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未散,山林間仍彌漫著火藥的焦灼氣息。李龍靠在巖石上,腹部的傷口隱隱作痛,但他沒有時間去顧及這些。他望著地圖,手指緩緩劃過那些熟悉的山路和村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戰士們饑餓的眼神和百姓們擔憂的臉龐。
這一仗,他們守住了陣地,但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彈藥幾乎耗盡,糧食更是緊缺。若再無外援,根據地恐怕撐不過幾日。
“不能再等了。”李龍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抹堅定,“必須讓百姓真正站到我們這邊。”
他召集了幾名骨干戰士,簡單交代了任務后,便帶領隊伍悄然下山,朝著最近的幾個村莊進發。
第一站是王家溝,一個依山而建的小村子。村口的老槐樹下,幾個老人坐在石凳上曬太陽,看到八路軍到來,神情有些遲疑。
李龍率先走上前,聲音沉穩有力:“鄉親們,我是八路軍的李龍。我們不是來征糧的,而是來告訴大家,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打敗日本人!”
一位年長的村民皺眉道:“我們不是沒試過……可日本人太狠了,誰敢出頭,全家都得遭殃。”
一名年輕的戰士立刻站了出來,他是本地人,名叫趙鐵柱,曾在一次日軍掃蕩中親眼看著自己的弟弟被刺刀挑死。他紅著眼眶說道:“我弟弟就是這么死的,但后來我們組織了民兵隊,配合八路軍打了幾次伏擊,把那支小隊全殲了!你們看,我們還活著,日本人也沒能把我們怎么樣!”
村民們聽了,神色漸漸有了變化。
李龍趁熱打鐵:“我們不求大家立刻參軍,只要愿意給我們提供情報、幫忙藏糧、送些干糧,我們就感激不盡。你們每一份支持,都是對抗戰的貢獻。”
話音剛落,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漢子,拍著胸脯說:“我信你!我家還有半袋玉米面,可以給你們送去。”
趙鐵柱激動地點頭:“謝謝大哥!我們會記住這份情誼。”
就這樣,一個個村子走下來,一次次宣講,一次次現身說法,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信任這支隊伍,也開始主動提供幫助。
隨著宣傳工作的深入,李龍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他們在某村剛剛宣傳完,第二天日軍就會派兵前來搜查,并帶走幾名可疑人員。
“有人通風報信。”李龍眉頭緊鎖。
他不動聲色地安排了幾名戰士暗中觀察,果然發現了端倪——有一個叫劉二狗的村民,總是避開八路軍的宣講會,而且每次隊伍離開后不久,他都會借口去鎮上趕集,一去就是大半天。
更可疑的是,有一次,有個自稱能提供情報的村民,在情報交接時表現得異常急切,甚至還沒等確認真假,就索要報酬。
李龍心中警覺,決定設個局。
他故意放出一條假消息:說八路軍將在三日后襲擊鎮上的一個小據點。然后安排戰士們埋伏在村外,觀察誰會在夜里偷偷出門。
那天夜里,果然看到劉二狗鬼鬼祟祟地溜出村子,朝鎮方向走去。他走路時低著頭,腳步匆忙,像是怕被人認出來。
戰士們悄悄尾隨其后,直到看見他走進了一處偏僻的草屋,屋里透出微弱的燈光。
天亮后,李龍帶著人沖進去,當場抓住了劉二狗,還在他身上搜出一張寫滿字的紙條——上面正是那條虛假情報的內容!
面對質問,劉二狗臉色蒼白,結結巴巴地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你是不是以為,這樣就能保住自己一家人的命?”李龍冷冷地看著他,“可你有沒有想過,你害了多少人?”
劉二狗終于崩潰,哭著跪倒在地:“我不是有意的……日本人讓我帶話,說只要我聽話,就不會動我爹娘……我以為只是個小情報,不會有什么大事……”
李龍沉默片刻,最終下令將他關押起來,等待進一步審訊。
這件事也讓更多百姓看清了日軍的殘暴與欺騙,紛紛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抗日隊伍。
幾天后,王家溝的一位老婦人找到李龍,說她家里還藏著兩袋紅薯干,愿意全部送給隊伍。
“你們為我們拼命,我們也該做點什么。”她語氣堅定,“別再說什么借不借的,這是咱們的命根子。”
李龍感動地接過東西,鄭重地點頭:“謝謝您,我們會用這些物資守住這片土地。”
隊伍的士氣也因此高漲起來。許多青壯年紛紛報名加入地方民兵隊,有的主動承擔起運輸和偵察的任務,還有的自愿充當聯絡員,協助傳遞情報。
李龍站在山坡上,看著村莊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宣傳行動,而是一場人心的凝聚。百姓不再是被動的受害者,而是成為了抗戰的一部分。
風從山間吹來,帶著泥土和炊煙的氣息。李龍深吸一口氣,轉身對身邊的戰士說道:“走吧,下一站,李家莊。”
他的身影在晨曦中顯得格外挺拔,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