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元年二月初五,寅時末(清晨五點)。
北京城的寒氣還未散盡,乾清門前的廣場上,卻已是一片莊嚴肅穆。漢白玉的須彌座在熹微的晨光中泛著冷冽的光澤。這是新帝弘昀登基以來的首次御門聽政。
與以往烏泱泱站滿廣場、品級稍低的官員只能遠遠聽著不同,今日的場面顯得格外“精簡”卻也格外凝重。弘昀登基之初就明旨:非軍國重務或重大決策宣示,不輕啟御門聽政之禮。今日重啟,且革新了規矩——按議題定參會。
廣場上,官員們依照品級和與今日議題的相關性,列班肅立。前排核心位置:
宗室王公: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寶親王弘歷等。
軍機大臣:鄂爾泰、張廷玉、訥親。
大學士及協辦大學士。
六部滿漢尚書:尤其吏部、刑部、禮部尚書。
都察院左都御史。
順天府尹、九門提督(涉及京城輿情及潛在執行)。
部分德高望重的翰林學士、國子監祭酒(代表士林)。
那些與今日主題——審議康雍舊案平反——關系不大的官員則未奉召前來。
弘昀身著明黃色朝服,頭戴朝冠,端坐在乾清門檐下臨時設的御座上。年輕的面龐在冠冕珠旒下顯得異常沉穩,目光掃過階下肅立的臣工,帶著一種超越年齡的洞悉。
“鐺——!”凈鞭三響,全場寂然。
弘昀沒有過多寒暄直入主題:“朕登基以來,夙夜兢惕,惟思繼述皇考世宗憲皇帝之鴻業,安定社稷,撫育黎元。然治國之道,貴在審時度勢,明辨是非。朕覽前朝舊牘,于康雍兩朝間數起文字之案,深有感觸。”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有些事,時過境遷,拋開當時立場之對立,以今人之眼觀之……處置或有失當之處。自順治爺入關,至圣祖仁皇帝(康熙),乃至皇考(雍正),為穩固江山社稷,于某些言論嚴加管束,其心可憫,其情可原。彼時天下初定,前明余緒未消,江南士林,人心浮動,八旗根基未深,主政者如履薄冰,行霹靂手段以震懾,亦是不得已之選擇。朕深知,當時之君,未必有更多、更從容之選擇。畢竟,前明之敗亡,江南士紳難辭其咎。誰又能擔保彼時之人,不會效仿故智。”
這番話,說得極其坦誠,瞬間點破了問題的核心——歷史背景的復雜性。臺階下,不少滿臣,尤其是經歷過三朝的老臣,如鄂爾泰等人,心中都深以為然,微微頷首。是啊,當時誰敢大意?刀把子不握緊,這江山能坐穩嗎?一些年輕的滿人官僚,雖未親歷,但從小聽父輩講述,也能理解那份警惕。
“然而,”弘昀話鋒一轉,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時移世易!今我大清定鼎中原已近百年,滿漢一體,海宇承平,八旗根基穩固如磐石!若仍固守舊章,因文辭細故大興冤獄,使士子噤若寒蟬,非但無益于江山永固,反會寒了天下讀書人之心,損我‘圣朝氣象’!更非仁君治國之道!”
他目光灼灼:“是以,朕與軍機處、諸王大臣反復斟酌,于康雍兩朝數起爭議大案,特作如下裁定,今日昭告天下!”
一名御前太監展開明黃諭旨,高聲宣讀。洪亮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每一個字都清晰無比:
年羹堯案牽連官員:“查年羹堯罪證確鑿,無可翻案。然其案牽連甚廣,其中多有因攀附之名獲罪者,或有證據不足、量刑過重之嫌。著吏部、刑部、軍機處,秘密復核案卷,甄別確系冤枉或處置過當者,個案報朕,特旨恩赦,或復職,或赦子孫,或酌情發還產業。不搞大案平反,不議年羹堯功罪,只恤無辜,彰顯仁政!”
徐駿案:“查徐駿,奏折筆誤,本屬疏忽小過。其詩作‘清風’、‘明月’等句,穿鑿附會,實難坐實悖逆。當年處置失當,實屬過苛!著即追復徐駿原職(翰林院庶吉士),其子孫準入國子監讀書,以示朝廷體恤文士、寬宥文字之誠意!此案,明發天下,以為定論!”
查嗣庭案:“查嗣庭案,事涉復雜,其罪責已定。然其子弟流放寧古塔,歷時多年,備受苦楚。朕憫其遭遇,特旨:赦免查嗣庭現存子孫回原籍安置,酌量發還部分未被抄沒之祖產,準其恢復良民身份,自謀生路。此乃朕恤刑之仁,不涉舊案是非曲直之議!”
再查圣祖仁皇帝(康熙)朝間,亦有數案,或因文字細故,牽連甚廣,致使案犯親族遠戍邊荒,歷時久遠。朕憫其世代流離,備受風霜之苦。雖案犯本身罪責已定,不予更張,然其九族之中,非直系血親(如:旁支叔伯、兄弟子侄、外姻戚屬等),多系無辜株連,情實可憫。
著刑部:
一、速查圣祖朝此類文字舊案(非謀逆重罪)中,因株連而流放之非直系親屬,其現存者幾何,流放之地何處。
二、核實無誤后,一體開列名單奏報。朕特旨恩準:赦免其等回原籍安置,恢復良民身份,準其自謀生路。
三、此乃朕體念上天好生之德,施恩于株連之無辜者,不涉舊案核心是非之議,亦非為案犯本人翻案。
以上諸項恤刑之舉,務令刑部妥速辦理,毋使一人向隅!
圣旨宣讀完畢,廣場上陷入短暫的寂靜,隨即響起一片壓抑著的、低低的吸氣聲和衣料摩擦聲。
漢官與士林代表:心中掀起驚濤駭浪!尤其是徐駿案的明旨平反、追復原官!這簡直是石破天驚!多少年了,文字獄的陰影第一次被皇帝親手撕開一道口子!雖然年羹堯案是“個案恩赦”,查嗣庭案是“恤刑不翻案”,但徐駿案這標桿一倒,意義非凡!不少人眼圈微紅,強抑激動,深深垂下頭去。
滿臣(尤其保守派):如鄂爾泰,心雖早有預料,但聽到徐駿案被如此明確徹底地否定,還是心頭一緊。但聽到皇上對歷史背景的理解(理解八旗當時的難處),以及對年羹堯、查嗣庭案采取的溫和、務實、不否定先帝根本決策的處理方式(秘密甄別、恤刑不翻案),又大大松了口氣。皇上既安撫了士林,又最大程度維護了先帝的體面和滿臣的顏面,手段老辣!許多滿臣臉上露出了然和接受的神色。
宗室王公:弘歷面無表情,眼神深邃。但是心里卻想的是不過如此,我還以為把我排除議事之外后要給出多大的力度,卻不過示恩。如果是我..........、想到這里弘歷又搖頭,深呼吸下,把這個念頭壓制下去。
弘晝則挑了挑眉,覺得自家皇兄這手“打一巴掌(平反徐駿)給倆甜棗(理解滿人難處、溫和處理其他案)”玩得真溜。
馬爾賽: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臣,站在前排,臉色鐵青,嘴唇緊抿,身體甚至微微顫抖。他渾濁的老眼死死盯著地面,強壓著心中的驚濤駭浪和強烈不滿!反了!簡直是反了!馬爾賽心中怒吼。徐駿那案子,是先帝爺金口玉言定下的鐵案!說平反就平反?還說什么‘處置過苛’?這置先帝爺的威嚴于何地!開了這個口子,那些漢人書生還不得蹬鼻子上臉?朝廷的綱紀還要不要了?這哪是仁政,這是自毀長城啊!他幾次想抬頭出列諍諫,但看到御座上年輕皇帝那平靜卻不容置疑的眼神,以及旁邊弘歷、鄂爾泰等人沉穩的姿態,終究還是把話死死咽了回去,只是那緊握的拳頭和起伏的胸膛,暴露了他內心的劇烈掙扎和憤懣。他代表了那一小撮最頑固、最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翻案”的極端保守派老滿洲勛貴的心聲。
弘昀將階下百態盡收眼底,知道這劑猛藥的分寸算是拿捏住了。他緩緩開口,聲音恢復了平日的沉穩:“以上諸事,著各該衙門,即刻依旨辦理!務求公允、穩妥、速效!散朝!”
“臣等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聲中,乾隆朝第一次御門聽政落下帷幕。陽光終于完全躍出地平線,灑在乾清門廣場上,也仿佛照進了許多人積郁已久的心底。一場影響深遠的撥亂反正,就此開啟,而弘昀的革新之路,才剛剛邁出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