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AI:重塑小紅書創作規則的高效工具
當傳統創作者還在為一篇筆記絞盡腦汁時,AI已經悄然改變了游戲規則。
我們團隊從2024年上半年開始把所有IP項目植入AI。我做了一個表格,記錄我們使用AI及學員使用AI前后的驚人變化(見表1-2)。
表1-2 使用AI前后的創作效率變化

最神奇的是,AI不只讓我們更快,還讓我們更好。例如,以前我們做的內容經常有“×個方法教你……”類別,現在能輕松拓展到8~10種,而且每種都有不同場景的應用案例。
在提升效率的同時,AI還帶來了創作質量和創意的飛躍。它不僅是一個高效的“執行者”,還是一個永不疲倦的“創意伙伴”,就像有一個不用睡覺的頭腦風暴小組在隨時待命。
很多人以為用AI寫文案很簡單,但實際上高級玩家已經在用AI進行“算法逆向工程”了。小紅書算法越來越聰明,但AI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學習和適應。
(1)內容多樣性優化
例如,傳統創作者可能寫10篇測評文章都是類似的結構:開場白、產品介紹、體驗感受、總結推薦。但是,我們用AI可以設計出8種不同的內容結構,每種都能觸發不同的用戶互動點。
相同主題的內容使用多樣化結構后,我們的用戶停留時間平均增加了42%,評論率提升了76%。這正是算法最喜歡的信號。AI提升的內容質量可以直接作用到算法上。
(2)精準用戶洞察
AI最厲害的功能是可以分析海量數據,找出受眾真正關心的痛點和興趣點。例如,我們做美食內容,傳統方式可能只關注好不好吃,但AI幫助我們挖掘出用戶更關心是否適合減脂期、含糖量多少、是否添加防腐劑等細分點。
針對一篇關于健康零食的筆記,我們有學員用AI分析了目標用戶的16個關注維度,結果這篇筆記的轉發率是他以前同類筆記的3倍多。因為它精準擊中了用戶痛點(見圖1-1)。

圖1-1 AI輸出的零食領域選題
(3)互動質量提升
AI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可能的用戶提問,并在內容中巧妙埋下伏筆,引導讀者提出深度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求鏈接”。用好AI,評論區從以前的“謝謝分享”變成了充滿思考的討論區,這對算法來說是超強信號。
有趣的是,小紅書平臺也意識到了AI創作的興起。平臺確實在調整算法以識別純AI生成的內容,但這反而催生了“AI+人工”混合創作的新模式——一種既保留AI效率,又融入人類創意的完美結合。其實,平臺并不排斥高質量內容,無論它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