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空爆彈
- 穿越1943:我打造合成旅
- 漢唐風月1
- 2217字
- 2025-07-18 12:04:42
日本陸軍少尉根據過往的經驗分析對了百分之八十,但俗話說,經驗主義害死人。
他沒猜到一點,這次老天爺對二道梁高地的16名中國官兵照拂的有些過分,除了雷公和高起火兩人這會兒還耳鳴陣陣,其余14人連塊油皮都沒破。
兵力是不足,但火力卻是足夠的!
尤其是中國軍人裝備的沖鋒槍,那堪稱是日本人的噩夢!
怎么形容呢?就像是兩個男人,無論樣貌、事業、財富,A啥啥都不如B,綜合實力被B碾壓到透透的,可偏偏A就有副好身板,僅此一條就讓天生短小無力的B羨慕到爆炸。
搞不到重火力只能在輕火力上想辦法的中方、給步兵裝備的湯姆遜沖鋒槍或是MP28,就是讓使用栓發步槍的日軍步兵們羨慕到口水流的存在。
“噠噠噠!”
三面防線上率先響起的,是3桿湯姆遜沖鋒槍的疾射!
人都沒怎么露面,就是單手提著沖鋒槍對著戰壕下方一通瞎基霸射。
栓發步槍亂射,那是真沒球得啥用,但沖鋒槍不一樣,它原本就不是靠精準殺傷,主打的就是一個概率學,準不準不重要,重要的是瞎貓夠多,就一定能抓到耗子。
不到三秒鐘就傾瀉出去的30發子彈,呈現扇形撲向正在奮勇前進的日軍步兵。
正面防線上,手持湯姆遜沖鋒槍的正是陸軍上士韓天霖。
做為老牌步兵班長,手里的那桿沖鋒槍已經跟了他足足兩年,堪稱是如臂指使指哪兒打哪兒,別看是一通亂射,但手握的極穩,彈道也遠比另外兩名士兵穩定。
沖在最前方的三名日軍胸部瞬間中彈!
書面語是這么解釋湯姆遜沖鋒槍裝備的11.43mm全金屬被甲彈頭的:彈頭質量約15克,被譽為動能殺傷的極端代表——犧牲射程與穿透,換取無與倫比的近戰停止力,在盟軍中有著“戰壕掃帚”的美譽。
口語化:此類彈頭雖然有效射程僅有不足200米,且因為彈頭質量大,動能低,導致穿透力較弱,甚至連多層木板都能抵御,可彈頭進入人體后劇烈變形翻轉,形成巨大空腔,單發命中軀干即可使目標迅速喪失戰斗力。
讓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彈頭殺傷力極強,一旦命中軀干,基本就可宣告完犢子!
三名日軍直接領了盒飯!
日軍步兵們只是短,不是蠢,集體匍匐臥地,提著步槍對準高地就是一波砰砰射擊。
停留在后方的4挺輕機槍也怒吼起來,密集的彈雨射的戰壕上一片青煙直冒。
這波沖鋒中的反擊堪稱教科書級別,迅速且堅定,把高地上的中方官兵們壓制的死死的,但凡有敢冒出頭者,必然會被無情的彈雨射殺。
“板載!”匍匐在地面的日本陸軍少尉看到中方的反擊徹底壓制,再次發出嘶聲怒吼。
這個時候就是憑著一股氣,看誰能無懼鮮血和死亡,誰就能贏得勝利。
“板載!”匍匐于地面的日軍步兵紛紛怒吼著應和自己的指揮官。
就在一部分日軍步兵提起步槍打算繼續大步向前的當口,“投!”,戰壕中發出一聲大吼。
伴隨著這聲大吼,肉眼可見的,十幾個黑點惡狠狠地從戰壕中拋出,落向正蠢蠢欲動的日軍步兵們。
“手榴彈!”目睹這一切的日軍步兵們瞬間亡魂大冒。
到這一刻他們才醒悟過來,50米,他們沒辦法把甜瓜手雷投向對手的戰壕,但卻在對手那種木柄手榴彈的攻擊距離。
中日雙方為何選擇截然不同的兩種單兵手榴彈,皆是出自各人的戰略考量。
日軍裝備的卵形無柄手雷,爆炸后破片分布均勻,殺傷半徑達7-10米,對無防護目標形成“無死角覆蓋”,尤其適合城市作戰,再加上彈體小,單人攜帶量可達10枚以上,是典型的進攻式戰法。
中方裝備的木柄手雷,杠桿原理延長投擲距離,相對于無柄手雷,亞洲士兵平均可多投10-15米;長柄更易控制落點,精度提升20%,產生的破片雖不如卵形手雷,可裝藥量大彌補了這一缺點。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其低技術門檻,別說國軍這邊在抗戰期間年產量的峰值達到了500萬枚,就是北方游擊戰場上的十八集團軍的簡易兵工廠,每年都能手搓出12萬枚。
木柄手榴彈,就是最適合當前中國軍隊的單兵手雷,尤其是在這種居高臨下型的山地防御戰的時刻。
在地面上爆出的十幾團硝煙因為日軍匍匐的足夠快,加上單兵間距離超過5米,并沒有造成太大傷害,三面防線上也就兩三名日軍發出痛呼,應該是被彈片給擊中了。
可就是這些手榴彈,生生又把日軍沖鋒上前的氣勢給壓住了。
日本陸軍少尉氣得眼睛都鼓了起來,一張滿是橫肉的臉也是漲得通紅,口中繼續怒吼:“八嘎!帝國武運昌隆,板載!”
把八嘎這種表達白癡、愚蠢的詞加諸于‘帝國武運昌隆’之前,頗是有幾分怪異,也可以從側面表達出這位日本陸軍少尉的憤懣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但很快,十幾顆再度高高拋起的黑點,直接把這位剛生出的濃烈憤懣給塞回了糞門。
至少有一半手榴彈是在空中爆炸的!
空爆彈!
這是8年后和漂亮國牛仔在冰原上狠干一場的志愿兵們、在絕對劣勢的戰場上被迫研發出的戰術。
手榴彈在地面爆炸時,破片呈半圓形擴散,臥倒可規避,只要不是在2米內的直線距離內,空曠環境下的氣浪殺傷也會銳減。
可手榴彈在空中爆炸時,破片360°向下覆蓋,殺傷半徑擴大3倍,無躲避死角。
在五圣山一役中,首創這一戰術的一個步兵班10人兵力,耗費300余枚手榴彈,擊退敵軍7次排級以上沖鋒,殲敵400余人,己方僅3人輕傷。
這種戰術優點巨大,唯一的缺點是,士兵需要拉響木柄手榴彈引信后握持2-3秒再投出,而這個時期的手榴彈時間誤差大,一個不好還沒投出去就在手里爆炸了,對士兵心理素質要求極高。
好在帶來這一戰術的唐堅、對自己設定的50米到60米左右阻擊距離以及手榴彈在空中飛行速度進行過計算,精確計算出手榴彈在空中飛行時間大約為3.3秒,那意味著只需在手中大約停頓1秒既可拋出。
這樣就可以百分百避免手榴彈在手中爆炸的慘劇,并且也大大緩解了士兵內心壓力。
所以,大概有一半手榴彈完美的實現了空爆效果。
數以百計的破片朝著地面上匍匐的日軍傾瀉而下,日軍瞬間慘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