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形意VS八極
- 道起五臟觀:我在九十年代當天師
- 荊山出玉
- 2128字
- 2025-08-23 22:01:58
時值深夜,萬籟俱寂。
一輪冷月懸于天際,清輝灑落,將操場照得一片銀白。
四周高大的樹木在夜風中發出沙沙的輕響,更襯得此地空曠寂寥。
二人來到操場中央,相隔三丈站定。
“此番只論拳法,不動真炁,以免收手不及,傷了和氣?!彼味ㄇ嶙h。
“正該如此?!饼R云同意。
話音剛落,齊云身形微沉,已然擺出形意三體式。
雙腳五指如鉤扣地,定胯扭腰,脊柱如龍中直,周身看似放松,實則大腿、手臂大筋早已悄然抻開,猶如張滿的強弓,蘊藏著瞬間爆發雷霆之力的勢能。
對面的宋定乾,則踏出八極拳的經典兩儀樁。
身如山岳,沉肩墜肘,雙拳虛握置于身前,一股沉穩如山、動則崩炸的猛烈氣勢油然而生。
八極拳講究“頂、抱、擔、提、挎、纏”,勁力剛猛暴烈,短打硬開,與宋定乾這魁梧壯碩的體型相得益彰。
形意與八極,皆以剛猛著稱。
然形意乃內家拳,注重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內外兼修,勁力穿透;八極則更偏外家,強調硬打硬進、崩撼突擊,將剛猛霸道走到了極致。
“請!”
“請!”
兩聲短促的喝聲幾乎同時響起。
宋定乾率先發動,左腳趟地如犁,砰然震腳發力,右拳一記“撐捶”直搗中宮,簡單直接,卻帶著一股粉碎一切的霸道氣勢。
齊云不閃不避,三體式轉為劈拳,迎擊而上。
他有意驗證自身所學,這一拳亦是純正的形意發力。
砰!
雙拳交擊,發出一聲沉悶有力的碰撞聲。
兩人身形均是一晃,腳下塵土微揚。
齊云只覺對方拳勁剛猛無儔,如巨錘砸落,自己手臂微微發麻。
而宋定乾眼中則閃過一抹驚異,齊云拳勁之凝練、根基之雄厚,遠超他預料,竟能硬接他七分力的一記撐捶而不落下風。
“好!”宋定乾大喝一聲,戰意更盛。
步伐連環搶進,雙拳如槍,接連使出“迎面掌”、“降龍”、“伏虎”等招式,攻勢如狂風暴雨,剛猛絕倫。
齊云凝神應對,以形意五行拳相抗。
劈、崩、鉆、炮、橫,招式變幻,勁力吞吐開合。
他的踏罡步確實精妙,閃轉騰挪間每每于間不容發之際避開重擊,或是巧妙卸力。
然而,十幾招過后,齊云漸漸感到一絲不暢。
他的拳法勁力剛猛,步法卻輕靈有余而沉雄不足。
有時步伐到位了,拳勁的發抒卻因下盤不夠沉實而略顯虛??;有時拳勁蓄足,步伐卻又因追求靈動而未能完美契合發力要點。
仿佛一輛動力澎湃的戰車,卻配了一副更適合飄逸走位的輪胎,雖能行駛,卻總難發揮出全部威力,拳法與步法之間,存在著一絲難以言喻的不協調。
宋定乾經驗老辣,很快察覺到此點。
他攻勢不變,卻逐漸加大壓力,迫使齊云不斷移動。
齊云雖能憑借高超的踏罡步勉力支撐,但明顯落了下風,守多攻少。
又斗了二十余招,宋定乾看準一個機會,一記勢大力沉的“貼山靠”假動作后,真正的殺招“探馬掌”閃電般穿出,印向齊云胸口。
齊云急忙以橫拳格擋,同時踏罡步向后滑卸力。
雖堪堪擋住,卻被那磅礴的勁力推得“噔噔噔”連退三步,方才穩住身形,胸口氣血一陣翻涌。
宋定乾當即收手,沉聲道:“觀主,得罪了。
你的形意拳,勁力純正,已得真髓。
但恕我直言,你的步法……走的似乎是輕靈迅捷的路子,雖極高明,卻與形意拳沉雄渾厚、腳踏中門的拳路并非同源,甚至有些南轅北轍。
這反而妨礙了你拳勁的完整發放和周身勁力的統一。
何不試試形意本門的趟泥步?或許更為契合。”
齊云本就在此番切磋之中,有所察覺,但此刻宋定乾的話,則直接將他喚醒!
是啊,踏罡步源自更高明的五行驚雷劍,自己習練日久,早已化為本能,下意識便用了出來。
“多謝宋隊長指點!”
齊云由衷拱手,臉上露出欣喜之色。
宋定乾擺擺手:“切磋較技,本就該如此。
我看觀主的拳法,已至‘氣與力合’的頂峰,隱隱觸摸到‘意與氣合’的門檻了?!?
他略一沉吟,道:“拳諺有云:‘心如火藥拳如子,靈機一動鳥難飛;意須閃電,氣發似齒牙’。
這意與氣合,非是簡單的集中精神。
需以元神為帥,總攝周身氣力。
臨敵之際,要心意空靈,并非一片空白,而是進入一種‘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的玄妙狀態。
似想非想,不刻意而為,讓戰斗本能與天地交感自行迸發。
如此,意動而氣隨,氣至而力達,反應、感知、爆發皆能臻至自身極致。”
齊云知道,這已遠超簡單切磋的范疇,乃是寶貴的經驗傳授。
他凝神靜聽,將每一個字都記在心里。
隨即依言,嘗試放松心神,排除雜念,追求那種空靈之境。
宋定乾見狀,繼續道:“意與氣合之境,非苦練可必得,往往需壓力砥礪。
世間練拳者,十之八九卡在氣與力合。
觀主小心,我會施加壓力,看你能否于戰中覓得契機!”
話音未落,宋定乾氣勢再變,攻勢較之前又凌厲了三分,拳風呼嘯,將齊云完全籠罩在其剛猛暴烈的八極拳勢之中。
齊云此次改用了形意趟泥步,腳步頓時變得沉穩扎實,如同老樹盤根,與大地連接更為緊密。
果然,一拳擊出,勁力自腳而起,經腰胯傳導,節節貫串,順暢無比,拳力竟陡然增加了三成有余!
拳招之間的轉換銜接也更為圓融自如。
然而,宋定乾亦相應提升了出手的力度與速度,依舊穩穩壓住齊云一頭。
齊云必須全神貫注,心神緊繃如弦,在對方狂風暴雨般的攻擊下勉力支撐,尋找那微不可察的反擊之機,猶如在刀尖上跳舞,兇險異常。
在這種極致的壓力下,還要嘗試放空心神,進入那“恍兮惚兮”的狀態,何其艱難?
齊云數次嘗試,意念稍一分散,便險些被擊中要害,只得連忙收攝心神,全力應對。
但就在這緊繃與試圖放松的反復拉鋸中,在某一剎那,齊云硬接宋定乾一記崩拳,身形巨震之際,眉心祖竅穴忽然毫無征兆地輕輕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