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時勢造英雄

《忠義侯林虎傳》結語:

“秦十九年,晉國宣戰秦國,兩個擁有宗正府修士的國家開戰,這是之前誰也沒有料到的。如果金丹修士投入戰爭,那就是禁忌武器,雙方都不得好。因此一開始雙方便約定高階修士不得參戰。

秦二十年,戰爭正式打響,之后鎮西將軍林虎戰死,秦國丟失十三州。這期間雙方一直沒有動用高階修士。后面秦國據守三關,晉國久攻不下,開始啟用高階修士,卻被國師周恒一力阻攔。”

自此忠義侯林虎的傳記完結,林虎的傳記自然不止這些,這里只是摘取了軍事行動上的幾篇。其他日常和士卒相處的篇幅這里不再贅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他們那一代人統一了秦國后方,使秦國的目光投向東方。

秦二十六年,三月下旬。

晉國三大軍營之間已經開戰,同時蕭關和函谷關各出兵九萬。而武關在收到秦澈信息的時候,就已經出兵開始收復十三州,這時已經收復一州之地。十三州縱深五州,橫深三州,再收復兩州就到東部的盡頭,可以轉頭北上了。

秦二十六年,四月上旬。

征北將軍秦澈和征西將軍衛靖穩步前進到戰場,這時晉軍內亂剛剛結束,軍隊還沒來得及休整。秦軍也不主動進攻,只是向前緩緩推進,秦軍前進一步,晉軍撤退一步。

七日后,所有晉軍都撤退到了晉軍后方大營,總計十五萬士卒。晉軍大營所處地形東西走向,南北都是大山,易守難攻,于是秦軍分別駐軍東西兩口形成包圍。晉軍糧草不濟,多次突圍失敗。秦國勸降,姬獻拒絕。

秦澈:“觀晉軍的灶火,這幾日應該糧草快耗盡了,大家做好防守。”

眾將領命。

秦澈:“兵法有云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如若晉軍殊死相搏,我們即便是勝了,也必有損傷。所以大家有何勸敵投降的良策不妨說說?”

林驕:“高級將領的勸降我們已經試了多次,看起來走不通。或許可以試試走下層路線,著眼到士卒身上。”

秦澈:“怎么說。”

林驕:“攻心,派遣士卒到高處,對著晉軍大營唱歌謠。晉軍多次突圍留下了不少俘虜,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歌謠選反戰、思鄉、對唱等形式的,秦人和晉人一起合唱,通過協作以示秦晉之好的可能,瓦解敵方軍心。”

秦澈:“可。”

之后每天晚上,晉軍軍營的四方就傳來歌聲,有些晉國的歌謠是對唱形式的,外頭傳來一句,晉軍士卒口頭上不敢應唱,但心頭都是默默應答。反戰、思鄉的歌聲,饑餓的肚子,連年征戰的疲憊,秦人的口音,晉人的口音,心中的聲音,一起飄蕩交融。也幸虧是對著晉軍軍營唱的,否則秦軍聽了也都要軍心渙散,無心戰斗。

姬獻決定再次突圍,但聚集起的士卒稀稀拉拉,一時連個像樣的軍隊都湊不齊。于是便作罷。

當晚,營外又傳來歌聲,姬獻傳令全軍可以附和。這也是第一次軍營外收到了軍營內的回應,雙方用歌聲傳達了和平的意愿。

第二天,秦澈招降,姬獻同意,但前提是保留晉國的祭祀,并且善待投降的晉國士卒,既往不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伯子男是臣子的爵位,公爵對應的君主,后來又升到帝、王。保留晉國的祭祀,也就是需要對姬獻封公或封王。

秦澈和部下商議,秦澈:“現在是直接拒絕,還是上報到朝廷,大家有什么看法?”

參軍:“這二十年來,我們陸續消滅了巴、蜀、滇、羌、戎五國,封五國后代為公,繼續保留著祭祀,這是考慮到當地的民心,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秦國目前為止也就這五個公爵,現在姬獻只憑借軍隊就想封公,恐怕難以服眾。”

秦澈:“晉國宗正府鎮壓巨魔付出慘重代價,趙魏楚乘虛而入三家分晉,道義上有損,保留晉國祭祀說不定以后有奇效。”

副官:“但是保留之后,是不是就和趙魏楚共同為敵了,這個恐怕不是我們想要的局面。”

秦澈:“那先上報到朝廷,把我們的顧慮也提上去,看朝廷如何決斷。”

秦澈派修士乘坐飛行坐騎趕往長安,同時按需往晉軍大營輸送糧草。

秦二十六年,四月下旬。

長安,皇宮。

大臣們討論該不該對姬獻封公。

太尉:“占據道義的事,為什么不做呢?”

丞相:“如果和趙魏楚交惡,到時危害了秦國百姓,這種道義還值得的做嗎?”

太尉:“道義的事就是道義的事,不需要討論值與不值。”

丞相:“現在局勢還未明朗,趙魏楚如果也保留晉國祭祀,我們又該如何,晉國的道義需要秦國來操心嗎?”

太尉:“他們還有臉保留晉國祭祀?”

御史大夫:“都偷襲滅了晉國,還談啥要臉不要臉的。當然我是堅決支持他們偷襲的。”

太尉:“晉國的祭祀要不要保留我不關心,我只關心是不是道義的事,道義的事那就得做。”

雙方各抒己見,互相說服不了對方。

丞相:“噫,匹夫不足為謀。”

太尉打了丞相一拳,于是第一天朝會就此作罷。

大臣們回去的路上,丞相和御史大夫一起。

御史大夫:“你說皇帝是什么意思呢?”

丞相:“皇帝有意封姬獻為公,待會回去了整理下今天討論的內容,看看怎么解決這個值不值的問題。”

第二天。

御史大夫:“封姬獻為公,利大于弊,臣覺得可行。”

皇帝:“詳細來說說。”

御史大夫:“其利有二,第一點是快速結束戰爭,晉軍投降,十三州可傳檄而定,人力物力時間都可以節省;第二點是占據道義,得道多助,可吸引趙魏楚人才前來投靠。”

皇帝:“弊端呢。”

御史大夫:“弊端也有兩點。第一點是和趙魏楚交惡;第二點是秦晉已經有血仇,歸降后雖說都是秦人,但思想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存在分裂的風險。不過有個折中的方案,或許可以緩解這兩個弊端。”

皇帝:“說來聽聽。”

御史大夫:“另擇封號不沿用晉國國號,讓晉國名亡實存。這樣名義上是新的封國,可以把這兩個弊端的影響降低。”

皇帝:“丞相、太尉認為如何?”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言之有理。”

皇帝:“這個封號取什么合適?”

丞相:“獻,合適。”

皇帝:“可。”

御史大夫:“巴、蜀、滇、羌、戎五公或有異議,又該如何?”

皇帝:“孤稱帝后,五公有意恢復王位,這次就允了吧。”

眾臣應諾,這天的朝會結束。

太尉:“丞相怎么想通了?”

丞相:“昨日太尉那一拳居功至偉,令人茅塞頓開啊。”

太尉:“哈哈,那下次再多給你幾拳。”

丞相:“別!別!別!”

第三天。皇帝問有無補充的,眾臣回復無,于是皇帝簽發六道圣旨。其中五道是封巴、蜀、滇、羌、戎五公為王。剩下一道是封姬獻為獻公,封地為陳郡,并讓他再接再厲,以后封王也是有可能的。

秦二十六年,五月中旬。姬獻受降,秦軍收繳武器,安置俘虜,發放糧草。自此駐軍十三州六年之久的晉軍五大軍營全部拔除。

這一戰林驕獲五萬軍功,總功勛達到八萬五千零七十。侯爵封戶達到了四千戶,但目前有名無實,只能保底的每年領兩千兩。不過十三州收復近在眼前,這個實地也快了。

征南將軍這時已經收復下路三州,正在北上。姬獻投降后,大部分城可以傳檄而定,少部分趙魏楚三家守將的城,秦國遣送返回,盡量避免爭斗。

誰來傳檄而定呢?這可是喂到嘴里的功勛,跑過去就能收復一座城,破城得四百功勛。十三州目前只收復七州,分別是南線的三州,三關附近的五州,有一州重復計算,所以是七州。剩下八州四十郡兩百縣城,簡單來算共計八萬功勛,平均每州一萬功勛。當然實際比這還多,郡府所在的城,州府所在的城,功勛會更多。

秦澈命令林驕領軍收復一州半,林驕欣然領命。收復這一州半,自己的功勛就超過十萬了,達到征字號將軍的標準,也算是實現了和家人當初的約定。

回到營房。

荀矛:“少主,你今年多少歲了?”

林驕:“二十六。”

荀矛:“老將軍四十歲才做到鎮西將軍,少主現在的功勞難道還不夠多嗎?”

林驕:“已經很多了。”

荀矛:“那為何還要爭這最后的燙手山芋?”

林驕忽然驚醒,一路高升,自己倒是有些得意忘形了。現在晉軍全部被消滅,收復十三州就成了博取軍功的最后機會,很多人都在盯著。林驕之前出策勸降晉軍立了大功,已經獲得了五萬軍功,先不論這計策值不值五萬功勛,就說假如勸降失敗,兩軍開戰后,其他人獲得的功勛是不是會更多?當然事情沒有發生也不好說,但經不住人去想,反復地想。

秦澈的靠山是皇帝,但秦澈還不是林驕的靠山。林驕一沒靠山,二來資歷尚淺,一而再的去爭搶功勛,這是不明智的。

林驕:“多謝荀叔指點,我明白了。”

之后林驕以身體欠佳為由,提議讓其他將軍暫時接管自己的部隊,自己先休息一段時間。自己可以不爭軍功,但手底下的人還是要的。

私下里,秦澈問道:“怎么怕了,擔心我這靠山靠不住?”

林驕:“我聽說獨木難成林,現在我這棵木已經在將軍這座山上了,將軍何不再找更多的木來?”

秦澈:“我這山已經成林了,只是還缺幾個小山頭。來日方長,確實有點操之過急了,今日的約定可不要忘了。”

林驕:“牢記在心。”

趁著閑暇時間,林驕去陳郡拜訪姬獻。陳郡近靠三關,所在州已經被收復,林驕沒花費多久時間就趕到了。

林驕:“見過獻公。”

姬獻:“不必多禮,將軍來我這里所為何事?”

林驕:“家父前鎮西將軍林虎,當前戰死在東部前線。據說軍官的尸骨會單獨收葬,不知獻公是否知曉?”

姬獻命人去查,不多時官員來上報。

官員:“確有其事,當年林虎是在伏虎山戰死,應該是埋葬在了此山。伏虎山在十三州最東邊。”

林驕:“多謝。另外,江龍將軍現在怎么樣了?”

姬獻:“江龍是趙氏嫡系,叛亂中已經戰死了。”

林驕:“當年他開了我父親一個玩笑,本來還想見見的,看來沒機會了。”

場面一時冷了下來,姬獻心想,這是警告嗎?

這雖然是林驕隨意的一問,但確實也反應了一個問題,有些仇恨是不死不休的,秦晉之間血仇似海,投降的晉人以后能善終嗎?今天林驕來問,明天另一人來問,直到沒人來問或者無人可問,才能結束吧。

林驕:“哎呀,我這嘴。獻公不要多想,我真沒別的意思。就算江將軍還在,我也不會做什么,之前都是各為其主罷了。”

姬獻:“四面晉歌的林將軍,我相信不會用這么低級的攻心手段。皇帝下旨既往不咎,我有什么可擔心的。”

林驕告辭回到軍營。

秦二十六年,八月。十三州全部收復,同時趙魏楚三國也宣布正式成立,趙魏楚秦四國建立正式外交。

征南將軍收復七州之地,麾下鎮南將軍林楓憑軍功升遷為征東將軍。本來這個位置或許會是林驕的,但以林驕目前的資歷,確實不適合擔任此職。

秦澈巡視十三州各地,來到曾經的戰場祭拜死去的將士,規劃東部新的軍事防御體系。

林驕來到伏虎山,找到了鎮西將軍林虎之墓,附近還有其他隨意掩埋的墳地。林虎和他的親兵、士卒們就是一同葬在了這片山。林驕、荀矛、牛大、鄭七、熊二、王八一起祭拜。之后找來了一輛馬車,讓荀矛、牛大、鄭七、熊二、王八等人扶棺回家。

其他的尸骨依然留在了這片青山,人們也許知道他們一部分人的名字,但是其中任意一具尸骨誰也不知道他是誰。林虎是愿意回到故鄉,還是留在此地和士卒一起作伴呢?也或許是他們的尸骨一起作伴,但靈魂都回歸故鄉。林驕最終還是決定運回父親的尸骨,并帶走這兒的一培土,同時留下一個衣冠冢。

戰爭結束,邊境恢復和平。但軍事防備不可懈怠,依著當年的斷壁殘垣,秦軍在遠東重筑新的防線。

時勢造英雄,巨魔出世,三家分晉,摧毀五大軍營,收復十三州,四國鼎立。這期間誰是第一等的秦國英雄,秦澈、衛靖、秦楓、林驕?可以說是。那誰的功勞最大呢?林驕說是巨魔,沒錯,就是那個悍然出場又被干掉的巨魔,使千萬百姓喪生、晉國宗正府元氣大傷的該死的巨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浮山县| 二连浩特市| 固原市| 墨玉县| 杭锦后旗| 南召县| 马边| 阳城县| 台州市| 二连浩特市| 英吉沙县| 义马市| 汪清县| 泾源县| 阿克陶县| 台北市| 长海县| 邹平县| 济宁市| 乌拉特前旗| 甘南县| 彝良县| 类乌齐县| 宾川县| 隆回县| 漠河县| 景谷| 商城县| 石景山区| 彭山县| 湘潭县| 平谷区| 济阳县| 昭苏县| 嫩江县| 淳安县| 长岛县| 石河子市| 鲁山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