞炁為基,秉天地肅殺之權,以殺止殺,代天行罰,司掌劾鬼役神之職,乃明威上清之正道,玄門之圭臬也。

傳承有北帝煞鬼大法,上神咒結斬鬼之司冥,威震寰宇。

迨至大元,武宗頒詔,禁習黑律,毀麻姑祖庭,法脈遂斬。

惜乎!煌煌正法,竟絕于蠻詔之手。

然法雖絕,術未泯,散逸民間,惜無敕令為憑,缺根本大法為繼,徒留符殼術伎,為鄉野巫覡所用,裝神弄鬼,良可嘆也!

余偶得此殘法,扼腕悲慨,特錄其片羽,附一符、一法、一壇之略,以存其念,昭示后人,勿使先賢心血,盡付東流。

齊云看到此處,心中一陣激動,迫不及待向后翻去。

然而,下一頁本該繪制符箓之處,竟被人粗暴地撕去,只留下參差的毛邊。

再后一頁,記載法壇布置之術,亦是大半殘損,難以辨認。

唯最終一頁,記載著一門完整法術,名曰:

九幽牽絲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阳泉市| 建始县| 宜兴市| 于都县| 锦州市| 清水河县| 岑溪市| 高邑县| 大宁县| 华容县| 子长县| 云林县| 西乌珠穆沁旗| 鄂托克前旗| 堆龙德庆县| 集贤县| 夏津县| 望城县| 分宜县| 玉溪市| 益阳市| 临邑县| 宁都县| 屏东市| 巴南区| 鄂州市| 彭泽县| 商都县| 和政县| 东兴市| 建昌县| 葵青区| 江孜县| 青冈县| 巴青县| 长丰县| 抚宁县| 辰溪县| 洛扎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