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欲訪道家名山
- 誤入大唐要我修仙
- 祖安混子
- 2350字
- 2025-07-11 00:02:25
長安城巍峨的明德門在身后沉重地合攏,隔絕了帝都的喧囂與無形的枷鎖。初春的寒風卷過官道,帶著北方曠野特有的凜冽與自由的氣息,吹拂在李逸的青衫之上。他終于踏出了這至關重要的一步,脫離了玄宗權謀的視線。
然而,策馬行出不過數里,一絲難以言喻的悵惘便悄然爬上心頭。眼前仿佛又浮現玉真公主清麗的身影,那雙時而清冷如霜、時而蘊藏關切、時而又流露出難以言喻情愫的眼眸。離開得如此倉促,甚至…未曾當面辭行。
“終究是…不告而別了。”李逸勒住韁繩,望著官道旁蕭瑟的枯柳,低聲自語,帶著一絲自嘲與歉疚。是急于掙脫樊籠的迫切,還是潛意識里不知該如何面對那份在并肩斗法、靜室論道中日漸滋長、卻又隔著重重迷霧與身份鴻溝的情愫?或許兼而有之。景寺中生死與共的默契,玄宸觀里探討道法符箓時的寧靜,都清晰如昨。但前路兇險莫測,自身來歷成謎,道途孤懸,這方充斥著妖魔鬼神的世界深不可測…兒女情長,在此時更像是一種奢侈的負擔。
他并非薄情寡義。臨行前,終究還是在玄宸觀自己靜室的紫檀案幾上,留下了一封墨跡未干的信箋。提筆時,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最終卻只凝成寥寥數語:
殿下鈞鑒:
逸奉旨巡狩,刻下已離長安。京中諸事,煩勞掛念。前路茫茫,妖氛未靖,唯愿殿下清修精進,福壽綿長。山遙水闊,或有重逢之期。
玄宸頓首
沒有解釋不告而別的緣由,沒有傾訴離別的愁緒,也沒有任何關于未來的承諾,只有最樸素的告知與最真誠的祝愿。至于她看到這封簡短的信箋后會作何感想?是惱他無禮疏離,是理解他的無奈決絕,還是…心湖中泛起一絲微瀾般的失落?李逸搖搖頭,將這紛繁的思緒強行壓下。木已成舟,多想徒亂心神。
馬蹄輕叩著黃土官道,發出單調而堅實的回響。李逸信馬由韁,目光投向東方天際那連綿起伏、如同巨龍脊背般的太行山脈輪廓。離開了長安的舞臺,這廣闊而詭譎的大唐,他的下一站究竟在何方?
“此界大唐,絕非史書所載!妖邪鬼魅潛藏于世,道法玄術真實不虛!”這個由血池石碑、畸變玄武、契丹狼靈以及景教邪祭一次次驗證的核心認知,成為他所有行動的基石。既然本土道門是此界對抗邪祟、探索天地玄奧的核心力量,那么那些傳說中仙氣氤氳、高人隱修的道教名山福地,就絕不僅僅是風景名勝!它們必然是傳承深厚、底蘊莫測的宗門所在,是了解此界真實力量格局、尋求正統道法傳承、解開自身道途困境、甚至探尋“神鬼七殺令”與“天庭”之謎的最佳途徑!
他閉上雙眼,心神沉靜,前世積累的地理知識結合如今大唐的疆域輿圖,一條清晰的巡訪路線在腦海中逐漸勾勒成型。
“自長安向東…”李逸思路明晰,低聲規劃,“首站,當是終南山!此乃道教發祥圣地之一,樓觀臺號為‘天下道林張本之地’,尹喜遇老子傳《道德經》的傳說便源于此。距離長安最近,底蘊深厚,司馬宗師雖重心在南,但樓觀道在此必有根基。或可尋得關于道門源流、符箓根基的線索,亦可印證此界道法與傳說之異同。”終南山作為起點,穩扎穩打。
“出終南,渡黃河入河東道(山西)。”他目光微凝,“北岳恒山,五岳之一,洞天福地,懸空奇觀或暗含玄機。此地北接塞外,景教事件已證明異域邪祟存在,恒山作為北疆屏障,其道門或有應對異族秘法、域外妖邪的特殊傳承或記載。”景教地窖中“該隱之血”的嘶吼,讓他對異域邪祟的警惕提到最高。
“繼而南下河南道(山東、河南)。”李逸眼神銳利起來,“重中之重,便是東岳泰山!五岳獨尊,帝王封禪之地,自古便是溝通天地、神靈匯聚之所。此地道教勢力盤根錯節,更是傳說中幽冥地府入口之一!若此界真有類似漫畫里地府輪回的體系,泰山必是關鍵節點!當探其究竟。另,山東境內昆崳山也是全真教發源地、嶗山——太清宮,與上清或有淵源…皆需留意。”泰山,成為觸及此界“生死法則”與幽冥關聯的核心目標。
“離齊魯,順大運河南下入江南道(江西)。”他的手指在虛空中點向東南,“龍虎山!正一天師道祖庭!張天師一脈符箓、雷法冠絕天下!五雷正法、金光神咒…這些在影視漫畫作品中威力無窮、專克妖邪僵尸的道法,若在此界真實存在,龍虎山便是最有可能獲取其傳承或線索之地!”想到自身攻伐手段的匱乏,以及對強大正統道法的渴求,龍虎山在他心中的分量急劇攀升。“此外,江西閣皂山為靈寶派祖庭,同為符箓三宗,亦不可錯過。”
“再往南,入嶺南道(兩廣)。”李逸的規劃深入煙瘴之地,“羅浮山!葛洪煉丹飛升之地!丹鼎派重要源頭。或能尋得古丹方、煉丹秘術,對我自行摸索的修煉體系或有裨益。嶺南百越巫蠱秘術盛行,亦需留意是否有獨特邪祟或應對之法。”丹道或許能補全他筑基后的修煉方向。
“最后,西入劍南道(四川)!”他眼中精光閃動,“青城山!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天師道重要發源地,傳說張天師于此降妖伏魔!幽深險絕,靈氣充沛。更重要的是,”李逸的聲音帶著探尋的意味,“袁天罡!這位在血池石碑上留下‘神鬼七殺令’的傳奇人物!也不知道和不良人里是不是同一個,其家族根基便在蜀中!青城山一帶,極有可能隱藏著關于這位神秘人物的蛛絲馬跡,甚至…與那‘七殺令’相關的更深層秘密!”蜀中,成為揭開“神鬼七殺令”源頭與袁天罡之謎的關鍵戰場!
“自蜀中北上,經漢中,越秦嶺,便可返歸長安。”李逸長舒一口氣,一條順時針環繞大唐主要道教名山的清晰路線已然成型:終南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龍虎山、閣皂山→羅浮山→青城山→返回長安。
這條路線,串聯起道教主要洞天福地與宗派,覆蓋了異域邪祟、幽冥體系、還有自己需要求證的關鍵地域。
“訪名山,求真法,探幽冥,解七殺…”李逸望著延伸向太行山深處的官道,胸中豪氣激蕩,“此一行,不僅要增我手段,更要撕開此界妖霧,看清這漫畫世界背后的天地棋局!”
他不再猶豫,輕叱一聲,駿馬揚蹄,載著這位身負蕩魔之名、心懷問道之志的異世來客,向著東方層巒疊嶂、氣象萬千的太行山脈,疾馳而去,終南山還是留到最后。初春的陽光將他的身影拉長,融入蒼茫的盛唐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