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類型:我們何以不同
- (加)達里爾·夏普
- 1847字
- 2025-07-03 16:42:01
基本模型
雖然較早期的分類是根據氣質或情緒的行為模式的觀察,但榮格的模型關注的是心理能量的流動,以及一個人在世界里為自己定位時習慣采用或優先采用的方式。
榮格根據這個觀點分出八種類型:包括兩種人格傾向[內傾型(introversion)和外傾型(extraversion)[2]]與四種功能或定位方式[思維型(thinking)、感官型(sensation)、直覺型(intuition)和情感型(feeling)],每一種功能都可能以內傾或外傾的方式運作。
接下來幾章會仔細探討這八種類型,詳細描述各個功能與外傾或內傾的傾向結合時的情形。本章接下來要簡短解釋一下榮格的用語。雖然“內傾”(內向)和“外傾”(外向)已成為日常用語,但它們的意義常常被誤解。[3]
內傾和外傾是心理的適應方式。前者的能量流動朝向內在世界,后者的興趣則朝向外在世界。前者最重視的是主體(內在現實),后者則最重視客體(事物和他人,外在現實)。
榮格寫道,內傾型“通常的特征是猶豫不決、沉思內省、靦腆離群的性質,緊緊守住自己,回避客體,總是有一點自我防衛”。[4]
相反地,外傾型“通常的特征是容易相處、坦率誠懇、樂于助人的性質,很容易適應既有的處境,快速形成依附感,不理會任何可能的疑慮,常常以草率的自信冒險進入不明的處境”。[5]
在外傾的傾向中,外在因素是判斷、知覺、情感、情緒和行動的主要動力,這和內傾型的心理本質截然不同,后者以內在的或主觀的因素為主要動機。
外傾的人喜歡旅行,認識新朋友,看看新地方。他們是典型的冒險家,宴會里的靈魂人物,開放而友善。內傾的人基本上是保守的,較喜歡熟悉的居家環境,與少數密友共度親密時光。對外傾的人而言,內傾的人是落伍、掃興的,乏味無趣,墨守成規。相反地,內傾的人比外傾的人更自負,可能把后者形容成輕浮、膚淺的享樂者。
實際上,內傾和外傾的特質本身不可能直接顯示出來,人的傾向是無法獨立顯示的。不論是哪一種傾向,只有與四種功能結合起來才會變得明顯。這四種功能各自有其專精的特殊領域。
思維功能指的是認知思維的過程,感官功能是通過身體的感覺器官得到的知覺,情感是主觀判斷或評價的功能,直覺則是指經由潛意識得到的知覺(例如,對潛意識內容的接受力)。

圖1 榮格的基本模型示例
榮格的基本模型是四個一組的,包括四個功能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思維功能在此被任意地放在頂端,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任何其他功能放在此處。可是,其他功能的相對位置(哪一個在底部,哪兩個在水平軸上),則由頂端的功能來決定。原因涉及個別功能的本質,接下來我很快就會說明。
簡單地說,感官功能會確認某種存在的東西,思維功能告訴我們它是什么,情感功能指出它的價值,而通過直覺我們能感覺到可以用它做什么(可能性)。任一種功能本身都不足以決定我們對自己或周遭世界的經驗。榮格寫道,全面的認識需要所有四種功能:
理想的情形當然是我們能有意識地取用特定環境所需的或適合的功能,但在實際情形里,四種功能在意識中并沒有得到均等的配置。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個體身上,這些功能都沒有得到一致的發展或分化,總是有某個功能得到了較多發展——稱為主要功能或優勢功能,其余功能則留在劣勢、較不分化的狀態。
在這里,“優勢”和“劣勢”并沒有價值判斷的含義。沒有哪一種功能比其他功能更好,優勢功能只是一個人最常用的功能;同樣地,劣勢功能并不意味著病態,只是指其未被使用(或至少是與受到偏愛的功能相比,較少被使用的功能)。
那些未被有意識地帶入日常生活的運用而未得到發展的功能,會發生什么情形呢?
類型學上,許多人就像一碗大雜燴,他們根據天氣、自己的心情或心態來表現內傾或外傾。他們或多或少隨機地使用思維、情感、感官、直覺,并沒有哪一個功能比較好或比較差,也完全不知道各個功能造成的結果。
乍看之下,這種人好像面面俱到,可是上述特征是潛意識特有的情形,因為意識意味著行使功能的方式有某種分化。榮格指出:“各種功能處在均勻一致的意識狀態或均勻一致的潛意識狀態,都是原始心智的標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