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血詔
- 守護者誓言
- 作家82XvB6
- 3983字
- 2025-07-05 10:09:22
秦淮河的夜霧像一層灰紗,籠罩著沿岸的樓閣畫舫。我蜷縮在一艘破舊漁船的艙底,手指緊攥著懷中的銅鏡。五天了,距離程硯舟被捕已經整整五天。
“姑娘,到了。“老漁夫低聲提醒,“前面就是通詔獄的水道入口。“
我撩開艙簾,借著月光望去。河岸一處雜草叢生的地方,隱約可見一個半圓形的石拱,水位高時應該完全淹沒在水中,此刻因枯水季節露出了頂端。
“多謝老伯。“我將幾塊碎銀子塞到他手中,“一個時辰后還在此處相會。“
老漁夫搖搖頭:“姑娘,詔獄那地方,活人進,死人出。您這是...“
“我必須去。“我打斷他,聲音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堅定。
徐岳本要同來,但今晨他突然收到消息,說周志遠已派人監視靈谷寺所有出口。為分散注意,他決定故意現身引開追兵。臨行前,他將一把精致的匕首塞到我手中:“此物淬過麻藥,可使人昏睡兩個時辰。“
現在,這把匕首就貼在我的小腿內側。我檢查了一遍隨身物品:銅鏡、徐岳繪制的路線圖、麻藥匕首、一小包傷藥和干凈布條——為程硯舟準備的,我強迫自己不去想象他現在的狀況。
深吸一口氣,我潛入冰冷的河水中。十月的南京,夜晚的河水已經刺骨。我咬緊牙關,向那黑漆漆的水道入口游去。
水道狹窄潮濕,頂部滴落的水珠在寂靜中發出詭異的回響。我點燃準備好的油紙燈籠,微弱的火光勉強照亮前方。老鼠的吱吱聲和遠處模糊的呻吟聲讓我的后背一陣陣發涼。
按照地圖所示,我沿著水道左拐,找到一處被鐵柵欄封住的支流。柵欄早已銹蝕,我用力搖晃幾下,一根鐵條便松動了。擠過狹窄的縫隙,里面是一條向上的石階,通向詔獄底層。
銅鏡在懷中突然發熱,我趕緊取出。鏡面上浮現出紅色的箭頭,指引方向。這神秘的器物似乎知道我要去哪里。
石階盡頭是一扇腐朽的木門,鎖早已銹死。我用力一撞,門軸發出刺耳的呻吟,但竟然開了。里面是詔獄的地下刑具庫,各種可怕的器械在搖曳的燈光下投下猙獰的影子。
我屏息傾聽,遠處傳來獄卒的談笑聲和犯人的呻吟。根據地圖,程硯舟應該被關在西側最里間的特殊牢房——專門關押“重要犯人“的地方。
貼著墻根潛行,我躲過兩撥巡邏的獄卒。銅鏡不斷變熱,指引我穿過迷宮般的走廊。越往里走,牢房越少,但守衛越嚴密。
西側走廊盡頭有兩個錦衣衛把守,腰間的繡春刀在火光下閃著寒光。我熄滅燈籠,躲在拐角處觀察。他們看起來百無聊賴,其中一人甚至打起了哈欠。
我摸出匕首,心跳如雷。現代社會的道德準則讓我對使用武器傷人本能有抵觸,但此刻為了救程硯舟,我不得不壓下這種猶豫。
“誰在那兒?“一個錦衣衛突然警覺地抬頭。
我急中生智,將一塊碎瓦片扔向對面走廊。“咣當“一聲,兩個錦衣衛同時轉頭。
“去看看!“
等一人走遠,我悄悄靠近剩下的守衛,從背后用匕首輕輕刺入他的肩膀。他剛要叫喊,麻藥已經起效,雙眼一翻癱軟下去。我扶住他慢慢放倒,取走腰間的鑰匙。
另一個錦衣衛很快回來,我如法炮制。麻藥見效之快連我自己都驚訝,徐岳的配方確實厲害。
拿到鑰匙,我顫抖著打開最里間牢房的鐵門。里面的景象讓我的胃部一陣絞痛——
程硯舟被鐵鏈鎖在墻上,白色中衣已被血染成暗紅,臉上毫無血色,嘴唇因干裂而出血。聽到響動,他勉強抬頭,渙散的目光好一會兒才聚焦。
“你...不該來...“他的聲音嘶啞得幾乎聽不清。
我沖過去,手忙腳亂地試鑰匙開鎖:“別說話,我們馬上走。“
鐵鏈松開,程硯舟直接向前栽倒,我勉強接住他。他渾身滾燙,顯然傷口已經感染發燒。我小心地檢查他的傷勢——背部有鞭痕,左手手指不自然地扭曲著,顯然是受了拶刑。
“他們...想知道銅鏡下落...“程硯舟在我耳邊氣若游絲,“趙德安...周志遠...要借日食...“
“我知道,我都知道。“我迅速用帶來的布條為他簡單包扎,“能走嗎?“
程硯舟勉強點頭,卻在我扶他站起時悶哼一聲,差點又跌倒。我咬咬牙,將他一條胳膊架在肩上,半拖半扶地向出口移動。
剛走到刑具庫,遠處突然傳來嘈雜的腳步聲和喊叫聲。
“有人劫獄!“
“檢查每間牢房!“
我的心跳幾乎停止。被發現得比預計的早!銅鏡在懷中劇烈震動,我趕緊取出。鏡面上閃現出另一條路線——穿過刑具庫后方的小門,有一條直接通往詔獄外墻的密道!
“這邊!“我拖著程硯舟向指示方向移動。
小門被一堆雜物堵住,我拼命推開,露出后面低矮的通道。我們剛爬進去,追兵的腳步聲已到刑具庫門口。
通道狹窄陰暗,充斥著霉味和老鼠的臭味。程硯舟的意識時有時無,有幾次他幾乎完全壓在我身上,讓我寸步難行。
“堅持住...就快到了...“我氣喘吁吁地鼓勵他,也鼓勵自己。
不知爬了多久,前方終于出現一絲微光。出口被鐵柵欄封住,但銹蝕嚴重。我用盡全力踹了幾腳,柵欄松動脫落。
外面是詔獄背面的荒地,遠處秦淮河的水光隱約可見。我正要扶程硯舟向河邊移動,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腕:
“等等...先帝密詔...在墻基第三塊磚下...“
“什么?“
程硯舟的眼神渙散,顯然在說胡話:“母親...留給我的...證明身份...“
我猶豫片刻,還是按他所說檢查了墻基。果然,第三塊磚松動,里面藏著一個鐵盒。我取出塞入懷中,繼續攙扶程硯舟向河邊移動。
身后,詔獄已亂作一團,火把的光亮如螢群般四散。我們必須在他們擴大搜索范圍前回到漁船上。
程硯舟的狀態越來越糟,有幾次完全失去意識。到達河邊時,我已筋疲力盡,雙腿抖得幾乎站不穩。老漁夫的船還等在約定地點,看到我們,他趕緊劃過來幫忙。
“這位官爺傷得不輕啊!“老漁夫幫我把程硯舟抬上船,“得趕緊找大夫!“
“不能找大夫。“我喘著氣說,“去...去徐先生的草堂。“
船剛離岸,詔獄方向就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我趴在船底,用身體護住程硯舟,祈禱夜色和河霧能掩護我們。
程硯舟開始發高燒,不停地說胡話:“母親...別去...周志遠不可信...太子無辜...銅鏡不能給他們...“
最令人震驚的是,他斷斷續續透露了自己的身世——他母親是先帝隆慶的宮女,被臨幸后懷孕,為避萬貴妃(注:此處應為萬歷生母李貴妃,但程硯舟高燒中記憶混淆)的迫害逃出宮外。先帝密詔承認了他的血脈,賜名“朱硯舟“,囑他成年后入欽天監,遠離宮廷斗爭。
“所以你是...皇子?“我震驚地低聲問,雖然知道他此刻聽不見。
程硯舟突然抓住我的衣襟,燒得通紅的眼睛直視我:“李白...銅鏡...日食...他們要殺太子...“
“我知道,我們會阻止他們。“我握住他的手,驚訝于自己聲音中的堅定。
老漁夫拼命劃船,我們很快到達紫金山下游。徐岳的草堂黑漆漆的,看似無人,但我按照約定在門上輕叩三長兩短,門立刻開了一條縫。
“快進來!“徐岳幫我們把程硯舟抬進屋,立刻檢查傷勢,“傷得不輕,但性命無憂。詔獄那邊?“
“驚動他們了。“我癱坐在地,渾身濕透,手腳發抖,“很快就會全城搜捕。“
徐岳迅速準備好熱水和草藥:“你先換下濕衣,我來處理他的傷口。“
我繞到屏風后更衣,耳邊是程硯舟因清洗傷口而發出的痛苦呻吟。換好干凈的衣裙,我取出懷中的鐵盒——那個所謂的“先帝密詔“。
鐵盒已經銹死,我費了好大勁才撬開。里面是一卷黃絹,展開后是隆慶皇帝的親筆手諭,承認程硯舟是他的骨血,賜朱姓,并囑咐他成年后入欽天監任職,“以觀天象,遠離宮闈“。
最驚人的是手諭末尾的囑咐:“若朕之嫡脈遭逢大難,汝當以天機儀助之。“
“天機儀...“我喃喃自語,突然明白為何周志遠如此迫切想要銅鏡——它不僅能讓他在日食時制造“天譴“假象,更是先帝留給程硯舟保護太子的關鍵!
屏風后,程硯舟的呻吟突然變得劇烈。我趕緊跑過去,只見徐岳正在為他接合折斷的手指。程硯舟痛得冷汗涔涔,卻咬牙不叫出聲。
“我來幫忙。“我接過徐岳遞來的干凈布條,小心地為程硯舟擦拭額頭的汗水。
他的皮膚滾燙,面容因痛苦而扭曲,卻依然俊朗。我不由自主地放輕動作,生怕再弄疼他。當我的手指拂過他緊鎖的眉頭時,他突然睜開眼睛,雖然目光仍然渙散,卻準確地抓住了我的手腕。
“李白...“他聲音嘶啞,“你不該來...太危險...“
“別說話。“我輕聲說,“你安全了。“
程硯舟的指尖在我手腕內側輕輕摩挲,如同無聲的感謝。這個細微的動作讓我心頭一顫,一股暖流涌向全身。
徐岳輕咳一聲,我才如夢初醒,繼續幫他包扎傷口。程硯舟很快又陷入昏睡,但這次似乎平靜了許多。
“他需要休息。“徐岳收拾著藥箱,“我們得商量下一步。日食就在明日,周志遠必會按計劃行動。“
我取出銅鏡,三塊合一的碎片現在呈現出完整的天市垣星圖。當我將它靠近程硯舟時,鏡面突然泛起漣漪般的波紋,顯現出一幅奇異的畫面——
現代北京的故宮角樓,夕陽西下,游客如織。畫面中,我的好友王曉楠正拿著手機,似乎在焦急地撥打電話。
“這...這是我的時代!“我失聲叫道。
徐岳震驚地看著鏡中景象:“這銅鏡果真能窺見異時空?“
畫面突然切換,顯現出明日南京城的景象——周志遠站在觀象臺上,手持另一塊銅鏡碎片,對準日食中的太陽。詭異的紅光籠罩全城,民眾驚恐跪拜,高呼“天譴“。而在皇宮,鄭貴妃正向萬歷皇帝哭訴,指著天空說什么...
畫面又變,這次是太子朱常洛被囚禁在東宮,窗外火光沖天...
最后,鏡中出現一個陌生的宮殿,程硯舟——不,應該說是朱硯舟——身著龍袍,接受百官朝拜...
“不!“我猛地合上銅鏡,這些畫面太過震撼。銅鏡似乎在展示不同的未來可能性,而最后那個...程硯舟登基?
徐岳面色凝重:“天機儀在向你展示'可能'。但未來并非固定,正如星象雖可預測,人事卻可更改。“
“我們必須阻止周志遠。“我堅定地說,“為了太子,為了大明...也為了程硯舟。“
窗外,第一縷晨光已經浮現。今日午時,日食將至,七星連珠,而一場可能改變歷史的陰謀,也將隨之展開...
---
**接下來的故事可能會圍繞以下伏筆展開**:
-**雙鏡對決**:周志遠手持另一塊銅鏡碎片將在日食儀式上與李白正面對抗,兩塊碎片間產生的能量波動將意外激活天機儀的真正功能,揭示它不僅能改變天象,還能短暫開啟時空之門。
-**太子危機**:程硯舟的高燒夢境揭示太子朱常洛已被秘密囚禁,鄭貴妃計劃借“天譴“之名將其處死,迫使李白必須在救治程硯舟與營救太子間做出艱難抉擇。
-**身份重擔**:隨著先帝密詔內容完全揭露,程硯舟將不得不面對自己皇室血脈帶來的責任與道德困境,他必須在忠于科學真理與履行血脈義務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