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勵的心法
- 肖南
- 990字
- 2025-07-03 17:03:04
第1章 激勵的終極目標:可持續提高人才密度
人力資源從業者可能都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企業的剛需有兩個:一是招聘,二是激勵管理和績效考核。本書將通過分析卓越企業的激勵理念、方法和工具,專注地討論它們是如何應對和滿足這兩個剛需的。
企業的可持續激勵體系有沒有一個“萬能鑰匙”?答案在理念層面是肯定的,在方法和工具層面則需要因勢利導。我有這方面的深刻體會,會通過一些案例與你分享它們。
在思考企業的激勵管理和績效考核時,管理層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激勵和考核的終極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關鍵,因為根據得出的答案可以把企業分為三個等級:普通的企業;優秀的企業;卓越的企業。
正如管理界“三個石匠”的經典案例:有人問三個石匠分別在干什么。第一個石匠說:“我在討生活。”第二個石匠一邊揮動大錘一邊回答:“我在做全城最棒的石材切割。”第三個石匠抬起頭,眼睛里閃爍著充滿渴望的光芒,說:“我在修建大教堂。”
第一個石匠被短期需求驅動。他的主要關注點在于滿足當下的生活需求,為了謀生而工作。所以他是一名普通員工。
第二個石匠被自我認知驅動。他對自己的技術和技能感到自豪,并追求在石材切割方面的卓越表現。他的驅動力來自對自我成就感的追求。他是一名優秀員工,也許可以成為一名管理者。
第三個石匠被愿景驅動。他對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標。他將自己的工作與“修建大教堂”這樣一個宏大的項目聯系起來,其驅動力來自對參與創造令人敬畏的建筑和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渴望。他具備領導者的潛力和風范。
激勵和考核的終極目標大概也有三種:
1.制定一個獎金發放方案;
2.打造一套可以持續激勵每個人的體系;
3.在可持續激勵體系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的人才密度和優秀率,為客戶創造價值。
很顯然,選擇第一個答案就相當于選擇了普通企業的定位,這樣的企業是在制定一個激勵方案,而不是打造一套可持續激勵體系。選擇第一個答案的企業很可能每年都要重新思考如何激勵和考核員工。
選擇第二個答案的企業是優秀的企業,因為這個答案強調了可持續激勵的概念,是在打造一套可持續激勵體系。這套體系有財務指標,比如金錢和物質獎勵;也有非財務指標,比如對成就動機的激發。
第三個答案也許并不是企業一開始的選擇,而是企業經過大量的管理實踐及企業使命、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調整后逐步確定的一個選擇。如果沒有增加企業的人才密度和優秀率,企業將無法達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