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劉邦稱帝
- 穿越到漢朝:劉如意為母報仇
- 洪劉華
- 2975字
- 2025-07-09 14:04:54
第29章 劉邦稱帝
卻說漢王打敗項羽后還至定陶,與張良陳平二人密議多時,即趨入韓信營中。韓信亟起相迎奉王就座,只聽得漢王面諭道:“將軍屢建大功得平項羽,寡人始終不忘。如今休兵息民不復勞師,將軍可繳還軍符仍就原鎮!”此時韓信無詞可拒,只好把印信取出交還漢王。漢王得了印信立即持去。俄而又傳出一令,說是楚地已定義帝無后,韓信生長楚中習楚風俗,可改封楚王,鎮定淮北,定都下邳。
此時天下半為封建,半為郡縣。封建之中,諸侯王凡有八國,即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閩越王無諸。其余土地皆為郡縣,屬于天子。惟有南粵一處為趙陀所據,尚未歸漢。
韓信復與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等聯名上疏,尊漢王為皇帝。漢王假意推讓道:“寡人聞‘帝號惟賢者有之’。今諸侯王皆推寡人,寡人何以克當?!”諸侯王皆道:“大王起于細微,滅亂秦,誅不義,平定天下,德施四海,宜居帝位,天下幸甚!”漢王道:“既承諸侯王厚意,寡人敢不從命!”
于是漢王于汜水之陽即皇帝位,文武百官一齊朝賀,頒詔大赦,追尊先妣劉媼為昭靈夫人,立王后呂氏為皇后,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劉邦自率群臣定都洛陽。
中國歷代帝王對天象都極為重視,因為他們認為天象表達天意。在眾多天象中有一種備受關注,那就是五星連珠。
什么是五星連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排成一條直線,這被看成是最吉利的天象。
史書記載劉邦登基那一年曾經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現代天文學家利用計算機推演,證明五星連珠發生在劉邦繼位的第二年。
根據計算機推演,中國歷史上還有兩次發生過五星連珠的天象:一次發生在呂后稱制之時,一次發生在武則天稱帝之時。因為史學家不想證明女主順應天命,所以即使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也不加以記載。或者真的沒有看到,那時沒有計算機推演。
高祖平定海內不久,就在洛陽南宮大開筵宴,遍召群臣一同會飲。酒行數巡,高祖乃對眾人宣言道:“列侯諸將佐朕得有天下,今日君臣同聚,希望直言問答不必忌諱。朕有一問,朕何故得天下?項氏何故失天下?”當有兩人起座同聲答道:“陛下平日待人侮慢,不及項羽寬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為封賞,能與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項羽妒賢忌能多疑好猜,戰勝不賞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體乃失天下,這便是得失的辨別。”兩人乃是高起王陵,高祖笑道:“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繼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得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其所以為我擒也。”群臣聞言都下座拜伏,稱為至言。高祖大悅,又令大眾歸座,續飲多時興盡始散。
一日高祖罷朝無事,正在宮中閑坐,忽有戍卒婁敬求見,高祖便命喚入。
原來婁敬乃齊國人,此次充當兵卒前往隴西戍守,行經洛陽,忽然想出一事,便欲面見高祖。但自顧一個平民,如何能見天子?于是訪得一個同鄉人姓虞,現為將軍,便托其先行介紹。虞將軍見他身穿旃衣外披羊裘,甚不雅觀,便脫身上綢衣令其更換。婁敬辭道:“凡人須各安本分,應穿綢衣便用綢衣入見;應穿旃衣便就旃衣入見。吾乃平民不敢更換服飾。”虞將軍聽他說得有理,也不相強。于是先入宮中向高祖說知,高祖即命婁敬入見。
高祖賜他酒食,婁敬食完后說道:“陛下定都洛陽,是否欲與周朝比盛?”高祖說是。婁敬道:“陛下取得天下與周不同,周由諸侯積德十余世,至武王始為天子。周公相成王方營洛邑,后至平王方才東遷。諸侯不服,周不能制。今陛下崛起豐沛滅秦勝楚,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專由武力取得天下。為陛下計不如定都關中。關中負山帶河形勢險固;沃野千里號為天府。驟然有變,百萬之眾立時可以招集;天下雖亂堅守險要,關中之地亦可保全,是為上策。”
高祖聽后便將此語遍問群臣。群臣多是山東之人,不欲西入關中,乃托詞說道:“周都洛陽傳國數百年;秦都關中不過二世即亡,所謂在德不在險。且洛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背河面洛,險亦可恃。”高祖疑惑不決,又問張良。張良道:“洛陽雖然有險可守,但中間平原不過數百里,田地甚薄,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國。關中左有殽、函,右有隴、蜀,三面據險,獨以一面東臨諸侯。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之說甚是。”
高祖聞言決定定都關中,且說道:“首先建策定都關中之人乃是婁敬,婁者劉也。”于是賜婁敬為劉氏,拜為郎中,號曰“奉春君”。
又命蕭何就渭水之南建筑長樂、未央兩宮,待宮成方始遷都。
卻說各國諸侯王都是高祖所立,惟燕王臧荼乃項羽所立。今項羽已滅,臧荼心中不安,遂于當年八月起兵叛漢。高祖親率諸將討之,不上兩月便擒獲臧荼平定燕地。高祖將他素日心愛之人盧綰立為燕王。
原來盧綰之父與太公交好甚密,盧綰又與高祖同日出世,鄉里人因兩家同日生子,實是合村有喜,于是各出錢文買了羊酒與兩家賀喜。高祖、盧綰年漸長成,同在一個書塾讀書,二人十分相得。鄉里人見兩家父子交好,高祖又與盧綰同日生辰,于是復買羊酒送與兩家。后來高祖長成時時鬧事,避匿他處不敢回家,虧得盧綰一路照應,高祖因此愈加親愛。及高祖起兵,盧綰為賓客,高祖拜為將軍,隨侍左右。高祖東擊項羽,拜盧綰為太尉,群臣中如蕭何、曹參等也是高祖舊人,但都不及盧綰親密,所以將他立為燕王。
一日有人入報高祖,說故齊王田橫避匿海島,有黨徒五百余人一同居住。高祖不免加憂,即派朝臣赍了詔書前往招安。
田橫被灌嬰擊敗后投奔彭越,聽說彭越起兵從漢,又潛身奔赴東海,尋得一個島嶼作為枝棲。他本來疏財好士廣結豪俠,此次投奔海島,有同時隨行的,有聞風趨集的,因此共得五百余人。及漢使到了島中交付詔書,田橫閱畢便向漢使說道:“我前時曾烹酈食其,今雖蒙天子赦罪召令入都,但其弟酈商現為將軍,臣若到來,酈商必然懷恨,暗地設計報仇,臣因此恐懼不敢奉詔。”
田橫的存在畢竟是劉邦的一塊心病,于是劉邦又一次派使臣到海島上告知田橫,說皇帝已經告誡酈氏族人不得傷害田氏。田橫入朝,大可封王小可封侯,如果再拒絕,朝廷將派大軍前往剿滅。迫于劉邦的強大壓力,田橫只好帶領兩位部屬,跟隨使者來到洛陽。
田橫來到距離洛陽三十里處時,他的內心充滿矛盾。想當初自己也是威震一方的大王,一呼百應何等威風?如今卻以俘虜的身份前去投降茍且偷生。怎么對得起田氏的列祖列宗呢?又怎么面對那些十分尊敬自己的部下呢?田橫最后下定決心:寧死也不受辱。于是,他從容地對自己的部屬說:“本來我與皇帝都是面南稱王,現在卻要向他屈膝投降,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侮辱。皇帝召我到洛陽去,目的是要監視我,怕我謀反。這里距離洛陽僅有三十里,我現在可以自殺,他如果看到我真的死了,從此以后就可以安心做皇帝了。”說完就橫刀自殺了。
劉邦看到田橫的首級,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同時也非常惋惜。便按王侯的禮節安葬了他。跟隨田橫同來的兩個部屬見自己的主人寧死不愿受辱,深受感動,他們在田橫的墓旁親手挖了兩個坑,然后也橫刀自殺了。
早有人報知高祖,高祖聽了大驚,心想田橫之客原來都是賢人。聽說尚有五百人現在海島,如果知道田橫已死,定為其主報仇,不如盡數召來授以官職。遂又遣使前往,只說田橫已受封爵特來相招。眾人信以為實,一同隨使者來到洛陽。當得知田橫并二客已經自殺后,五百人便同往田橫墓上大哭一場,然后全部自殺。
漢使不得不據實入奏。高祖且驚且喜,仍令吏役一律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