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狽上師的擔憂
- 西游:快住口!你這個假唐僧
- 努努克魯魯
- 2118字
- 2025-08-26 12:07:50
眾位靈童隨后在元獅尊者的指導下,一個個端坐在佛堂的蒲團上,打坐,閉目,沉思。
唐森則盤坐在前面,看著他們一個個天真的面孔。
元獅尊者的話回蕩在佛堂中:“爾等本是妖身,化形之痛,乃天命必經之劫。圣僧曾開示:爾等苦讀經典、承受蛻骨之苦,實為登天第一步。謹記,謹記!”
“弟子謹記!”眾位小童齊聲應道。
隨后,元獅尊者指尖凝出一縷真火,點燃了支蛻骨香。
香頭明滅之間,一股淡紅色的煙霧裊裊升起,緩緩流淌在佛堂之內。
似輕紗一般,籠罩在每一位妖童的頭頂,無聲無息地滲入他們的周身毛孔。
片刻不到,方才還興奮的童兒們一個個繃緊了身體,面露猙獰,牙關緊咬。豆大的汗珠從他們額角滾落。
整個佛堂里卻硬是聽不到一聲痛呼,只有壓抑的、粗重的喘息聲。
如此堅韌的毅力,讓唐森微微動容。
他隨即闔目,低聲誦念《清心經》。
字字珠璣的經文不再僅是聲音,更攜帶著他自身的宏愿之力,化作一縷清風,在學堂內徐徐流轉。
清風拂過,經卷書頁翻動,衣袂飄揚。
那縷清風拂過妖童的身上,童兒們的痛苦之色似乎好轉許多,表情逐漸平緩下來。
元獅尊者不可思議的看著這一幕。
沒想到短短月余時間,唐森身上的香火之氣居然如此寬厚了,怕不是已經凝結兩道愿力了。
而自己一把年紀,也不過停留在兩道三縷,無法精進。
“不愧是金蟬子轉世的得道高僧!”元獅尊者喃喃道。
清風拂慰之下,那支蛻骨香也加速燃盡,最終化作一案銀白的香灰。
經歷了一場耗盡心力的蛻變,精疲力盡的童兒們紛紛陷入睡眠之中。
元獅尊者與唐森悄無聲息地退出佛堂,細心關好門窗,以免外界驚擾他們的休憩。
來到院中,元獅尊者鄭重地朝唐森合十行禮:
“老朽代佛堂全體靈童,叩謝圣僧慈悲。以愿力化春風,消弭蛻骨之苦,此恩深重。”
唐森連忙虛扶其臂:“尊者萬萬不可,此乃貧僧分內之舉,何足言謝。”
沉吟片刻,唐森話鋒一轉:“其實,貧僧確有一事,想請教尊者。”
“圣僧但說無妨。”
“盂蘭盆會之期漸近,貧僧于法會上當宣講何種經義曲目,心中尚無定見,還望尊者指點迷津。”
聞言,尊者一愣。
盂蘭盆會乃是佛門的第一法會,而唐森作為法會主角,眾星捧月,其宣講內容關乎小雷音寺的顏面與教化,豈是他能置喙的?
“圣僧言重了。如此重大的事宜,您當與狽上師、佛爺親自商議定奪才是。”
唐森卻微微一笑,語氣誠懇:“尊者曾云游四方,足跡遍及四大部洲,深諳世情與眾生百態。貧僧故此特來請教,唯愿心中能先有個草稿,不至于臨陣茫然。”
他看唐森如此誠懇,不像作假,隨即眼眉低垂,緩聲道。
“圣僧自東土大唐而來,自當是以小乘佛法聞世,然小乘佛法如獨舟渡江,重在自性清凈、離苦得樂。”
“若眾生陷于生老病死、饑寒逼迫,或困于戰火流離、賦稅重壓,或囿于恩怨癡纏、世情如鎖。小乘以戒定慧破執出離,如燈照己,求的是自我超脫。”
他語氣轉沉,目光似望盡人間。
“而我西牛賀洲奉行大乘佛法,若巨筏普載,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見百姓啼饑號寒、父子不相保,則發慈心施食施衣;見蒼生蒙昧爭斗、刀兵相向,則以智慧開解無明。”
“大乘之行,始于悲愿,終于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圣僧欲于此盛會說法,不可不察世間苦海深淺,亦不可不知法門渡人之別。”
“可又有佛陀曾言,若無法渡己,何談渡人,更何談渡世人。”
“以老朽淺見,圣僧此番登壇,不妨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起....”
“既破執我法二相,亦顯慈悲利生之實。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正可解眾生顛倒妄想;無住布施之喻,恰能應人間饑寒爭戰之苦。”
“如此,大小兼融,悲智雙運,方不負此會。”
唐森聽聞之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眾生皆苦,皆有其心,多謝尊者指點,貧僧受教了。”
二人互相合十一禮后,唐森便告別了學堂。
........
翌日,晨光微熹。
唐森并未貪睡,這段時間他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此刻他正靜立于院中,盤膝坐在鯉魚池畔。聽著“咕嚕咕嚕”的泡泡聲,安靜的打坐調息。
口中喃喃著《金剛經》的經文,腦海中思索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之人,心不可滯于外相、不囿于經文文字、不貪戀神通果位、不掛懷功德是非,甚至不固守“修行”這一念本身。猶如行腳渡水,踏石而過,不縛于一步一痕。
此為“應無所住”。
離一切相時,本心自現。清凈心、慈悲心、智慧心自然流露,猶如悟空拔毫毛化形,意動法隨,卻不見施法之我、亦無受法之執。
此為“而生其心”。
他沉浸于此番感悟之中,不知時光流逝。
忽有一人悄步走入院門。
翎妖正欲開口通報,卻被狽上師抬手制止,只得噤聲站在門邊。
他走進院中,看著唐森沉浸于打坐修行中,無視周遭的一切,渾然忘我。
周身竟隱隱籠罩著一層香火紋路,不由得心中微怔。
他隨即抬手注入一抹靈氣,之前在土地廟吃了泥灰丸,隱匿了自身的氣息。
但此時唐森正在毫無防備的感悟,氣息外露,那抹靈氣甫一接近,竟如冰雪入沸湯,瞬間被那層香火紋路吞噬消解。
“好一個天賦了得,在經閣中閱習經卷,竟也能悟出這般香火之氣,此子當真與佛門有緣。”
狽上師又驚又喜。
當初自荊棘嶺將他帶回時,狽上師便直覺此人心思機敏、能屈能伸,絕非尋常庸碌之輩。
如今見他修行日進,心中卻隱隱浮起一絲不安。
若任其成長,將來成了氣候,是福是禍,猶未可知。
只是,如今箭已離弦,再無回頭的余地。
翎妖在門口默默注視著院中的一切,不自覺地攥緊了拳頭。
若狽上師此刻真有不利之舉,哪怕自知是飛蛾撲火,他也必將奮身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