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操心
- 1983:從劇組打雜到娛樂教父
- 蘇北穹人
- 2480字
- 2025-08-12 00:06:31
這個時代,屁大點事兒都能順著風傳出去二里地。
一聽說紅樓夢劇組要來陳家吃飯,街坊鄰里、親戚朋友、劇團同事,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了,有想看女演員的,更多是揣著小心思,盼著能搭上點關系的。
天空仍飄著細碎的雪沫子,通往大雜院的窄道前擠滿了人,一個個都伸著脖子,望著遠處的公路。
陳小陽的小腦袋從窄道里探出來,被這人山人海嚇了一大跳,“嗖”地又縮了回去,活像只受驚的小貓。
“媽!媽......外頭老些人了!”
陳小陽慌里慌張地沖進大廚房,對正往灶膛里添柴火的母親嚷嚷。
“你爹呢?”陳母瞟了一眼院子里的棚子。
冬天的東北,天寒地凍,辦喜事的人家會在院子里搭起厚實的棚子。棚子四周用草簾擋著寒風,里頭砌上灶臺,暖和得很。
劇團領導聽說陳家有難處,那叫一個熱心,冒著大雪幫著搭了個棚子。
“爹擱屋里跟劇團領導嘮嗑呢。”
“昨天嘮到黑燈瞎火才散,今兒又湊過來......咋就有那么多嗑兒嘮呢?”
“我知道!我知道......那些劇團領導想賺香江人的錢!”
“你咋知道的?”陳母往灶膛里塞了跟劈柴。
“我去里屋戴帽子時聽見的。他們說......香江人需要好多群眾演員,包吃包住,還給錢,香江錢......”
陳母嘆了口氣,自去年鐵嶺曲藝團多個節目獲一等獎,二人轉開始走向繁華,以京劇為代表的一些傳統戲曲劇團受到沖擊,觀眾大量流失。再加上電視機的普及讓老百姓有了更多娛樂選擇,演出沒什么人看,上頭便縮減經費,導致劇團排不出新劇目,日子一天比一天熬人!
“爹出來給水壺打水,說‘凈整這些歪門邪道,早晚得黃鋪兒’......”
“你爹真就這么說的啊?”
“我幫爹舀的水......”
“這老癟犢子,嘴咋就沒個把門兒的呢?啥話都往外禿嚕!”
“你個老娘們兒懂個啥!”
陳父進來了,臉色有些不太好。
“這又咋地了?”
“那誰回來了......”
“那誰......是誰啊?”
陳母忽然回過神來,“咋這個時候回來了?不上學?”
“上他媽個屁學!去年就畢了業了!”
“你咋罵人呢?!”
“罵人?我還想扇他大嘴巴子呢!”
“咋地了?!”
“他昨兒個去老團長家......老團長提起咱閨女今天回來,特意讓他一塊兒過來。那癟犢子說什么見了面尷尬......”
“尷尬?什么意思?!”
“還能什么意思?嫌棄咱閨女了唄!”
陳父冷哼一聲,“聽說他剛拍了個電影,戲份還不輕,是個挺當回事兒的角兒!”
這年代,電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創作體系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普遍認為電影的藝術價值高于電視劇。
《紅樓夢》再是名著,在電影跟前也是個小老弟,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陳母張了張嘴,想說對方是陳世美,可現在提倡婚戀自由,更何況倆人還沒有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想著,她輕嘆了口氣。
“俺姐老早就不跟他來往了。”陳小陽突然冒出一句。
陳父、陳母:“你說啥?”
“來了!來了......”
一個裹著軍大衣的中年人火急火燎闖進院子,陳父聞言立刻走了出去,小屋里的劇團領導也走了出來......
雪花里,一輛吉普車在前開道,后面跟著兩輛大客車。車隊在臨時清出的停車場停下,打頭的吉普車上下來幾名戴著大蓋帽的公職人員。
陳父等人面面相覷:怎么還有公職人員?
“大雪天的,不回家上炕待著,都在這兒杵著嘎哈?散了散了!”
將湊熱鬧的人群攆走,幾名公職人員這才走向陳父等人。
劇團領導迎了上去,“同志,這是咋滴了?”
幾人沒搭話,目光落在了陳家三口身上。
“你們是林黛玉同志家屬?”
陳父、陳母:“我是她爹,我是她媽。”
陳小陽:“俺是她老妹兒!”
幾人瞅了瞅陳家三口,嘀咕道:“咋長得一點都不像呢?”
陳母捅了捅陳父。
陳父:“同志,這是咋回事啊?”
“上級領導指示,香江同胞和劇組安全由我們負責。”
為首的公職人員掃了劇團領導一眼,“領導還特意囑咐,除了擱這兒住的,旁人都不許靠近。”
香江同胞?
劇團幾位領導眼中放光,卻見另幾個公職人員一直盯著他們,只得寒暄幾句告辭。
圍觀的人走遠,眾人這才下車。
趙巖陪著林正英、王扶霖和任大惠走在最前面,陳小旭、張麗等人跟在后面。
林正英是趙巖邀請的,請他來當擋箭牌,順便帶他體驗正宗的東北民間生活。
陳小旭多精明啊,一聽老爹那吞吞吐吐、含糊不清的語氣,就猜了個大概,再想想那些劇團領導的尿性,心里早就跟明鏡似的了。
趙巖得知此事,便把主意打到了林正英的身上,讓地方部門護衛安全,紅樓夢劇組還不夠格。
陳小旭的父母都是好客的人,有著東北人特有的豪爽和熱情,寒暄幾句,便領著眾人去家里。
趙巖早已從張麗口中得知了陳小旭家里的情況,從一條昏暗的窄道進去,迎面是大廚房,旁邊有幾間房,屬于她家的是兩間,他進去瞧了瞧,條件確實不是很好。
“上炕嘮嗑”是東北農村待客的經典場景,陳父招呼香江同胞和領導們“上炕暖和暖和”,盤腿坐炕上,磕著瓜子嘮家常。
只是這嗑嘮的有點尷尬,林正英有時聽不懂話中意思,有時又不知道如何用有限的普通話表達意思,驢唇不對馬嘴,大家哼哼哈哈相互應付著,等待開飯。
小院不是典型的農家小院,不是太寬敞,棚子里支了兩張大鍋,鐵鍋燉大鵝。
幾張長長的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擺滿了豐盛的菜,還有啤酒、甜酒和白酒。
大家伙每人一雙筷子、一個小碗,跟吃自助餐一樣。
條件雖說簡陋了點,大家卻吃得開心,就連林正英也被桌上的飯菜勾得胃口大開,一邊吃得津津有味,一邊不住地沖陳母豎起大拇指,直夸她手藝好。
趙巖也喜歡吃,筷子幾乎沒停過,就是心里一直在嘀咕,不知陳母為何一直盯著他看。
一幫人吃吃喝喝,天快黑才離開。
夜里,陳母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大半夜不睡覺,琢磨啥呢?”陳父閉著眼。
“我問過閨女了,倆人早就分了......”
陳父睜開眼:“真分了?”
“這還能有假!”
陳母捅了捅丈夫,“哎,你覺得那個小趙咋樣?”
“不錯,大高個兒......咋了?”
“咋了?!”
陳母沒好氣地:“你就不能少喝點酒啊!一點都不操心閨女的事兒!”
陳父也來了脾氣:“有啥話直接嘮,別老揪著喝酒不放!”
“我瞅著這孩子待他,跟對旁人不一樣!”
“不一樣?”
陳父皺皺眉,“沒看出來啊。我倒覺得閨女跟小張關系最好......”
“說正事兒呢,成天到晚凈扯犢子!”
陳母一拍被子,“你這一打岔,我反倒想起來了......小趙跟小張關系肯定不一般,又是夾菜,又是倒水......”
越想越糟心,陳母輕嘆了口氣。
“指定是你瞅錯了!再說了,這孩子打小就有主意,你就別瞎操心了,沒用!”陳父翻身睡覺了。
陳母卻更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