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勵的心法
- 肖南
- 1005字
- 2025-07-03 17:03:07
第2章 激勵體系的根基:把握復雜管理問題的核心
不少企業在激勵方面陷入了激勵陷阱:激勵的不如被激勵的精,也就是說,管理者不如員工“精明”。
先來看個例子。美國的一個州立醫院制訂了一項計劃,即統計各醫生做心臟搭橋手術中患者死亡率數據作為衡量醫生業績的KPI,并把這一數據公開,供患者在選擇醫生時參考。這聽起來似乎很合理,可以激勵醫生提高醫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但是,實際執行這項計劃卻導致了更高的死亡率。因為對于這些醫生來說,降低自己履歷中的心臟搭橋手術死亡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拒絕為那些病情嚴重的患者動手術。所以很多醫生再也不愿意做心臟搭橋這種高風險的手術了。
再來看一個例子。網上一篇關于美國數學教育的文章《是誰奪走了美國人的數學能力?——美國百年數學戰爭演義》說,洛杉磯聯合學區曾實施了一項政策,將教師的績效與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掛鉤。結果就是,教師開始重點教授考試內容,而不是更全面的素質課程。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提高了,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下降了。我想這個例子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也給學校的教育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
回到本章開頭關于激勵陷阱的討論。這種情況表面看是信息不對稱導致“激勵的不如被激勵的精”,但是關鍵原因其實是企業沒有采用正確的激勵理念。在員工比管理者精明的激勵場景里,信息不對稱不是因為員工沒有充分分享信息的能力,而是因為其沒有分享的意愿,更深層的原因是,這種分享與他們有利益沖突。信息的充分分享,意味著某些機會可能會被“竊取”,這對他們通過達成個人KPI獲得獎勵是弊大于利的。由于企業采用的是基于個人KPI結果的激勵理念和方法,信息的過度分享只會導致個人收益被不斷稀釋。
那么,要怎么破解這種困局呢?接下來我將會詳細討論第1章提出的“一體兩翼”可持續激勵體系。其中“一體”的發現和運用離不開PMT思維模型,所以我會基于PMT思維模型的邏輯展開討論。
PMT思維模型是我在中金公司和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工作期間最重要的收獲之一。在這些行業的頭部企業里,不少優秀管理者都會有意無意地用PMT思維模型來思考和解決業務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它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管理思維模型,我們可以輕松把握復雜管理問題的核心,找到最優解決方案。
接下來的內容主要圍繞6個問題展開:什么是PMT思維模型?為什么要用PMT思維模型思考管理問題?如何用PMT思維模型思考管理問題?如何用PMT思維模型發現激勵陷阱?如何脫離激勵陷阱?什么是“一體兩翼”可持續激勵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