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亂世佳人 一
- 穿越到漢朝:劉如意為母報仇
- 洪劉華
- 2611字
- 2025-07-03 19:24:28
第23章 亂世佳人 一
公元前二0五年,項羽率兵北上攻打齊王,漢王引兵東進,一路長驅直入到得彭城。當時楚兵盡隨項王伐齊,彭城守兵不多,聞風逃遁,于是項王都城竟被漢王占住。漢王進得彭城,一洗從前恥辱,心中十分高興。料想項王一時不能回救,即使回來我兵眾多,也是不懼。遂將項王美女、珍寶盡數收取享用,日日置酒大會諸將。部下軍士都歡呼暢飲,全不防備。
虞子期護送虞姬及家眷到楚營,備說漢王大兵屯住彭城,將后宮寶貨美女盡數收取。項王聞報大怒曰:“劉邦敢奪我彭城虜我后宮,誓不與劉邦并立!”乃命龍且、鐘離昧領兵攻齊,自己親領精兵三萬,晝夜兼行趕回彭城。
離城三十里下營,差人下戰書與漢王。漢王折書觀看,書曰:
西楚霸王書付劉邦曰:
朕封爾為漢王,坐守西土帶甲十萬,安享天祿亦當知止;今不自量力侵擾關內,所降諸侯皆猥才庸識不足為御。朕今與爾會戰,爾當延頸以試我劍,使爾片甲不歸,魚游釜中!速來出敵,勿自退悔!
漢王回書來日會戰。
次日,漢王命魏豹出城十里布下陣勢,以為救援,自己卻調動五隊人馬前進。只見霸王前邊列兩面龍鳳日月旗,旗開處霸王出馬大呼曰:“漢王出陣答話!”漢王乘逍遙白驄馬,與許多隨從將佐來到。楚王一見切齒大罵曰:“劉邦!想你不過泗上一亭長,朕封你為漢王,心尚不足,妄動兵馬侵朕疆界,你敢與我決戰三合,我便束手歸漢,如不能戰,當受死馬下!”漢王曰:“你也不過是個村夫,恃汝強暴,何足與我為敵!”霸王乃拍馬舉槍直取漢王,舞陽侯樊噲,絳侯周勃,并柴武、盧綰一干眾將各舉兵器一擁殺來。只見征塵蔽日殺氣沖天,霸王精神倍加力敵眾將,這時項莊、桓楚、虞子期、季布又各領大兵沖殺過來。三萬楚兵十分兇悍,聽說漢兵占領楚地,人人拼命死戰。漢兵戰一合,敗一合,戰十合,敗十合,那項王執一竿火尖槍左右亂搠,無人可當。突然間沖入漢陣挑落數將,竟向漢王馬前狂殺過來。樊噲等慌忙攔截,都不是項王對手。漢王沒命亂跑落荒而去,眾將無心保護漢王,各走各路。霸王同項莊等四將揮動大軍盡力追殺,直殺得漢兵尸橫遍野血流成渠。是日漢兵損失三十余萬,睢水為之不流。
須臾楚兵圍繞三匝如鐵桶一般,漢王回顧隨身士卒只有數百騎,漸近黃昏,漢王嘆曰:“吾必死矣,雖騰空也不能出此重圍也!”正在危急之際,忽見東南方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黑霧彌空黃塵四塞,周圍楚兵皆掩面站立不住,驚惶迷亂四散奔走,漢王見馬頭前隱隱有白光引路,遂策馬前進,行二十里風色漸息。霸王整點三軍不見漢王,眾軍士曰:“大風起后楚兵散失,漢王不知所往。”范增跌足道:“劉邦一定走脫矣!陛下當連夜差人追趕,若不就此時擒住,以后恐怕難遇機會了。”霸王即差丁鮑領三千人馬,務要星夜把劉邦追來,丁鮑得令向東南大路追趕。
漢王匹馬獨行,自思若非這一陣大風,肯定被楚兵所虜矣。正思想間,忽然后面塵土起處,早有追兵到來,當先就是楚將丁鮑。丁鮑追上漢王,漢王道:“邦至此不能逃矣!但賢者不相危而相愛也,公如憐我,則當使我遠遁,他日得地決不相忘;如不念邦之孤弱,邦即束手就擒也。”丁鮑曰:“今日之事乃君事也,臣不敢廢命。王當策馬南行,臣發數矢以為追捕之狀,使三軍不相疑也。”漢王轉身即投東南而去。丁鮑拔箭咬去箭頭,發數矢而回。丁鮑放了劉邦,誰知后來竟為此事被劉邦斬首!
漢王一路行去,自思距家不遠,不如趁便回家搬取老父嬌妻,免得落入楚兵毒手。當下馳至豐鄉走近家門,但見雙扉緊閉外加封鎖,禁不住吃了一驚,慌忙查問四鄰,都說不知去向。漢王甚是焦急,又恐楚兵來追,立即起行。
話分兩頭。卻說現在的江蘇省睢寧縣城東,有一條清澈舒緩的河流綿延向北,河里水草豐茂、魚蝦成群,河岸芳草萋萋、高樹成蔭,沿河兩旁是座座綠樹掩映的村莊和片片井然有序的糧田。一條寬闊平坦的深青色高速公路由東北穿越而來,橫跨河流,向西南方向延展。河的東岸與公路的交匯處,是一個安詳靜謐的小村,屋舍縱橫,院落重重,白楊繁茂,高槐影動。在這一片古樸清幽中,有一處破落的小院,枯井荒祠、斷碑殘碣,落寞凄涼中,似乎正訴說著來自于悠遠歷史的滄桑故事。
這河就是西渭河,睢寧縣三大主要河流之一;這路就是徐宿寧高速公路,由徐州經宿遷直達南京;這村就是戚姬村,這院就是戚姬苑,當年漢文帝為紀念劉邦的寵妃戚夫人而建。當地的鄉親稱之為“戚苑廟”。但見古剎荒蕪,深宅坍弛,陰風習習。行人路過,頓時便覺得毛骨悚然,不敢近前。
因為戚夫人最后慘死于茅房,當地不少民眾視之為廁神,每逢上元節、中元節,都有在家中廁所外祭祀戚夫人的習俗。
這是后話。卻說當時劉邦單槍匹馬逃到曹州東南二十余里的戚家村時,適與村內一位老人相遇。劉邦下了戰馬,殷勤地向老人問訊求宿。老人見他容貌不凡,就把他引到家中叩問姓氏,漢王也不諱言講明實跡。老人說道:“老朽不知駕到,有失遠迎!今日里中家中有喜慶事,剛剛喝酒歸來,得遇大王尊駕,不勝榮幸。”說著便向漢王下拜。漢王即忙扶起,且轉問老人家世,老人道:“老朽姓戚,定陶縣人,前因秦項交兵避亂至此,當時妻離子散只有小女隨著,權借此地寓居,亂世為人,不如太平為犬,說也可憐。”言下甚是慘沮。漢王饑腸轆轆急欲求食,便向老人說道:“此處有無酒飯可沽?”老人道:“此地乃是僻鄉,并無市鎮,大王如不嫌簡褻,寒家尚有薄酒粗肴可以上供。”漢王連忙說好。老人即傳聲入內,叫他女兒整備酒飯。不過一時,便有一個二九佳人,攜著酒食姍步來前,漢王瞧著,雖是衣衫樸陋,卻也體態輕盈,免不得稱羨起來。戚女放下酒肴,便向漢王行禮。漢王起身相答,戚女盈盈拜畢轉身返入。老人遂與漢王酌飲,漢王連飲數觥愁腸漸放,且問戚女曾否許人。老人道:“小女尚未許人。前有相士談及,謂小女頗有貴相,今日大王到此,莫非前緣注定應侍大王巾櫛,未知大王尊意如何?”漢王道:“寡人逃難到此得蒙留宿,已感盛情,怎好再屈令媛為姬妾哩?”老人道:“只怕小女不配侍奉,大王何必過謙!”漢王道:“既承老丈美意,我即領情便了。”當下解玉帶作為聘禮。老人復喚女兒出拜,戚女靦腆出來,含羞襝衽受了玉帶。并由老人叫她斟酒捧獻漢王,漢王一飲而盡。當戚女斟至第二杯時,漢王就命戚女酬飲,戚女也不固辭,慢慢的把酒喝干,這便算是合巹酒了。戚女復入內取飯出供漢王,漢王吃了一飽。夜色已闌,老人令女兒陪著漢王,戚女馬上更衣,跳起了折腰舞。漢王趁著酒興挽女同宿。戚女已解云情雨意,且終身得侍漢王可望富貴,于是曲意順承,由他寬衣解帶擁入衾中。兩情繾綣一索得男,也就是劉如意。戚女想做妃嬪,誰知后來竟為人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