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Web3營銷作者名: (美)阿曼達·卡薩特本章字數: 1782字更新時間: 2025-07-03 17:07:54
Web1的出現,一場信息共享革命
20世紀90年代的突破性創新并不是飛行汽車,而是互聯網。被稱為互聯網的全球計算機網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但誕生后的幾十年間,它的主要用戶僅限于政府和大學的研究人員。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開始向公眾開放,并隨著萬維網的發明,實現了爆炸性增長。萬維網由一套用于創建和訪問包含文本、圖像和其他媒體的文檔(網頁)工具組成。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可以通往全球網絡上的其他文檔和資源的鏈接(超文本)。針對個人和商業計算機的圖形化網絡瀏覽器的發展,讓瀏覽萬維網中不斷增長的頁面變得越來越容易和有趣。像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互聯網通過將計算機連接成一個網絡,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成為信息共享和尋找志同道合之人的場所。一個由政府、企業、組織和個人網站組成的內容豐富且日益多媒體化的生態系統蓬勃發展起來,最初的網絡留言板和后來的個人博客為普通人提供了非常受歡迎的在線發布和交流平臺。
雖然20世紀90年代的網站遠比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要靜態化,互動性也要少,但這種被稱為Web1的技術范式使全球范圍內可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成倍增加,通過民主化的接入方式,交流和分享知識的門檻大大降低。網絡軟件具有幾乎無限的可擴展性,在理論上可以覆蓋數十億人口,而無需額外的前期人工或生產成本,這為舊金山灣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進一步鞏固了其全球技術中心的地位。該地區已經是半導體行業、個人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主要參與者以及斯坦福大學的所在地,也擁有了可支持互聯網公司發展的資本和技術敏銳性。毋庸置疑,Web1引發了一場信息革命。像其他夢想家一樣,我對類似《杰森一家》中的飛行汽車至今仍不存在的事實感到遺憾,但在富有見識的計算機科學家父親和神經科學家母親的鼓勵下,我勉強地接受了他們對比特世界的樂觀態度——他們都看到了電腦屏幕另一側的光輝未來。
互聯網的最初構建者是技術樂觀主義者,他們相信開放的網絡系統將揭示重要的社會和科學事實,幫助打破邪惡或不正當的人對權力的掌控?!捌毓狻睂⑹亲詈玫南緞?。他們希望互聯網成為一個發現真相和享受快樂的場所。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及其合作者在設計第一個互聯網架構時采取了哲學意義上的去中心化的方法。約翰·吉爾摩(John Gilmore)創辦了促進互聯網公民自由的非營利性組織——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他是與伯納斯-李同時代的早期網絡先驅。吉爾摩的名言是:“互聯網將審查視為破壞,并規避它?!?a id="wzyy_1_10" href="postscript2.xhtml#wz_1_10">1像BGP(邊界網關協議,允許IP地址解析到物理計算機)、TCP/IP(允許信息在這些計算機之間流動)和DNS(允許名稱解析到IP地址)這樣的協議都是為了去中心化而設計的。但是,伯納斯-李和其他人在面對企圖控制互聯網的惡意行為者時,并沒有設計去中心化的機制。事實上,現在BGP、DNS和其他關鍵的互聯網協議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政府的控制。早期的互聯網架構還存在著技術上的限制,不能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多個服務器存儲文件。
盡管存在這些問題,從其基礎架構到早期的內容,互聯網還是達到并超越了互聯網先驅們的期望。其中許多人與第一代黑客共享著烏托邦式的樂觀主義精神,這些黑客在萬維網出現之前很久就開始探索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系統(有時是惡意的,但通常不是)。1986年的《黑客宣言》(The Hacker Manifesto)設想了一個沒有邊界的比特世界,這個世界不受偏見和歧視的影響,是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任何擁有計算機和必要技能的人都可以為捍衛弱勢群體、對抗專橫權力的過度行為而戰。行政機構的衰敗官僚甚至不會使用文字處理器,黑客與這群空有其表和無知的人進行了對抗。他們有時入侵保險公司的數據庫,從匿名公司轉移資金,有時僅僅享用免費的長途電話。這些計算機極客及其精神的繼承者將不再作為黑客或灰客潛行于暗影中,而是作為新信息經濟的開發者繼續與他們的老牌對手較量,在開放的資本主義競爭中獲得最高薪的職位,并創辦非常賺錢的現象級初創企業。
事實證明,對Web1的原始精神構成真正挑戰的既不是企業人士,也不是政府代理人,而是其他互聯網創始人和他們所提出的讓互聯網更易用和更易營利的解決方案。與Web1開放、去中心化的技術架構相比,這一批創始人開發了封閉、圍墻花園式的互聯網平臺,以便讓普通用戶更容易訪問互聯網。諸如CompuServe、Prodigy,尤其是美國在線(AOL)等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甚至為數百萬常規用戶提供了通往互聯網的入口,它們實質上是Web1開放標準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