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岐王軍制:不一樣的唐軍
- 長安策:歷史系研究生的盛唐攻略
- 燚昊
- 2881字
- 2025-07-01 00:00:42
雍丘南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沿著運河、驛道飛速傳遍江淮大地。那面獵獵作響的玄蛟岐王大纛,第一次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分量。陳武的名字,連同神臂弩的恐怖威力,成為了叛軍斥候驚恐傳遞的秘聞,也成了江淮百姓口耳相傳的希望。
然而,對于坐鎮太湖塢的李珍而言,勝利的喜悅只是短暫的振奮。他深知,一次突襲的成功,遠不足以支撐起對抗整個安史叛軍的大業。岐王軍要真正成為江淮砥柱,成為改寫歷史的變量,根基在于其內在——一套迥異于此時唐軍腐朽體制、脫胎于他前世知識儲備與多年秘密實踐的全新軍事體系。
**太湖塢,岐王軍大營。**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嘹亮的號角聲已劃破寧靜。不同于傳統府兵或募兵營地的嘈雜無序,岐王軍的營地呈現出一種近乎苛刻的秩序感。
***軍紀如山:**士兵們以“隊”(五十人)、“旅”(二百五十人)為單位,在各自劃定的區域內迅速集結。沒有喧囂,只有甲葉摩擦的輕響和口令的短促回應。遲到者、衣冠不整者,無論新兵老兵,皆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值日軍官記錄,等待的是明確的、公開的處罰(通常是額外的勞役或訓練)。陳武拄著刀,面色冷峻地巡視,目光所及之處,無人敢懈怠。嚴明的紀律,是李珍用血淚教訓(南山別苑初訓時的混亂)和現代理念反復灌輸的核心。
***醫護營:王妃的戰場:**營區一隅,用白布和木柵圍起的一片區域格外醒目。這里沒有尋常軍營的汗臭與血腥味彌漫,反而飄散著艾草和藥湯的氣息。崔王妃一身素凈的窄袖衣裙,發髻挽得一絲不茍,正帶領著十余名經過緊急培訓的醫護女官和招募來的民間醫者,有條不紊地處理著雍丘南之戰送回的傷員。
*一名腹部被劃開的老兵躺在簡易的木床上,臉色慘白。若在舊唐軍,這般重傷幾乎等同于死亡。但在這里,孫思邈(一位被王妃醫術理念吸引的老軍醫)用煮沸消毒過的刀具和絲線,小心翼翼地清理創口、縫合。旁邊,一名醫護女官用干凈的麻布蘸著烈酒(簡易消毒酒精)擦拭傷者額頭降溫。
*“王妃…俺…俺是不是要死了?”老兵虛弱地問。
*崔氏俯身,聲音溫和卻堅定:“老丈放心。傷口雖深,但未傷臟腑。孫老妙手,輔以湯藥靜養,必能康復。你為岐王、為百姓流血,王府必養你終老。”她的話,連同那干凈的環境、專業的處理,給了傷者莫大的安慰。**“傷有所醫,殘有所養”**——李珍提出的這條軍規,正在這里被崔氏用行動詮釋,極大穩定了軍心,也吸引了更多走投無路的流民壯丁投軍。
***后勤:張翰的算盤與流水線:**靠近工坊區的空地上,張翰正指揮著民夫和輜重兵進行一場“表演”。繳獲自叛軍和征集來的糧草、布匹、藥材等物資堆積如山。
*“按王爺定下的‘三色木牌’法!”張翰聲音清朗。只見物資被迅速分類:紅色木牌代表前線急需(箭矢、傷藥、干糧),綠色木牌代表日常消耗(糧米、被服),黃色木牌代表儲備或待分配(繳獲的財帛、部分糧食)。
*紅色木牌物資由一組精干人手立刻打包,裝上早已等候在旁的快船,由周通的船隊運往陳武正在掃蕩的前線。綠色木牌物資則被送入標注清晰的倉庫,由專人登記造冊,按各旅、隊定額發放,杜絕了舊軍隊中司空見慣的克扣、貪墨。黃色木牌物資則送入更深處的秘庫。整個過程高效、透明,如同一個初具雛形的流水線。
*旁邊,幾名收編的原朝廷潰兵軍官看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人喃喃道:“這…這比長安太倉署的賬目還要清楚!領東西不用塞錢給倉曹了?”
***情報:柳成的蛛網與沙盤:**塢堡中心,一間守衛森嚴的密室被開辟為“軍情司”。室內光線略暗,墻壁上掛滿了江淮及周邊地域的巨幅地圖。最引人注目的是屋子中央一個巨大的沙盤——這是張翰根據柳成情報和李珍記憶,帶領工匠日夜趕制的江淮地形地貌模型,河流、城池、山脈、關隘栩栩如生。
*柳成手持細長的木桿,正對著沙盤向李珍和陳武(已押送物資返回)匯報:“據‘錦云莊’洛陽分號密報,尹子奇久攻睢陽不下,損兵折將,已向洛陽偽燕朝廷求援。偽燕可能派大將楊朝宗率萬余步騎南下增援,預計十日后可至睢陽外圍!”
*他又指向運河上游一處:“另,雍丘守將田承嗣吃了大虧,收縮兵力于雍丘城內,但其派出多股小部隊,偽裝成流民或潰兵,在寧陵以北的運河兩岸活動,意圖襲擾我糧道,并打探我軍虛實!”
*李珍凝視著沙盤上代表敵軍援兵和騷擾部隊的小旗,手指輕輕敲擊桌面:“情報先行,料敵于先。柳總管,你的網要織得更密些。尤其是楊朝宗部動向,務必精確掌握其行軍路線、糧草位置!”
***“情報即生命,精確即勝利。”**這是李珍刻在軍情司門楣上的話。柳成的情報網絡與這直觀的沙盤結合,讓岐王軍的決策層擁有了遠超時代的戰場感知能力。
***訓練:陳武的刀與李珍的冊:**校場上喊殺震天。新募的士兵正由王府舊部帶領,進行基礎隊列和刀盾配合訓練。而在另一片用木樁、矮墻模擬的復雜區域,則是精銳“戰鋒營”的訓練場。
*陳武親自下場,手持未開刃的灌鋼刀胚,示范著南山別苑錘煉出的“小隊滲透突擊”戰術:“看清楚!三人一組,一主攻,一掩護,一支援!交替躍進,利用掩體!遇敵不戀戰,直取要害!”士兵們以小組為單位,在模擬的街巷、障礙間快速穿行、掩護、突擊,動作簡潔高效,與講究大方陣對撞的傳統唐軍戰法截然不同。
*李珍站在高臺,手中拿著一本薄薄的、用線裝訂的冊子——《岐王軍操典綱要(試行)》。上面用炭筆簡單勾勒著隊列圖、小組戰術示意圖、后勤流程圖,以及最核心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簡化版(如:一切行動聽指揮、繳獲歸公、不虐俘、不擾民等)。這本簡陋的冊子,是他在無數個夜晚,結合現代軍事思想和唐代實際寫就的,正由識字的隊正、旅帥們向士兵宣講背誦。它將是岐王軍區別于舊軍隊的靈魂烙印。
**傍晚,李珍與陳武并肩立于塢堡高墻之上。**
望著下方井然有序的營地:炊煙裊裊,士兵們按隊列領取飯食;醫護營區燈火通明,傷兵得到照料;工坊區爐火不熄,傳來有節奏的鍛打聲;巡邏隊口令清晰,步伐整齊。
“王爺,”陳武感慨萬千,他經歷過府兵的崩壞,也見識過募兵的混亂,“末將帶兵半生,從未見過如此…如此‘規矩’又如此有生氣的軍營!那些收編的潰兵,初來時偷奸耍滑、畏敵如虎,如今不過旬月,竟也漸漸有了些樣子。”
李珍目光深邃,望向北方烽煙的方向:“陳將軍,紀律、后勤、情報、醫療、訓練…這些看似瑣碎,實則是軍隊的筋骨血肉。舊唐軍之敗,非敗于兵不利,戰不善,乃敗于體制腐朽,人心離散!我岐王軍,就是要用這不一樣的筋骨血肉,鑄就一把能斬斷叛軍氣運、也能…刺破這積重難返之世的利劍!”
他拿起那本《操典綱要》,冊頁在晚風中輕輕翻動。
“這,就是我們的根本。讓將士們知道為何而戰(保境安民),知道如何能活(嚴明紀律、可靠后勤、有效醫療),知道如何能勝(精良裝備、科學訓練、精確情報),他們才能爆發出遠超敵人的力量。”
“雍丘南只是開始。睢陽的血戰還在繼續,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李珍的聲音沉靜而充滿力量,“讓我們用這不一樣的岐王軍,告訴尹子奇,告訴安祿山,也告訴靈武那位…大唐的東南,有岐王在,亂臣賊子,休想踏進一步!”
夜幕下的太湖塢,燈火點點,秩序井然。這里沒有舊王朝的暮氣沉沉,只有一股在血火中新生的、銳利而堅韌的力量在默默積蓄。岐王大纛之下,一套融合了超越時代理念的新軍制,正悄然成型,即將在更廣闊的戰場上,掀起更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