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的下水道散發著霉味和金屬銹蝕的氣息。
陳默彎腰鉆進排水管,手電筒照出管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不是涂鴉,而是用螺絲刀刻出的數學公式。周小漁的指尖撫過那些凹槽,突然停在某處:“溫度不一樣。“
老趙用扳手撬開那塊水泥,后面露出個生銹的金屬盒。盒里裝著七枚齒輪,和海底找到的一模一樣,只是這次每枚齒輪上都刻著化學元素符號。
“鈉、鐵、銅...“陳默拼湊著齒輪,“這是...“
“神經遞質。“周小漁突然扯開衣領,她的植入體疤痕正對應著這些元素,“我爸把我們改造成了活體檢測儀。“
排水管盡頭是間被遺忘的地下水庫。
三十七臺老式洗衣機圍成圓圈,每臺都改裝成了離心機。周小漁按下控制臺的按鈕,機器嗡嗡啟動,滾筒里甩出的不是水,而是泛著藍光的蠟液。
“晨星的血汗工廠。“老趙踢了踢地上的蠟塊,“他們在這里批量生產記憶載體。“
陳默在控制臺下面發現本工作日志,最后一頁被血浸透了,只能辨認出幾個字:
“當城市開始做夢...“
突然有蠟液濺到他手上,皮膚立刻傳來刺痛。那些藍光蠟液像活物般蠕動,在掌心拼出個經緯度坐標——指向城市圖書館的通風井。
圖書館的通風井蓋被焊死了。
周小漁從排水管里撈出根生銹的鋼筋,撬開一道縫隙。陳默聞到里面飄出的不是灰塵味,而是濃郁的蠟味。他擠進縫隙,發現通風井內壁涂滿了熒光涂料,在黑暗中組成完整的神經突觸圖譜。
“這不是通風井...“周小漁的聲音在豎井里回蕩,“是培養艙。“
她的植入體突然過載,藍光穿透衣服,在井壁上投出父親的身影:“你們來得比預計晚了7.32天。“
父親的投影在說話時,通風井開始震動。
無數蠟制的小型神經突觸模型從縫隙中掉落,像一場藍色的雪。陳默接住一個,發現里面包裹著微型電路板,正在他掌心播放1987年的課堂錄像。
“智穹的清潔工每周都來清這里。“老趙用打火機烤化一個蠟模型,露出里面的銅線圈,“他們永遠想不到,真正的'垃圾'就貼在臉上。“
周小漁突然捂住耳朵:“聽!“
通風井深處傳來隱約的嗡嗡聲,像是某種引擎——但音調每隔7.32秒就會變化一次,完美復刻了人類腦電波的頻率。
陳默在通風井底部發現了源頭。
一臺用圖書館除濕機改裝的大型設備,正在將潮濕的空氣轉化為帶電的水霧。那些水霧順著通風管飄向全城,在接觸到人體皮膚時釋放存儲的信息。
控制面板上貼著張便簽紙,是父親的筆跡:
“知識應該像空氣一樣免費,像病毒一樣傳播。“
周小漁突然劇烈咳嗽,咳出的唾沫里帶著藍光。她盯著掌心,聲音發顫:“我們已經是載體了...“
窗外,城市的霓虹燈開始閃爍,拼出晨星學堂的校徽。而第一縷帶著信息的水霧,正從圖書館的排氣口涌向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