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1 刑法解釋,朝著良善進行

某省有一個驚悚案件,一位女士上訪,手段極端。她的兒子被人殺害,她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不立案,結果她把兒子的人頭剁了下來,提著人頭進京上訪,你想一想,把人頭往信訪工作人員面前一擺,多么可怕。29

問題在于,她的行為構成侮辱尸體罪嗎?

侮辱尸體罪,是指以暴露、猥褻、毀損、涂劃、踐踏等方式損害尸體的尊嚴或者傷害有關人員感情的行為。

從形式上來說,她的行為符合侮辱尸體的構成要件。但要成立犯罪,還需要證明她實質上侵犯了法益。

侮辱尸體罪侵犯的法益是什么呢?有人說是公共秩序,畢竟它屬于《刑法》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一節的擾亂公共秩序罪。然而,公共秩序這個說法太過模糊,如果不歸結于某種具體法益,“公共秩序”一語就無法起到任何限縮刑罰權的目的,買票不排隊,隨地亂吐痰,說話不友好,似乎都侵犯了公共秩序。因此,侮辱尸體罪所侵犯的公共秩序,具體說來應該是對于尸體侮辱,強烈地冒犯了公眾情感。

為何會有這種冒犯呢?我思考了很久。

我最初認為,侮辱尸體罪侵犯的具體法益不是尸體的利益,而是遺屬的尊嚴。母親把兒子人頭給剁下來,是出于對兒子的愛,而非仇恨。雖然這是一種極端的愛,但這種愛并沒有踐踏遺屬的尊嚴,所以這種行為是法律應當寬赦的,不構成犯罪。然而,有同學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如果侮辱尸體罪侵犯的是遺屬的尊嚴,那侮辱親人的尸體豈不是不構成犯罪呢?比如張三從小母親過世,被父親帶大,父親嗜酒如命,一喝多就會毆打張三,張三受盡折磨。在張三高三的時候,父親也因喝酒導致酒精中毒而死。張三沒有心思參加高考,只能出來打工。因為沒有學歷,張三受盡世人歧視,生活非常艱辛。張三認為這一切都是父親害的,所以一次趁著酒勁,在一個電閃雷鳴之夜,把父親的尸體從墓穴挖出,用皮鞭猛抽尸體,發泄自己的憤怒。這種行為雖然沒有侵犯遺屬的尊嚴,但難道不也是對公眾情感的強烈冒犯,難道不構成侮辱尸體罪嗎?

直覺告訴我,張三的行為是構成侮辱尸體罪的。顯然侮辱尸體罪所侵犯的法益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遺屬的尊嚴。人類的尸體和動物的尸體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和情感沖擊是不一樣的。當你在路邊看到動物的尸體,你可能無動于衷,但是如果你看到人類的尸體,你不可能如此冷靜。人之尸體是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的印記,對尸體的尊重其實也是對這個曾經活著的人的尊重。因此,侮辱尸體罪所侵犯的法益依然可以歸結為對人的尊重,當人類的尊嚴被褻瀆,自然會對社會大眾造成強烈的冒犯。在割頭上訪案中,母親采取的極端行為不存在對人類尊嚴的褻瀆,很難對大眾情感造成強烈的冒犯,但張三鞭尸案則完全相反,他褻瀆了人類的尊嚴,強烈地冒犯了公眾情感,構成侮辱尸體罪是合理的。

這些案件提醒我們在進行刑法解釋時,一定要朝著刑法的目的去進行,法益作為入罪的基礎,倫理作為出罪的依據。一個表面上符合法條的行為不再理所當然被認為是犯罪,除非它侵犯了法益;一個侵犯法益的行為也不是想當然地被視為犯罪,除非它違反了倫理道德,如果一種行為是倫理道德所鼓勵的,那它絕對不是犯罪。

法律與道德的沖突

與割頭上訪案類似,有一個水葬母親案。28歲的農民工王某,其母猝死于出租房。拮據不堪的他,無力負擔上千元的火化費,含淚將遺體裝在麻袋,沉尸“水葬”。王某后以涉嫌侮辱尸體被刑拘。30

如果你是司法人員,忍心這么定罪嗎?法律不是機器,判決要符合法律,更要符合天理人情。法律跟道德的沖突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刑法解釋,來彌補法律跟道德良知的矛盾。法律一定要追求公平和正義,要朝著良善去解釋,而不是朝著邪惡去解釋。

正義真的存在嗎?

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這個世界上存在正義嗎?正義是人的發明還是人的發現?正義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有人認為正義是主觀的,只是人類的一種設計。如果你持這種觀點,或許你就根本性地否認了正義這個概念。

“人類社會有沒有正義”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爭論,早在古希臘柏拉圖的年代就探討過,在《理想國》一書中有三派鮮明的立場。

第一派,柏拉圖假蘇格拉底之口,認為正義是客觀存在的。

第二派,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強權即真理。

第三派持懷疑論,不知道有沒有正義,也許有,也許沒有,一直處于懷疑之中。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以非常嚴謹的邏輯,徹底地駁斥了相對主義。我認為正義一定是客觀存在的,至少從邏輯上,從經驗上,從類比上。

首先從邏輯上,當你認為一件事情不正義的時候,一定在邏輯上有一個反對面叫正義。如果沒有正義,那么你所說的不正義毫無意義。在邏輯上,相對主義所謂的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它的主張本身就是絕對的。

其次是經驗論,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不正義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是不是渴望正義概念的存在?大家注意到,人的所有感覺一定有所投射的客觀對象:我渴了,所以一定有水的存在;我餓了,所以也有食物的存在;甚至包括我有性欲也一定有欲望所指向的對象。那么人類為什么有對正義的感覺,因為一定存在一個正義所指向的對象,否則這種感覺從何而起?

最后是類比論,如果我們將正義類比為完美的圓。圓這個概念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是客觀的。雖然人所畫的所有圓都并非完美的圓,用任何儀器也畫不出一個完美的圓。但是“圓”這個概念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雖然看不到正義,但不代表“正義”這個概念不存在,它依然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法律要追求公平和正義,公平和正義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斷挑動著法律人的心弦,讓我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就叫做正義。

拋開邏輯論、經驗論、類比論,還有很多立場說明正義的客觀存在,比如認識論,很多人陷入了一種懷疑主義,認為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正義。

那我想邀請你來思考一個問題,大家的認識論來源于理性還是來源于相信?

懷疑主義當然有理性的成分,任何理論都要接受質疑,但是徹底的懷疑主義則是理性時代的詛咒,我們大多數人沒去過南極洲,但自然認為南極洲客觀存在。你也無法回到秦朝,但你會認為秦朝是存在的。如果你堅持一種徹底的懷疑主義立場,你所有的認識論都是不穩固的。理性不是唯一的認識論依據,我們人類所有的思考其實都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礎上。人類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對權威的相信,我們相信存在正義,而正義一定是客觀存在的。看見的不用相信,看不見的才用去相信。

對于懷疑主義,有一個問題值得反思:你用以懷疑的懷疑本身是否也值得懷疑呢?


想一想

攜帶火柴進入電影院,能不能解釋為攜帶易燃性物品進入公共場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正安县| 石首市| 沙田区| 滦平县| 疏勒县| 西安市| 开远市| 潍坊市| 平安县| 南靖县| 全南县| 金秀| 永济市| 佛山市| 邯郸市| 盐源县| 呼图壁县| 诸暨市| 监利县| 西贡区| 伊金霍洛旗| 方山县| 满洲里市| 平舆县| 宁南县| 金乡县| 工布江达县| 岳西县| 木兰县| 兰考县| 峡江县| 汉寿县| 伽师县| 威信县| 莱芜市| 玉山县| 利辛县| 望江县| 苏州市|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