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宋朝廷,現代銀行,各設官職,雙管齊下
- 超時空銀行古代綜合事業部
- 坐山老雕
- 4100字
- 2025-08-10 22:41:18
在現代穿大宋正版官服是個什么體驗?
黎風自己是很清楚了,走到哪里都讓人圍觀。
好在是行里車接車送,不用他多跑冤枉路。
甚至他和完顏部接觸過的事情,宋朝那邊估計過段時間也能夠知道。
畢竟這從現代直接販賣過來的東珠和人參,品相這么好,不像是有遼國這個二道販子時那樣,質量得不到保證。
對此黎風也是自己有個預案的,畢竟宋朝從神宗開始,對于遼國的態度,也已經發生了變化。
而蔡京此人呢?
他是個鷹派,對于西夏、青塘和遼國都是很強硬的,等到他執政的時候,總是要有樂子看。
遼國很有可能會變成宋朝和某個友軍之間的肉夾饃,但這種戰略層面的行為,也是要銀行以外有關部門批準的。
平日里也就是日常經營,做好了大宋的貨幣發行,還有朝廷、各地官府以及大宋境內大小商號的貸款,存款,還有......
總之有一堆事情可以做的,發工資應該也沒啥問題。
只是證券交易,還有些現代比較高端的玩法,在大宋這邊都要給BAN掉。
他這次回去,還要安排下來,在大宋朝廷,都要干些什么事。
開封府那邊其實管不到他,要緊的還是朝堂上,以及官家這邊。
舊黨因為黎風這幾天回去,就沒有進一步的搞什么“乞斬黎風以謝天下”,加上他有官身,從中立的范純禮那里也知道,這小子行事風格很低調,一般就窩在高俅幫他找的宅子里不出來。
要是各部堂召見,他也會過去,而且辦事也算勤勉。
至少現在都知道,制錢法一分為三,迅速在全國制錢推廣,還有計劃中的二十萬斤鹽作為本金,此后還要議論更改鹽法,確實章法上沒啥毛病。
錢這個事情,官家既然特別關照了,那言官們就要考慮一下這個事兒,現在會造成什么后果了。
輕的,差遣到南方監稅。
要是重的,大概就要去嶺南吃荔枝。
最嚴重的,就要去海南島吃椰子了。
但錢法又算是國家根本,于是還是有些言官準備開炮。
然而當新方案拿出來的時候,他們倒是也沒什么可說的。
在開封府分行的持股方案當中,皇帝本人、朝廷中樞的戶部各占25%、出資銀行和背后的有關部門各自25%,算是旗鼓相當,銀行本身在皇帝和朝廷這里,還是能夠有一定話語權的。
考慮到入駐資金不少都是銀行這邊拉來的,以及開業的時候,明擺著是受到朝廷和后世監督機構的雙重管理,有大事的時候還要召開董事會協商,這倒是也沒有什么破綻了。
知道官家決心已定的一些言官,現在也改變了策略,表示在銀行當中,一定要有官府的人。
趙佶看到這奏章的時候,正好召見黎風過來。
看到黎風這個年紀,又穿著朱色官服,腰間佩魚袋,手持公文夾的形象,倒也有些好笑。
不過沒了公文夾,和一般的大宋從六品年輕官員,又沒有什么區別。
他為了在宋朝這邊活動方便,可是特意蓄發了的。
“陛下,臣黎風自后世官中返回,幸不辱命,特來交差。”
“黎卿,你本就是那邊的人,不必如此,起來吧。”
“謝陛下。”
說罷,趙佶就招呼一旁的小黃門。
“給黎卿賜坐。”
“謝陛下。”
“你是銀行的經理,如今又有官身,也是朝廷命官。兩邊都管著你,這滋味不好受吧?”
趙佶這說話,明顯有些調侃的成分在里面。
“官家所言甚是,臣自去總行,見了各位領導,講明了情況以后,也知道銀監批準了開封府新建分行之事,因此連夜擬定了用人方案。”
“不知何解?”
對于能幫自己搞錢的人,趙佶還是會優待的,更何況黎風在這里面出力很大。
“陛下請看,這是開封府分行開業前,籌建所需人員編制,以及詳細說明。”
趙佶打開了以后,也看到了有不少空白的地方。
“這空白之處,又作何解釋?”
“陛下,選官之中,有熟悉銀行業務,從后世而來者;有朝廷命官,于戶部及三司有實際經驗,又熟悉朝廷典章規范者;有禁軍將士,得力吏員,行護衛之事,又要外出差遣做事者。幾番考量之下,就有了這份表章。只是臣并不知,應當如何給來人授官。故只在副行長二人中,由朝廷大臣充任一人那里,寫下了由戶部員外郎兼任。而其余各職,需朝廷授官者,還需交各位相公議論,又要陛下裁定。”
嗯,他規矩還不錯,趙佶目前為止雖說只見過這么一個后世來的現代人,但是黎風辦事的時候,多磕頭,而且有文化有禮貌,算是個合適的人選。
至于其他人,也只是由各地上奏。
蔡卞說話就客氣一些,畢竟去他那里的銀行職員和保衛人員,都是經過訓練,有些規矩的,而且還不牽扯到業務上。
而杭州這邊,呂惠卿雖然和陸行長關系還算不錯,但是派來辦事的人,在市舶司的貸款批下來之前,那是換了好幾個的。
沒有幾個像是黎風這樣的,有的連基本的禮貌和素養都有些缺乏,在呂惠卿看來實在是不過眼。
他們二位的奏章上說的也很清楚,蔡京被召見的時候,也提到了銀行中這些人的表現。
也說了“年長居高位者,處事極干練者,或有幾人在朝亦可為官,其余眾人,多庸碌之輩”的評語,到時候選人,還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尤其是在大宋這邊,你要是和士大夫們想要處好關系,起碼得有點個人才藝。
黎風起碼占了一個書和一個棋,對于珍玩和繪畫也有點見地,不是個睜眼瞎。
逼急了也能寫一兩首詩湊合著看,是那種不會被查重的水平,也不怕有人說他抄襲。
想著的時候,趙佶也在看這幾個地方,空白留的不小,不是自己來寫好了,就是要幾位相公最后擬好了,找人來落筆的。
“朕看了也覺得可行,只是任官之事,不免要交宰執議論。汝且退下,于殿外等候召見。”
“是。”
隨后趙佶就召見了韓忠彥、曾布、蔡京、許將四人入見,再找別人,那就是知制誥張商英。
曾布隨風倒,蔡京老滑頭,許將和稀泥,小韓相公還是個老好人。
要是把范純禮再叫來,大概場面上是一團和氣,能讓趙佶在殿上坐著的時候,能舒服一些。
而黎風到一旁去,也并沒有閑著。
他這邊坐下來,把公文包里的電腦拿出來,目前電還是滿的,他只管再手打一些內容,再進一步來完善其中內容。
就這份樣子,被旁邊路過的小黃門看到了,都要表示這位黎推官還是真努力。
至于朝堂上幾個老頭議論這事兒,倒也很順利。
畢竟這四個人,都不反對開銀行,尤其是新錢法這塊還真的要用上。
而且新黨和舊黨各自要是有反對的,那就正好把韓忠彥和曾布先后打包罷相,用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一些反對的言官,也可以到南方去打酒,趙佶本人此時總算是親自決定下場了。
而黎風這邊等了一會兒之后,就有個小黃門過來。
“官家和各位相公要召見推官,請隨奴婢來。”
黎風這邊收拾好了以后,就這樣隨著小黃門到殿上來。
老四位坐在兩邊,張商英在趙佶身邊。
這里他官最小,當官的里也是他歲數最小,自然先下拜,然后站在下面。
問話的事情已經過了,他甚至都不需要做多少答辯,只是需要介紹銀行這些職務,到底都是怎么回事。
聽過了以后,曾布倒是先開口了。
“陛下,以老臣之見,朝廷自元豐改制以后,朝堂各處俱有官職,少有空缺。而銀行處設戶部員外郎一人兼領副行長,掌管奏對及每月監察,行長與后世所來之副行長,也應授官。”
很顯然,他們都討論了一陣了。
授官的話,各處倒也沒有什么意見。
但要給個什么官,也是問題。
還是許將這和稀泥的老手,他提出來用元豐改制裁撤的三司使官職中的戶部副使或者度支副使來給這個行長擔任,算是有了官職,正好還在六部的管轄之外。
銀行有什么事情,在六部之中,也只需要和戶部這里交待好,剩下的就是對官家和宰執這里負責了。
但行長雖然負責管理銀行的事務,但是也有個問題,那就是他肯定不會像是黎風這一年的經歷,現在都能夠被單獨召見奏對了,可能在任上也不能熟練的在朝廷活動。
那這樣派來的人,也還是在銀行里好好干活吧。
副使這個級別的官,能夠保證行長到這邊來,見到一般的官也不用下拜。
而且銀行當中,不能使用下拜禮,見面最多也就到作揖和點頭鞠躬為止,這樣也能夠省去不少麻煩。
這一點,大宋又不是大明大清,還是能拎清楚的。
辦大事,又不差一個下跪。
因此,銀行內部也已經把官職表都準備好了。
安排是這樣的:開封府分行設行長一人,由現代委派,授戶部副使虛職及太中大夫散官職;副行長兩人,自朝廷派戶部郎中一人,掌管奏對諸事及每月監察;自現代而來一人,授散官奉直大夫,掌管日常經營事。
營業部經理一人,授開封府度支推官職。轄大堂經理與柜員四人,又有宋人接引吏員二人,理財經理二人。
對公部設部門經理一人,授開封府度支判官職,下屬對公經理四人,授開封府諸曹判官職,負責朝廷與各路官府業務。
個貸部設部門經理一人,授開封府度支判官職,下屬個貸經理四人,授開封府諸曹判官職,負責開封府各路商號業務。
至于辦公室這塊,因為沒有那么多應酬,也只有辦公室主任與下屬兩人,辦公室主任授職在散官朝奉郎。
其余的人員,包括護衛禁軍與軍官,開封府衙門吏員,派來維持秩序的衙役......
看著也是人員齊備,倒也沒啥大問題。
各個部門都要干什么,還有選址的問題,這也要一一回答。
黎風這個工作,也是頗為辛苦,又被各位相公問了一陣這才結束。
最后定下來的,就是在潘樓街上,潘樓對面一處院落。
現在已經是秋天,在來年改元之前,至少這個機構要立起來,第一批貨幣用的還是在大宋這邊先行鑄造的舊制錢,銀行這邊是負責背書,還有就是把準備金和鑄幣設備帶過來。
這樣下來,壓力也是不小的。
黎風看了以后,也知道工作壓力不小。
至于要派來的人還沒有確定,他這邊還要馬不停蹄的去看看倉庫的情況。
金庫那邊是以后的事情,但現在要在開封府城外,參考常平倉的舊例存儲這么多鹽,也是要搞非常大的一片倉儲區域的。
大宋朝廷公布的鹽本位貨幣,就是要依靠這些精鹽。
到時候要是有人搞什么哄抬物價,大概還需要些辦法來對付他們。
以前也沒少這么干,到時候打擊他們,屯的各種物資也是能夠用的上的。
至于比較完整的部門,像是屬于分行這邊的企劃部,現在實際上和營業部是平行并列的。
黎風也就在這里擔任營業部經理,畢竟他是現成的開封府度支推官,雖然看起來是臨時工。
至于剩下需要一應辦理的事情,那就要等到這些從現代派來的人陸續到達開始了。
然而這個面試,都是秘密進行的,甚至有些人還是抽調性質。
但他們也是奇怪,聽說了在大宋這邊,部門長,個貸經理這些職務,都有八品官做,還有在開封府駐扎的差旅和醫療補貼,參與熱情還是很高的。
以至于蔡京難免來了一句比較地域黑的話:“小子,銀行所來之人,莫非自京東兩路選拔?”
起因是大宋這個年代的山東人,也就是京東兩路這邊,他們經常不靠進士靠明經,主打的就是哪里做官更方便,他們就要去選。
那山東人的考公,想進編,可以說這個年代就有了。
或許以后要看到宋押司,就能夠知道京東兩路的人,為什么是這個心態了。
銀行的開業架構,也總是得到了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