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東暖閣的熏香濃郁得幾乎令人窒息。我跪在冰涼的青磚地上,額頭貼著交疊的雙手,不敢抬頭。周大人的聲音從上方傳來,帶著刻意營造的威嚴:
“圣上,此女便是前日準確預言月食的李白。“
我心跳如鼓,幾乎要沖破胸腔。周大人竟然直接帶我面圣?這遠比預想的更加危險。余光中,我看到程硯舟站在一側,身姿筆挺如松,但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縮。
“平身。“一個略顯疲憊的男聲響起。
我緩緩抬頭,終于見到了萬歷皇帝——這位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比我想象中更加瘦削,面容蒼白,眼窩深陷,頭戴烏紗翼善冠,身著黃色龍紋常服,斜倚在軟榻上。史書記載的“萬歷怠政“似乎在他身上留下了明顯痕跡。
“謝陛下。“我聲音發顫,小心地站起身,卻仍低著頭。
“聽聞你能預知天象?“萬歷皇帝懶洋洋地問,手指輕輕敲擊榻邊的一冊奏折,“前日月食,你比欽天監算得還準?“
“民女只是...偶有所見。“我謹慎回答,“不敢與欽天監諸位大人相比。“
周大人笑瞇瞇地插話:“陛下,此女預測五日后將有日食,食分七分,與欽天監推算幾乎一致。“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哦?那你說說,這天狗食日,主何吉兇?“
我后背瞬間被冷汗浸透。這是最危險的問題——在明代,天象常被附會為上天對帝王的警示。若解釋不當,輕則被視為妖言惑眾,重則可能被扣上“謗君“的罪名。
程硯舟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眼神警告。
“回陛下,“我深吸一口氣,“日食不過是日月運行常理。月掩日光,如燈前手影,乃自然之理,無關吉兇。“
暖閣內驟然安靜。我聽到周大人倒吸一口冷氣。在萬歷朝,這種將天象“去神秘化“的言論幾乎是大逆不道。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突然輕笑一聲:“倒是與徐光啟那西洋教士的說法相似。“他轉向周大人,“愛卿以為如何?“
周大人額頭滲出細密汗珠:“陛下明鑒。天象雖有其自然之理,但天人感應之說自古有之...“
“罷了。“萬歷皇帝擺擺手,似乎對這場討論已失去興趣,“既然她能預知天象,五日后日食,就讓她來給朕解說。“說完便閉上眼睛,示意眾人退下。
退出暖閣后,我的雙腿幾乎支撐不住身體。程硯舟不動聲色地靠近,讓我能借他的袖子穩住身形。周大人則面色陰晴不定,領著我們穿過重重宮門,直到一處僻靜的回廊才停下。
“你險些釀成大禍!“周大人突然轉身,聲音壓得極低卻充滿怒意,“在天子面前妄議天象,誰給你的膽子?“
我張口欲辯,程硯舟卻先一步開口:“大人息怒。此女不通禮數,下官會嚴加管教。但她所言天象之理,確與近年傳入的西學相合...“
“西學?“周大人冷笑,“那些紅毛番的邪說也敢在圣前妄談?“他銳利的目光轉向我,“若非圣上指名要你解說日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我低頭不語,心跳仍未平息。周大人又訓斥了幾句,最后命令程硯舟“好生管教“,便拂袖而去。
回欽天監的馬車上,我終于忍不住問道:“程大人,我...說錯話了?“
程硯舟望著窗外流動的街景,側臉線條緊繃:“從活命的角度看,你說錯了;但從天理角度看,你說對了。“
這模棱兩可的回答讓我更加困惑。
“周大人似乎...很不滿?“
“周大人不滿的不是你的言論,“程硯舟轉過頭,眼神復雜,“而是你打亂了他的計劃。“
“什么計劃?“
程硯舟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你知道為何周大人如此熱心將你引薦給圣上?“
我搖搖頭。
“朝中正在爭論國本之事。“程硯舟聲音幾不可聞,“周大人一派希望借天象異常勸圣上早定太子。“
我心頭一震。萬歷朝的“國本之爭“是明史上有名的政治事件——皇帝偏愛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而大臣們堅持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雙方僵持近二十年。
“所以周大人想利用我的'預言'...?“
“噓。“程硯舟制止我繼續說下去,“記住,五日后你只需解說日食過程,不可多言一字。否則...“他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馬車駛入欽天監大門時,天色已近黃昏。程硯舟送我回小院后,出人意料地沒有立刻離開。
“還有事嗎,大人?“我站在院門口,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
程硯舟猶豫片刻,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布包:“這些或許對你有用。“
我打開布包,里面是幾頁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紙和一本薄冊子。紙上記錄著近期天文觀測數據和一些奇怪的符號,與之前見過的密碼相似;冊子則是《白蓮教源流考略》,一本官方編纂的禁教資料。
“這...“
“日食前看完。“程硯舟簡短地說,“記住,我沒給過你這些。“說完便轉身離去,背影在夕陽中顯得格外孤直。
我回到書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程硯舟給的觀測記錄顯示,最近半年欽天監監測到多次異常天象——流星頻發、行星運行軌跡微小偏移,甚至有一次記錄到“夜半天赤如血“的奇異現象。這些都被標注為“密不上報“。
更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奇怪符號頻繁出現在記錄邊緣,旁邊有時會標注一個“趙“字。聯想到趙德安,我不寒而栗。
《白蓮教源流考略》則詳細記載了這個明代著名秘密教派的歷史、教義和活動方式。其中一章專門論述白蓮教如何利用“天變“煽動民眾,甚至偽造天象異變。
合上書冊,我腦中思緒萬千。程硯舟顯然在暗示什么——欽天監內部有人與白蓮教勾結?偽造天象?而原主被誣陷“私通白蓮教“,是否與此有關?
夜色漸深,我點亮油燈,繼續研讀那些密碼符號。經過反復比對,我發現它們與《白蓮教源流考略》中提到的“蓮花暗記“有相似之處,但更為復雜。若真是一種密碼,破譯需要更多樣本。
窗外傳來打更聲,已是亥時。我揉了揉酸痛的雙眼,正準備休息,忽聽窗欞輕輕響了三下。
“誰?“我警覺地站起身。
“是我。“程硯舟的聲音從窗外傳來,比平日更加低沉,“有異狀,熄燈,別出聲。“
我立刻吹滅油燈,屏息靜立。黑暗中,我聽到輕微的腳步聲在院墻外徘徊,還有壓低的交談聲:
“...確定在這里?“
“趙大人說就是西廂...“
“...子時動手...“
血液瞬間凍結。有人要對我下手!腳步聲漸漸遠去后,窗縫中塞進一張紙條。我摸黑拾起,借著月光辨認上面的字跡:“寅時初,后角門。“
這是程硯舟的字。他要幫我逃走?我攥緊紙條,心跳如擂。若離開欽天監,我就是逃犯;若留下,可能活不過今夜。
權衡片刻,我決定信任程硯舟。快速收拾了幾件必需品和那些珍貴資料,我靜待時辰到來。
寅時的更聲剛過,我悄聲推開房門。月光如水,庭院中樹影婆娑。我貼著墻根潛行至后角門,果然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跟我來。“程硯舟一身夜行衣,與平日官服肅整的形象判若兩人。
我們沿著僻靜小巷疾行,最終來到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前。程硯舟輕叩門環三長兩短,門“吱呀“一聲開了,露出一張蒼老的面孔。
“老師。“程硯舟恭敬地行禮,“人帶來了。“
老者須發皆白,雙目卻炯炯有神。他上下打量我,微微頷首:“進來吧。“
屋內陳設簡樸,四壁書架上堆滿典籍。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一座精巧的銅制儀器,形如渾天儀,但更加復雜。
“這是...“
“老夫自制的天象儀。“老者示意我坐下,“硯舟說你通曉天文,能預言天象?“
我看向程硯舟,他輕輕點頭。
“略知一二。“我謹慎回答。
老者——后來我知道他是程硯舟的恩師,前欽天監監副徐岳——取出一卷星圖鋪在桌上:“看看這個。“
星圖上標注的行星位置與近期實際觀測有明顯偏差,但旁邊卻批注“如儀所示“。我皺眉思索,突然明白過來:
“有人篡改了觀測記錄?“
徐岳和程硯舟交換了一個眼神。
“不只如此。“徐岳指著天象儀,“最近半年,這臺儀器的預測與實際天象時有出入。起初老夫以為儀器有誤,但反復校驗無誤后,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天象本身出現了異常。“
我心頭一震。作為現代人,我知道行星運行極其穩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可觀測的變化。除非...
“有人偽造天象?“我脫口而出。
徐岳目光銳利:“你為何這么說?“
我取出程硯舟給我的資料,指出那些異常記錄:“這些現象若集中出現,極不自然。而白蓮教素有偽造異象的傳統...“
“聰明。“徐岳贊許地點頭,“老夫懷疑欽天監內部有人與白蓮教勾結,利用某種手段制造假象,再借'天變'蠱惑人心。“
程硯舟終于開口:“李姑娘被誣陷私通白蓮教,很可能與此有關。她或許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
我猛然想起原主記憶碎片中的一幕——一個月夜,她在后花園撞見父親與一個神秘人交談,那人遞過一個錦盒,里面似乎裝著...
“一面銅鏡!“我失聲叫道。
程硯舟和徐岳同時看向我。
“什么銅鏡?“程硯舟追問。
我努力拼湊那些模糊的記憶片段:“我...原主在被捕前,曾見李侍郎與一神秘人交接一面古銅鏡。鏡背有奇特花紋,似星圖又似符文...“
徐岳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內室。片刻后,他捧出一個紫檀木匣,小心打開——里面赫然是一塊銅鏡碎片,邊緣參差不齊,背面刻著繁復的星紋。
“可是類似此物?“
我湊近細看,渾身血液瞬間凝固——這花紋,這質地,與我在故宮觸碰的那塊銅鏡碎片一模一樣!
“就是它!“我聲音發抖,“這是...“
“天機儀的一部分。“徐岳神色凝重,“相傳為元代郭守敬所制,能觀測天象,更能...改變天象。“
我腦中轟然作響。難道我的穿越與這神秘銅鏡有關?而原主正是因為目睹了銅鏡交易才遭滅口?
程硯舟緊盯著我的反應:“你知道這銅鏡的來歷?“
我該告訴他們真相嗎?告訴他們我來自四百多年后,因觸碰這銅鏡而穿越?他們會把我當瘋子還是妖女?
就在我猶豫之際,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鐘聲。徐岳面色大變:
“宮中有變!“
程硯舟迅速起身:“老師,您帶李姑娘從密道離開。我去查探情況。“
“小心趙德安一黨。“徐岳叮囑道,隨即轉向我,“姑娘,看來天象異變背后,藏著比我們想象更大的陰謀。而你,或許是解開這一切的關鍵。“
程硯舟在門口回頭,月光下他的眼神復雜難明:“五日后日食之約,恐怕已不僅是解說天象那么簡單了。“
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留下我與徐岳,以及那面可能改變了一切的古老銅鏡。
---
**接下來的故事可能會圍繞以下伏筆展開**:
-**銅鏡之謎**:徐岳收藏的銅鏡碎片與李白穿越時觸碰的銅鏡同源,這些碎片組合起來能形成完整“天機儀“,不僅可觀測天象,還能在特定條件下開啟時空通道。
-**雙重記憶**:李白在接觸更多銅鏡碎片時,原主的記憶將加速復蘇,揭示她不僅目睹了銅鏡交易,還偷聽到一個涉及皇帝、白蓮教和欽天監內鬼的驚天陰謀。
-**生死考驗**:宮中突然響起的警鐘預示著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五日后的日食觀測將成為各方勢力角力的舞臺,李白和程硯舟被迫在皇權、陰謀與科學真理之間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