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鮮漢軍事同盟

  • 鮮卑傳
  • 松柏青
  • 2221字
  • 2025-06-30 11:49:08

鮮卑各部中最早與東漢互通史節的部族是偏何部。東漢初期偏何部活躍于遼東地區的,是鮮卑族中一個具有獨特歷史軌跡的獨立部落。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 49年)春,偏何派遣使者帶著九匹白騍馬抵達遼東郡。使者跪在遼東太守祭肜面前,展開樺樹皮盟書:“鮮卑愿為漢廷擊匈奴,以遼河為界,永不相犯。“

祭肜當場賜下鐵刀十口、繒帛百匹,并允諾開放“胡市“。三個月后,按祭肜的要求,偏何率三千騎兵突襲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兩千級,將首級堆積在遼東郡城下請賞。

東漢對鮮卑的賞賜制度逐漸成型:青、徐二州每年固定輸送錢幣,邊郡提供鐵器與糧食。允許鮮卑工匠在寧城(今張家口)學習冶鐵技術。

公元 58年,偏何率鮮卑精騎配合東漢軍隊,突襲烏桓赤山部(今內蒙古赤峰市紅山),“斬級兩千余”,斬殺烏桓大人歆志賁。擊潰烏桓叛亂勢力,助漢平定遼西。烏桓勢力從此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偏何部控制遼西走廊。東漢授予偏何“鮮卑大都護”。

偏何部歸附東漢,開啟了鮮卑與東漢的軍事合作。由此成為東漢“以夷制夷“戰略的核心力量,其“大都護“封號雖為東漢邊郡太守冊封,卻賦予了鮮卑合法劫掠匈奴的權力。

與東漢的軍事同盟使鮮卑獲得先進裝備與穩定財源,戰斗力超越草原諸部,為后續兼并匈奴余部提供了物質基礎。

繼偏何之后,東部鮮卑另外兩個部落首領于仇賁與滿頭二人親赴東漢都城洛陽進貢。

建武三十年(公元 54年)正月,洛陽南宮德陽殿內,于仇賁和滿頭兩位部落首領率領的鮮卑使團伏地行禮。光武帝劉秀親手將金印紫綬授予于仇賁,銀印青綬賜予滿頭,身后侍臣展開賞賜清單:赤車參駕、錦繡繒布二十車、黍米千斛。這是鮮卑首次以“種人“(部落聯盟)身份到東漢都城朝拜進貢,打破了東漢“邊郡主導“的羈縻傳統。將鮮卑納入東漢“諸侯-天子“的政治體系。

于仇賁被封為“王“,滿頭為“侯“,其部眾在遼西獲得與漢人雜居的權利。

于仇賁、滿頭返回部落后,將金印紫綬供奉于部落圣山,宣稱“獲漢天子授命“。此次冊封使于仇賁、滿頭的地位超越一般部落酋長。

東漢允許鮮卑在遼東、上谷設“胡市“,免稅交易鐵器與戰馬,使鮮卑經濟收入的 40%來自漢朝賞賜。

此后,鮮卑與東漢軍事合作的規模越來越大。

章和元年(公元 87年)春,鮮卑與南匈奴、丁零組成的聯軍在稽落山集結。

由東部鮮卑三大部(慕容、段部、宇文)的首領組成“戰議庭”,推舉段部大人日律推寅為總指揮。段部大人日律推寅指著地圖上的北匈奴單于庭說:“漢朝探子已探明,優留單于正在左地游牧。“此時的鮮卑騎兵已裝備漢朝環首刀與匈奴復合弓,通過互市獲得的馬鐙讓騎兵在馬上如履平地。

聯軍分三路突襲:偏何部五萬騎直撲單于庭,慕容部包抄左翼,宇文部截斷西逃路線。

當鮮卑騎兵抵達時,匈奴斥候還在烤火,優留單于倉促集結的衛隊在鐵蹄下崩潰。鮮卑戰士剝優留單于之皮以為戰鼓,懸其首于旗桿。

這場戰役觸發北匈奴內亂。永元十年(公元 98年),五十八個部落二十八萬人南下降漢,殘余勢力西遷中亞。鮮卑迅速接管漠北,將匈奴余部編為“別部”,“匈奴余種留者尚有十余萬落,皆自號鮮卑”。

斬殺優留單于終結了匈奴對草原四百年的統治,鮮卑接收十萬余落匈奴降眾,人口激增三倍,正式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鮮卑主導時代。

永元三年(公元 91年),東漢大將竇憲北伐匈奴于金微山(阿爾泰山)的消息傳來時,鮮卑已占據漠北核心區。拓跋部在呼倫貝爾草原設立“別部“管理匈奴降民,規定每百頭牲畜繳納一頭“百一稅“;慕容部在遼西修建“龍城“,將漢式宮殿與鮮卑氈帳并立;宇文部則吸收匈奴“單于“制度,改稱為“大人“。

經濟上,鮮卑控制的“草原絲綢之路“東段繁榮一時:通過寧城胡市,匈奴的皮毛、漢朝的鐵器、高句麗的綢緞在此流轉。

從建武二十五年(49年)偏何歸附,到永元三年(91年)占據漠北,鮮卑用四十年完成了從邊緣部族到草原霸主的蛻變。

作為東漢“雇傭軍“,鮮卑獲得鐵器與財源,戰斗力超越匈奴;

通過朝貢與互市,吸收漢朝官僚體系與匈奴部落制度,形成混合政體;

收容匈奴降眾、與漢人雜居,使鮮卑從單一民族演變為多民族共同體。

公元107年東漢爆發羌人起義,羌亂持續達12年之久,直接導致府庫空虛,北疆防務壓力劇增,亟需借助鮮卑力量制衡匈奴殘余與烏桓叛亂。而鮮卑在吸納匈奴余部后,勢力已擴展至西拉木倫河流域及遼西走廊,形成“分土而治“的部落聯盟。

正是在這個時候鮮卑大人燕荔陽率 120部到洛陽朝貢。燕荔陽獻上北匈奴首級、東胡骨器等貢品,東漢漢安帝給予了燕荔陽突破常規的冊封:燕荔陽獲封“鮮卑王“,成為東漢承認的“外諸侯“。賜予的“赤車參駕“(四馬彩繪車),象征鮮卑王與東漢諸侯王享有同等的禮儀地位。

同時,為強化控制,東漢在寧城(今張家口)設“南北兩部質館“,要求 120部各遣質子入居。質子學習《孝經》《論語》,接受漢式禮儀訓練。東漢工匠在質館附近設立冶鐵作坊,鮮卑質子可觀摩淬火工藝。

朝貢后,東漢與鮮卑簽訂新協議:將歲賜制度化:除原有“青徐二州歲錢二億七千萬“,另增鐵器五千件、繒帛萬匹;開放遼東、上谷“胡市“,鮮卑交易免稅,且可優先換取中原的弩機、馬鞍等戰略物資。

燕荔陽以“鮮卑王“身份整合東部鮮卑各部,設立“左賢王““右賢王“等官職,模仿漢制建立官僚體系8。其部落聯盟從“分土而治“轉向“王-侯-大人“三級結構。

此次朝貢之后,鮮漢軍事聯盟升級:鮮卑需按約定,每年派遣騎兵三千聽從邊郡調遣,成為東漢東北邊防的主力。永初三年(109年),燕荔陽部配合度遼將軍梁慬擊敗南匈奴薁鞬日逐王,斬獲千余人,東漢賜其“率眾王“印綬,進一步強化軍事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南京市| 张掖市| 隆子县| 璧山县| 德清县| 广西| 英德市| 宜春市| 化德县| 都昌县| 大化| 怀宁县| 葫芦岛市| 金川县| 武城县| 霸州市| 山丹县| 河间市| 都昌县| 邓州市| 唐海县| 平和县| 哈尔滨市| 临颍县| 菏泽市| 南阳市| 阜阳市| 佛学| 抚顺市| 阿鲁科尔沁旗| 当阳市| 杨浦区| 迭部县| 双峰县| 清水河县| 乃东县| 永春县| 车致| 福建省|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