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午夜場
- 港島:我靠每日情報玩轉娛樂圈
- 西門不是大官人
- 3244字
- 2025-07-18 23:35:45
除了劉偉強和劉以達,參加今晚聚餐的都是無線藝員訓練班第十期學員,劉偉強現在也是第十一期的學員,比較有共同話題,人沒到齊的時候,就三三兩兩的聊得很嗨,人到齊之后,除了劉以達有點拘謹,其他人的情緒都很熱情。
等菜上齊,趙啟東端起酒杯,起身說道:“我說兩句,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幫我拍出這部《活埋》,電影在今天的午夜場,就將與觀眾見面,是成是敗在此一舉,不論結果如何,希望這次合作的經歷,沒有讓大家失望!
“電影拍完之后,我就忙著做后期——這位劉以達,就是我請來的配樂師,他和大家不太熟悉,不過也是一位熱愛藝術、熱愛音樂的好小伙兒,阿達,你和大家都認識了,以后就都是朋友,不要這么拘謹——本來這頓聚餐早就該舉行,拖到了現在,希望大家見諒。
“因為等一會兒還要去看午夜場,所以今天沒有準備太多酒,大家先吃好,等《活埋》放映結束,咱們再聚一次,到時候再一醉方休!
“大家先碰一杯,然后動筷!”
包廂里熱火朝天,大家運筷如飛,先猛吃一陣,等肚里有食兒,才放慢揮動筷子的節奏,端起酒杯,互相敬酒碰杯。
和大家剛認識,比較拘謹的劉以達,幾杯酒下肚,酒意上頭,也變得侃侃而談起來。
趙啟東端著酒杯挨個和大家碰杯,閑聊兩句。
《活埋》是在9月21日完成拍攝工作,9月26日劇組解散,進入后期制作階段,也就是說,大家分散才一個多月。
劉德樺、戚美珍、吳家麗都簽約了無線電視臺,雖然現在被安排的工作不一樣,見面不多,但都是同事,關系處得比較緊密。
梁嘉輝、張之亮、劉偉強還有趙啟東,才是真正的分散四方。
不過,這只是一時的。
趙啟東要開拍《狙擊電話亭》的話,還得把老伙計們都召集起來。
《狙擊電話亭》雖然也算是單一場景影片,但是劇組規模,要比《活埋》大很多,不過劇組核心成員,仍然會是梁嘉輝、張之亮、劉偉強他們幾個。
之所以沒有把這件事提前跟大家說,是想等到《活埋》上映之后。
之前大家可以不談錢不談利,憑借一腔熱情聚在一起拍電影,沒日沒夜。
《活埋》劇組解散,大家胸中那股氣兒也跟著散了。
再想凝聚起來,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情了,需要前面做的事情,取得一些成績,證明大家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
具體點說,就是《活埋》上映之后,或是票房表現好,或是口碑反饋好,票房口碑兩頭得占一頭,兩頭都占自然更好。
實際上,大家和趙啟東一樣,都在等著《活埋》的上映表現。
別的不說,《活埋》只要取得還過得去的成績,就能給大家這些娛樂圈新人添加上一筆重要資歷,能讓大家今后的娛樂圈路途,少走很多彎路。
這其實也是大家當初愿意不計回報,參與進《活埋》拍攝的根本原因。
生活在港島這么個處處講利益,連街頭巷尾的大爺大媽們都每天在研究股票、馬經,期待一夜暴富的地方,大家又都出身底層,家里無法提供幫助,有些家里還需要已經成年開始工作的他們貼補,一切只能靠自己。
利益為先,早就是大家墨守成規的共識!
《活埋》制作費有限,給不了大家太多金錢上的回報,那就得在其他方面,給予補償。
趙啟東也從來沒有白嫖大家付出的心思。
拍電影不是一個人能搞定的。
有一個互幫互助,互相成就的團隊,成功的概率會更大。
不過,團隊的建立,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情。
需要慎重。
而且是雙向選擇。
趙啟東選擇他們,他們也要看趙啟東值不值得追隨。
之所以沒有在《活埋》劇組解散之前,就把大家召集起來,組建團隊,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都還年輕,還沒有經歷過社會現實的磨礪。
且不說和無線電視臺簽了5年合約,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要被綁定在無線電視臺的劉德樺、戚美珍、吳家麗。
梁嘉輝、張之亮二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沒和無線電視臺簽約,經過在無線藝員訓練班的學習,對自己在娛樂圈的未來,此時都是充滿信心的。
哪怕是現在找了份雜志社的工作,未來想要自己創業辦雜志的梁嘉輝,對自己將要獲得的成功,也信心十足。
張之亮雖然沒能被無線電視臺簽約,卻轉頭就在勢頭正盛的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找到了制片助理的工作。
劉偉強因為提前被趙啟東邀約擔任《活埋》的攝影師,前程參與了趙啟東執導《活埋》的過程,不僅堅定了把攝影師當做終生職業的信念,對導演也產生了興趣,這才決定包括第十一期無線藝員訓練班,接受整個的攝影、導演課程培訓。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趙啟東如果這個時候把大家召集起來,心高氣傲的眾人,可能會對他的領導權產生質疑。
這份質疑,要等到《活埋》上映,取得理想的成績,才能被打消。
所以,把大家召集起來組建團隊,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
現在只需要聯絡住感情,不要因為分散四方,變得生分了就行。
酒未飽,飯已足。
這頓飯熱熱鬧鬧地吃了足有兩個小時,從酒樓出來的時候,已經十點多了。
午夜場一般是晚上十一點開映,趙啟東早就買好了電影票,大家出了酒樓,漫步來到旁邊的戲院門外,還沒到入場時間,就站在戲院門口,吹著夜風,閑聊消食。
地處亞熱帶的港島,即便已經是10月底,氣溫仍然有20來度,白天還能穿短袖長裙,晚上只需要加一件外套就行。
這家隸屬邵氏院線的戲院,也有古惑仔看場,不過他們輕易不會招惹來戲院消費的普通人,畢竟戲院掏保護費請他們來看場,是要維持戲院正常營業秩序,不是讓他們來影響正常做生意的。
發展了幾十年的港島社@團,早就與各行各業形成了一定的相處模式,不惹事的普通人,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有古惑仔無緣無故的招惹。
趙啟東這伙人中,有戚美珍和吳家麗這兩個青春少女,屬于惹事禍端,但是她倆周圍站了五個大漢,看著不好惹,所以等待午夜場開場的這段時間,過得很太平。
十點半左右,上一場電影散場,幾十位觀眾從戲院內魚貫而出,迅速消失在業務中。
上一場電影散場之后,戲院內地經過簡單的清理,才開始讓下一場,也是就午夜場的觀眾入場,這個時候,戲院外已經有一兩百位觀眾等待。
趙啟東幾人排隊檢票入場,走進戲院內部,趙啟東才看到,這家戲院是有六七百個座位的中等戲院。
趙啟東買票比較早,選的座位是觀影體驗最好的中間位置,八個人坐在一排,趙啟東左手邊是戚美珍,這個沒什么可說,右手邊是吳家麗——她是和原本拿到右手邊座位的梁嘉輝換了座兒,坐到這邊來的。
趙啟東見狀,和戚美珍換了座位,讓她和吳家麗挨著,左手邊換成了劉偉強。
等到戲院內響起開映提示音,趙啟東趁著燈光還沒有關閉,起身前后掃視了一下戲院里的上座率,見能容納六七百位觀眾的戲院內,坐了頂多有兩百人,上座率只有三成左右。
這個情況,可不算太好。
那些票房大爆的影片,首映午夜場的上座率,至少也得知五成以上,才算合格。
此時港島的電影票價是10港幣,這家能容納六七百位觀眾的戲院,上座率只有三成,也就是說這一場的票房差不多是2000港幣。
《活埋》雖然是在邵氏院線和金公主院線聯合放映,但并不是全線鋪開,邵氏院線旗下以及合作的共計35家戲院,首映拍片只有20家戲院;金公主院線旗下以及合作的戲院差不多有25家,首映拍片的是15家戲院。
也就是說,今晚的午夜場,全港島放映《活埋》的戲院,一共是35家。
以趙啟東他們來的這家戲院的上座率為基準,《活埋》的午夜場票房,只有七八萬港幣。
午夜場是一天的排片中,上座率僅次于晚場7點到9點、9點到11點兩個黃金場——這也是午夜場票房能夠作為最終票房推算依據的原因。
按照一般情況,午夜場票房只有七八萬港幣,首映日票房應該只有30萬港幣左右,之后每天票房遞減5%到10%,放映一周總票房頂多150萬港幣。
這樣的票房表現,當然不可能繼續放映,即便簽了兩個星期的放映合約,也會被院線方面提前結束放映。
《活埋》如果拿到150萬港幣的票房成績,也算達到了趙啟東對票房的最低期待——10萬港幣出頭的制作費,獲得150萬港幣的票房,投資回報率差不多15倍,比原版《活埋》300萬美刀制作成本取得2000萬美刀全球票房的將近7倍的投資回報率要高出一倍!
按照常理,這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雖然扣掉拷貝制作費,150萬港幣的票房,最終能入啟東電影制作公司賬戶的資金可能只有30來萬港幣,減掉10萬港幣出頭的制作費,凈利潤只有20萬港幣。
但是如果把東南亞、寶島、南韓、倭國、歐美的票房分成、發行版權收入都計算進來,最終利潤應該能有大幾十萬港幣。
在1981年,作為一家剛開業的獨立制片公司,拍一部電影能有這樣的利潤,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