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乘帶著十二名士兵,正騎馬緩行。
前方,劉貴友領著五十名士兵開路。身后,張百戶率另外五十人緊緊跟隨。
他心中滿是無奈,這哪是護送,分明是押送。
自己的十三人都騎著馬,可對方除了劉貴友與張百戶,其余百名士兵全靠步行,速度慢得驚人,真不知何時才能抵達龍潭壩。
他想起清晨在六塘壩客棧門前,劉貴友說要親自護送時,那雙眼眸里藏著的不懷好意,至今仍讓他心頭警惕。
抬眼望去,龍潭山高大連綿的山體已漸漸清晰,前方恰是個分岔路口,左為大路,右是小徑。
昨晚,他已向客棧掌柜打聽清楚,從六塘壩到龍潭壩共七十里,其中穿過龍潭山的山路占了三十里。
那山路雖曲折卻不崎嶇,能騎馬而行。
山中另有一條小路,僅十余里,卻要穿林過谷,崎嶇難行。
馬千乘暗自盤算,自己一再強調有急事求見向族長,劉貴友卻執意帶兵護送,手下士兵個個凝神戒備,如臨大敵,莫非此行有詐?
他帶的都是訓練有素的白桿兵,在山林間穿行本就不在話下。
不如提議改走小路,試探一下對方的反應?
念及此,他拍馬上前追上劉貴友,說道:“劉把總,前面山路三十里,照這個速度,只怕天黑都到不了龍潭壩。不如改走小路,如何?”
劉貴友一愣,隨即不動聲色地回絕:“不可,小路崎嶇難行,欲速則不達。”
他昨晚收到舅舅的來信,得知舅舅已帶兵在前面山路的樹林里等候,自然不能讓這位馬公子隨意更改行程。
馬千乘抱拳道:“無妨,我等常走山路。我只想盡快見到向族長,還請劉把總代為看管馬匹,告辭!”
說罷勒轉馬頭,高聲下令:“聽令,下馬!”
十二名士兵立刻翻身下馬,馬千乘也跳下馬背,抄起白桿槍,便要帶著眾人離開大路,往右側的小路而去。
“且慢!”
劉貴友突然大喝一聲,手中大刀猛地舉起。士兵們立刻涌上前,將馬千乘等十三人團團圍住。
他冷笑道:“馬公子,這里是向氏地盤,豈容你任意妄為?”
見這陣勢,馬千乘心中暗叫不好,劉貴友分明早有準備,來者不善。
他不清楚這是向氏的意思,還是劉貴友自作主張。
雖說近年向氏與土司府來往斷絕,但雙方尚未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對方為何要如此對待自己?
他抬頭看向劉貴友,問道:“劉把總,你這是何意?”
事已至此,劉貴友也不再掩飾:“向氏少族長正在前面相候,本把總奉命押送,馬公子不必做無謂抵抗!”
馬千乘心中一動,向氏少族長,正是自己的舅舅向承宗。
他認識的向氏族人不多,只有外公向明德、舅舅向承宗、表妹向英姿,以及土司城向府的一些家將。
可瞥見劉貴友臉上那副幸災樂禍的陰笑,他又不禁遲疑:若真是舅舅在前面等候,倒還好說,可萬一不是呢?
山路狹窄,一旦被堵在其中,只怕插翅難飛。
絕不能冒險!
眼下尚不知劉貴友等人的目的,但看這情勢,對方定然不懷好意。不如先從小路逃入山林,待確認真是舅舅來了,再出來相見也不遲。
他悄悄給十二名士兵的小隊長遞了個眼色,隨即對劉貴友道:“劉把總,我只想見向族長,沒興趣見其他人。還請讓開,我們要走小路!”
劉貴友冷笑:“由不得你!若不配合,就把你們綁起來!”
他帶了百名士兵前來,壓根沒把對方十三人放在眼里。
“列陣!”馬千乘大喝一聲。
十二名士兵立刻上前,列成鴛鴦陣,將他護在中央。
劉貴友大笑:“一個破陣,能成什么氣候?兄弟們,把他們拿下!”
百名士兵齊聲吶喊著涌了上來。
一時間,呼喊聲、兵器撞擊聲、痛呼聲交織在一起。
一刻鐘后。
劉貴友滿臉駭然,自己的士兵已是東倒西歪,七八十人倒在地上,捂著手足哇哇大叫,剩下的一二十人,遠遠圍著不敢上前。
對方顯然留了手,沒下殺手,否則他這些倒在地上的手下,怕是早已沒命。
這究竟是什么陣法?又是怎樣的軍隊?
他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戀戰,立刻大叫:“撤!”
隨即揮鞭策馬,朝左邊的山路飛馳而去。
張百戶帶著那些沒受傷的士兵,也連忙跟了上去。
馬千乘并未追趕,帶著手下士兵,快步沿著右側的小路鉆進了山林。
......
半炷香后,向承宗率領大隊人馬抵達分岔路口。
此時,那些受傷的士兵已包扎好傷口,正坐在樹下歇息。
向承宗先命士兵警戒,自己則走向傷兵,細細詢問他們遇襲的經過與敵人的去向。
方才,劉貴友帶著十來個殘兵奔來時,那副狼狽模樣,讓他心頭一震。
待聽完劉貴友的講述,他更是難以置信,馬千駟僅憑十二人列陣,竟能將百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土司府何時有了這般強悍的戰力?
直到親耳聽過傷兵的復述,又查驗了他們的傷口,他才不得不信。
這支小隊配合默契、戰力驚人,出手更是又快又準,專挑對手手足招呼。
向承宗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若對方痛下殺手,這百名士兵恐怕早已死傷慘重,潰敗得更快。
他心中疑竇叢生:馬千駟帶著這般恐怖的小隊前往龍潭壩,究竟意欲何為?
真如他們所說,是為了見英姿?
十八年前,他受父親所托,帶著英姿前往古城壩,在城中負責與馬氏聯絡和制訂合作方案。
那段時日,靠著土司府的扶持傾斜,向氏得以迅速壯大。
可惜好景不長,五年前姐姐向彩鳳突然過世,他怒闖土司府,大鬧一場后憤然離去,女兒向英姿卻執意留下,直到去年才回到龍潭壩。
馬千駟對女兒的糾纏,他早看在眼里。
以那小子的性子,追來龍潭壩,倒也合乎情理。
可萬一他另有所圖呢?莫非是想刺殺族長?
一念及此,向承宗驚出一身冷汗。
他連忙傳令集合隊伍馬匹,連同土司府那十三匹,共得三十八匹。
隨即命劉貴友帶領三十七名勇士,備足弓箭,騎馬趕往一線谷,務必在谷口列陣,將土司府的人堵在谷外,自己則隨后趕到。
一線谷是龍潭山的一處險要山谷,兩側懸崖峭壁,谷中僅容一條小路通過,正是前往龍潭壩的必經之地。
劉貴友深知事態緊急,自己先前的疏忽,險些給家族埋下大患,當下不敢有絲毫怠慢,點齊人馬便火速出發。
他對龍潭山地勢了如指掌,策馬奔過一段山路后,便下令下馬,將馬匹拴在林中,帶著眾人翻過一座山,趕往一線谷。
不多時,他們已抵達谷口。
此處位于兩座大山之間,僅寬十尺,兩側盡是峭壁。
劉貴友立刻指揮眾人砍樹搬石,將谷口堵死,隨后帶人悉數隱蔽在障礙物后,警惕地注視著谷外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