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 1130字
- 2025-07-03 17:04:04
(一)規劃引領
中國立足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依據,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制定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和相關領域規劃,引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系統謀劃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規劃是指導實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作出戰略部署。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對構建陸海協調、人海和諧的海洋空間格局作出總體安排,為管轄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空間戰略指引。近年來,中國出臺《“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探索建立“國家、省、市、海灣”分級治理新體系,推動形成以海灣為基礎單元和行動載體的綜合治理新格局,引領新時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出臺《“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全國海洋傾倒區規劃(2021—2025年)》,指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海洋傾倒管理等,為全面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支撐。
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的海洋開發保護空間布局。海洋空間是保護恢復海洋生態系統、統籌安排海洋開發利用活動、落實海洋治理各項任務的基本載體,海洋空間規劃是統籌安排各類海洋空間開發保護活動的重要工具。先后出臺《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等各類型空間規劃,在不同階段對海域、海島分類型保護與合理利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18年作出“多規合一”的總體部署后,出臺《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編制《海岸帶及近岸海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陸續實施沿海地區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形成陸海統籌的海洋空間規劃體系,加強陸海空間協同,不斷深化基于生態系統的海岸帶綜合治理,對海岸線、海域、海島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作出全局安排。
有序推進保護修復。在國土空間規劃空間性指導下,為統籌謀劃和設計近海近岸區域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中國首次制定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以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增強海岸帶生態系統服務為核心,形成“一帶兩廊、六區多點”的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格局;以提升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為目標,出臺《“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行動計劃》《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科學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施策,統籌推進“十四五”期間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互花米草防控等各項工作,形成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規劃體系,統籌推進一體化保護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