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章 戰后總結

陽光從指揮所的窗縫斜射進來,落在會議桌上,映出一張張疲憊卻透著興奮的臉。陳啟銘站在桌首,手中拿著一份剛整理好的戰報,目光掃過在座的軍官與骨干戰士。

“昨晚我們贏了。”他的聲音不大,卻足夠讓所有人聽見,“但勝利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他頓了頓,將手中的紙頁輕輕放在桌上,繼續說道:“這場戰斗中,我們成功瓦解了敵軍的指揮系統,也打出了士氣。但我們也付出了代價——傷亡、彈藥損耗、裝備損壞,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會議室里一片安靜,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腳步聲和遠處戰場清理的聲音。

“先說戰術層面。”陳啟銘翻開一頁記錄,“心理戰的實施非常關鍵。趙工,你那邊的數據分析得怎么樣?”

趙鴻志坐在桌邊,手里握著一疊圖表,點頭道:“根據前線反饋,冷卻型機槍在夜戰中的壓制力很強,但連續射擊超過十五分鐘后,槍管溫度上升明顯,導致卡殼率增加約百分之二十。”

他抬起頭,語氣平穩卻不容忽視:“也就是說,雖然我們在火力上占優,但持續作戰能力還有待提升。”

陳啟銘點頭,轉頭看向張猛:“你的突擊隊在制高點的表現非常出色,但也暴露了一個問題——敵軍撤退時的混亂程度超出預期,你們差點被誤傷。”

張猛坐在角落,聽完后咧嘴一笑:“確實,那會兒敵人自己都搞不清方向了,我也沒想到他們會突然朝自己人開火。”

“這不是運氣。”陳啟銘打斷他的話,語氣認真,“這是我們的心理戰策略奏效了。但下一次,我們要確保每個行動單位都有明確的識別標識,避免誤傷。”

張猛聳肩,沒有再爭辯。

會議繼續進行,陳啟銘逐一總結了戰斗中的關鍵節點:情報的及時性、通訊的穩定性、后勤保障的響應速度……每一項都被詳細列出,并附上了改進意見。

趙鴻志隨后補充了關于武器維護的部分,特別提到冷卻系統的材料限制問題。“如果我們能找到更耐高溫的金屬替代品,或者改進散熱結構,下一階段的戰斗效率還能再提高。”

張猛則對近戰突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說要減少突擊頻率,但我認為只要戰術配合得好,這種打法還是有效的。”

“我同意。”陳啟銘點頭,“但也要考慮敵人的適應能力。他們不會一直被我們牽著鼻子走。下次戰斗,我們需要更靈活的戰術組合,而不是依賴單一模式。”

會議氣氛逐漸活躍起來,眾人開始圍繞各自負責的領域展開討論。有人提出夜間照明設備不足的問題,有人建議加強通信員的培訓,還有人提議設立專門的情報分析小組。

就在這時,一名通訊員走進來,遞上一份剛剛整理完畢的名單。

“這是各部隊上報的立功人員名單。”他簡短地匯報。

陳啟銘接過名單,站起身,環顧四周:“接下來,是表彰環節。”

他清了清嗓子:“張猛帶隊突破敵軍核心陣地,切斷其指揮中樞;趙鴻志提供的新型武器在關鍵時刻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同志在戰斗中表現英勇,值得嘉獎。”

他念完名字后,停頓了一下,看著眾人略顯激動的表情,繼續說道:“我知道,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公平,覺得自己也應該被提名。我可以告訴你們,每個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但我們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才能激勵更多人奮勇向前。”

他頓了頓,語氣堅定:“所以,我宣布,從今天起,我們將建立‘戰斗日志’制度,每一位戰士的貢獻都會被記錄下來,作為未來晉升和表彰的重要依據。”

這句話說完,會議室里的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有些失落的人眼神亮了起來,而一些原本沉默的人也開始低聲交流。

會議結束前,陳啟銘又提到了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情報誤判、武器損耗、補給延遲等。他要求各部門在三天內提交具體的改進方案,并安排專人跟進落實。

當所有人陸續離開指揮所后,趙鴻志走到桌邊,拿起筆準備寫些什么,卻發現紙張邊緣有一絲油漬。他皺了皺眉,低頭仔細看了看,確認不是自己留下的痕跡。

“奇怪。”他低聲自語了一句,沒再多想,便開始書寫需求清單。

張猛走出指揮所,抬頭看了看天色。陽光已經變得熾熱,照在身上有種久違的溫暖。他摸了摸口袋,里面還裝著那塊從戰場上撿回來的木牌。

“打完了。”他喃喃了一句,轉身走向營地。

而在他身后,陳啟銘站在門口,望著遠去的身影,神情平靜,卻又帶著一絲沉重。

他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平靜。

戰爭不會真正結束,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石楼县| 界首市| 蕲春县| 威宁| 莎车县| 遂溪县| 娱乐| 江都市| 聂荣县| 舟山市| 个旧市| 历史| 金湖县| 东宁县| 衡阳县| 望城县| 峨眉山市| 望江县| 诏安县| 古田县| 松滋市| 湟中县| 昌都县| 金塔县| 江川县| 双流县| 巴东县| 石城县| 延川县| 江孜县| 陆丰市| 桂东县| 屏南县| 永寿县| 新乡市| 卢湾区| 读书| 旬邑县| 漳平市|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