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進娛樂圈,沒有選錯

《活埋》之我觀!

這是黃沾影評的標題。

中規中矩。

但是影評正文的第一句,就顯露出黃老邪對這部電影的真正態度:“我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少的演員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以如此簡單的道具如此折磨觀眾的影片!”

黃沾站在中立的立場,這樣評價這部《活埋》:“大膽的想法,牛叉的劇本,聽說這部電影是幾個剛入行的年輕人拍出來的,也只有年輕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這篇影評發表在黃沾在《明報》的專欄里。

黃沾雖然在港島娛樂圈有不小的名氣,但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做司儀和填詞,他從港島大學畢業之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麗的電視臺做司儀,然后做電影配樂,后來和無線電視臺簽署獨家填詞人合約,和顧嘉輝一起給無線電視臺的電視劇創作插曲主題曲。

讓周潤法、趙雅芷大紅大紫的那部《上海灘》的同名主題曲,就是黃沾用二十分鐘寫出來的。

同時黃沾還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自己做導演;還成立了廣告公司,“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詞,就出自他手,他的這家廣告公司曾經做到年營業額1.2億港幣,在全港廣告行業排名第七!

如此多才多藝,讓黃沾在港島娛樂圈享譽頗豐,他傾情推薦的電影,自然能吸引不少觀眾的興趣。

《活埋》首映票房能拿到32萬港幣,也有黃沾這篇影評的功勞。

雖然在邵氏院線上映的《沖鋒車》的首映票房更好一些,但是《活埋》作為一部新人作品,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

10月30日刊發的10月29日港島單日票房榜,《活埋》排名第二。

邵六爺、劉芳剛都看到了它的票房表現。

邵六爺當然也知道了《活埋》除了在邵氏院線,還在金公主院線聯合放映的事情,對此沒有說什么。

他雖然不了解《活埋》排片過程中發生的事情,但是也能理解趙啟東把《活埋》在金公主院線聯合放映——一部電影的放映規模越大,取得更好票房成績的概率就更高!

在商言商,趙啟東的做法沒有錯。

只是,如此一來,趙啟東與邵氏電影公司簽的合約,就要面臨一些變數。

邵六爺作為行業大佬,自然不會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

他雖然比較看好趙啟東的能力和前景,但是邵氏電影公司又不是離了他就玩不轉了——邵氏曾經錯失了李小龍、許關文,不仍然是港島電影市場的龍頭?

10月30日,同一天上映的《活埋》和《沖鋒車》的觀眾口碑與影評人評價,新鮮出爐。

《沖鋒車》只是一部質量平庸的動作片,觀眾口碑和影評人評價,也都平平無奇。

《活埋》卻以新穎的創意,引起巨大討論。

港島電影發展至今,已經走過幾十年的歷程,佳作不斷,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活埋》這樣的電影!

不論是看沒看過黃沾的那篇影評,看完《活埋》的觀眾,評價基本上都是“牛叉”。

雖然整部影片只有一個場景,只有一位出鏡演員,但是90多分鐘的故事,一點兒也不顯得沉悶枯燥。

趙啟東的表演雖然遠不稱不上完美,但也能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的心跳呼吸都隨著他的情緒波動而動。

再則說,80年代初的港島電影,雖然已經開始進入黃金期,但說起來演員的表演,也就那么回事。

這個時候最火的電影演員,不論是拍喜劇片的許關文、許關杰,還是拍動作片的程龍、洪金保,都不是以表演著稱。

許關文和洪金保后來雖然都拿到過港島電影金像獎的影帝,但他們獲獎更多的是時代原因。

許關杰雖然將在明年新藝城出品的《最佳拍檔》拿到創紀錄的200萬港幣片酬,程龍第一次闖蕩好萊塢鎩羽而歸后,回歸港島重振旗鼓,用多部經典影片真正打響“大哥成”的名號,但都沒有獲得過港島電影金像獎影帝。

趙啟東在《活埋》中的表演,雖然還很稚嫩,但是與同期的洪金保、許關杰、程龍相比,差得并不遠。

何況《活埋》這樣的獨角戲影片,最為考驗演員的演技,趙啟東的表演雖然稱不上完美,但也撐起了整部影片!

隨著口碑的發酵,港島單日票房榜,出現了變化。

10月30日,在邵氏院線放映的《沖鋒車》,繼續以37萬港幣的單日票房,再拿一個單日票房冠軍。

《活埋》仍然排在第二位,但是單日票房相對于首映票房,不降反增,收獲35萬港幣。

排名三到五位的影片,單日票房被這兩部電影拉開很大的差距,不值一提了。

到了10月31日,《沖鋒車》的單日票房,再收31萬港幣,累積票房已經達到109萬港幣,走勢穩健。

但是,31萬港幣的單日票房,已經不足以讓《沖鋒車》繼續把持港島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

《活埋》以更大的討論度和更好的口碑,單日票房繼續逆跌,上映第三天收獲42萬港幣,累積票房也達到了109萬港幣,甚至憑借余數的優勢反超了《沖鋒車》。

《活埋》的港島票房超過100萬港幣,已經達到了趙啟東對它的最低期待。

顯而易見,在持續走高的討論度,以及超出預期的口碑反饋的影響下,《活埋》的票房前景,也愈發被看好。

有鑒于此,邵氏院線和金公主院線,都擴大了《活埋》的放映范圍和排片數量,為《活埋》獲得更好的票房成績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與此同時,《活埋》也引起了其他電影公司的注意。

后世人討論港島電影在經歷了八九十年代為期十幾年的鼎盛之后,為什么會迅速衰落,給出的理由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港島電影同質化嚴重。

往往某一類型影片火了之后,其他電影公司就一窩蜂上來拍攝同類型的影片賺快錢,迅速把這個類型搞得爛大街。

就像《英雄本色》火了之后,同類型的江湖英雄片短時間內充斥市場。

《倩女幽魂》火了之后,聊齋鬼狐故事成為一個階段的熱門題材。

《賭神》火了之后,《賭圣》、《賭俠》、《賭霸》、《賭王》等接踵而至。

可能只有程龍以國際化視野,走高投資高回報路線的《龍兄虎弟》、《飛鷹計劃》等影片;又或者是周星池獨具特色的無厘頭喜劇,由于門檻過高,才避免了被跟風。

《活埋》的火爆程度,當然無法和《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賭神》相比,但是它那單一場景設置的超低成本,卻引起了其他電影公司的極大興趣。

整個港島電影市場幾十上百家電影公司,只有嘉禾有魄力支持程龍走高投資高回報路線,其他電影公司包括邵氏這個龍頭在內,追求的都是低投入高回報。

再沒有比《活埋》場景更簡單的影片了。

《活埋》的制作成本雖然沒有公開,但是其他電影公司可以自己推算——怎么也不會超過20萬港幣!

如果導演、演員用的都是新人,可能10萬港幣就能搞定!

《活埋》10萬港幣出頭的制作成本,沒有把趙啟東的編劇、導演、演員,以及制片人的片酬計算進來,如果以市場行情計算的話,制作成本差不多在15萬港幣左右。

即便制作公司要承擔拷貝費用,109萬港幣的票房,已經可以回本了。

《活埋》才上映了三天,以它現在的票房走勢,肯定不會是一輪游,放映期至少也能有兩個星期,票房預期已經來到了300萬港幣。

港島電影市場雖然已經被程龍的《師弟出馬》,許關文的《摩登保鏢》,好萊塢大片《007之最高機密》帶入的千萬港幣票房時代,但是300萬港幣的票房,仍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1980年,港島一共124部電影在院線上映,其中票房在300萬港幣以上的,只有11部。

今年截止到目前,港島電影市場票房超過300萬港幣的電影,也只有22部而已。

邵氏電影公司今年已經有20部電影上映,票房在300萬港幣以上的只有6部。

趙啟東的名字,隨著《活埋》票房的持續走高,進入不少有心人的視線。

這個時候,趙啟東和邵氏電影公司簽約,傍上邵六爺這棵大樹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活埋》的熱映,讓某些人起了把趙啟東請過去拍電影的心思,但是當打聽到趙啟東已經和邵氏簽約,現在是六叔的人,那些人的心思還沒有付諸實施,就被邵六爺的威名打消了。

1981年11月4日,《活埋》在港島上映滿一個星期,累積票房達到217萬港幣。

這部影片的熱度,此時已經走出港島,傳向寶島和東南亞,在那些地方的上映事宜開始推動。

上映7天拿下217萬港幣票房,和《師弟出馬》、《摩登保鏢》那樣票房過千萬港幣的現象級影片沒法比,但是作為趙啟東的電影處@女作,已經足夠出色。

除了像李小龍、許關文那樣天賦異稟,第一部主演電影就票房大爆的天縱奇才,連程龍剛出道的時候,主演影片的票房都撲街過無數次,蹉跎了好幾年才終于混出頭。

《活埋》亮眼的票房表現,不僅讓趙啟東在港島電影圈聲名鵲起,參與影片制作,擔任執行導演的張之亮,擔任攝影師的劉偉強,擔任執行制片的梁嘉輝,也都隨之小有名氣。

張之亮獲益最直接,因為他現在任職于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是圈內人,新藝城又是剛成立,正是急需各方面人才的時候,制作的前幾部影片票房表現都不錯,讓新藝城信心倍增,正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

張之亮剛入職新藝城一個來月,雖然影片的是制片助理的職位,但是作為剛入行的新人,暫時只能干點雜活。

現在搖身成為一部票房超過200萬港幣影片的執行導演,張之亮的能力就被更早地發現了,擁有新藝城股份最多的麥加,特意把他叫過去,詢問了一番《活埋》的制作經過。

張之亮得到了許多勉勵,也立即在新藝城得到了重視。

梁嘉輝入職的是雜志社,和娛樂圈沾點邊,但是和電影沒有什么關系,但是也因為《活埋》的熱映,被雜志社委派了個任務——給趙啟東來個專訪!

雖然這家雜志不是電影雜志,但是刊登一篇趙啟東的人物專訪,蹭一下《活埋》的熱度,也沒什么不行。

劉偉強因為正在第十一期無線藝員訓練班學習,倒是沒有《活埋》,受到太多干擾。

只以聲音出演,沒有露面的劉德樺、戚美珍、吳家麗,沒有從《活埋》的熱映中得到什么直接的好處,但是能夠在剛入行的階段就參與到這樣一部電影的制作之中,已經讓他們漲了見識,得到了鍛煉,學到了不少電影拍攝的經驗。

劉以達作為影片的署名配樂師,雖然名字在趙啟東之后,但是以十八歲的年紀,能夠給電影做配樂,足以說明他的才華,也因此得到了更多關注。

217萬港幣的首周票房,自然讓《活埋》順利獲得執行放映合作協議中第二個星期放映期的權利。

當然,進入到第二個星期的放映期,《活埋》的熱度、討論度,單日票房,都出現了正常范圍內的下降。

《活埋》作為一部驚悚類型的影片,畢竟不是此時港島電影市場的主流類型,愿意花錢走進戲院觀看的觀眾基數,比不上動作片、喜劇片的愛好者。

1981年11月11日,《活埋》放映滿兩個星期,累積票房來到336萬港幣,在邵氏、金公主兩大院線聯映的單日票房,已經下降到10萬港幣左右。

邵氏院線率先決定結束放映。

金公主院線因為片源相對緊缺,多給了《活埋》兩天放映期,又為影片積累了8萬港幣的票房,讓《活埋》的港島最終票房,達到344萬港幣——邵氏院線貢獻了166萬港幣,金公主院線貢獻了178萬港幣。

按照合作協議,邵氏院線的票房,制作方能分到四成,也就是66.4萬港幣;金公主院線的票房,制作方占五成,也就是89萬港幣。

扣除掉邵氏電影公司墊付的45個拷貝的制作費,《活埋》的制片方啟東電影制作公司,還能從邵氏院線拿到20萬港幣的票房分賬,加上金公主院線的89萬港幣,一共能入賬109萬港幣。

再抵扣10.8萬港幣的制作成本,光是港島票房,《活埋》的凈利潤已經有98萬港幣了!

小一百萬!

百分之一個小目標。

拍電影賺錢就是快呀!

趙啟東進入娛樂圈這個選擇,沒有選錯。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翁源县| 漯河市| 拉萨市| 突泉县| 塔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宁明县| 年辖:市辖区| 文安县| 陕西省| 缙云县| 荣昌县| 新余市| 安康市| 儋州市| 德江县| 丰原市| 黄梅县| 岑巩县| 贵南县| 成安县| 依兰县| 白朗县| 文安县| 宜宾县| 沂水县| 大港区| 嘉荫县| 德保县| 博湖县| 皮山县| 五寨县| 温州市| 申扎县| 永修县| 玛纳斯县| 镇沅| 香河县| 赞皇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