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登泰山感懷】寬韻

岱宗雄峙接蒼天,萬壑千巖入望煙。

百桃隱處山巔古,何處尋蹤覓仙緣。

莫嘆蓬瀛遙可接,當憐赤縣盡堯天。

登臨莫負山河壯,一片丹心照宇寰。

賞析:

這首《登泰山感懷》以泰山為依托,融寫景、抒情、言志于一體,既繪山河之壯,又寄家國之思,章法謹嚴而意韻深沉,可從“景、情、意”三層細品其味:

一、起筆繪景:以雄奇開篇,立泰山之魂

首聯“岱宗雄峙接蒼天,萬壑千巖入望煙”,以“岱宗”直呼泰山,既顯古雅,又點出其“五岳之首”的尊崇地位。“雄峙接蒼天”以“雄峙”寫山勢巍峨,“接蒼天”拓開高遠之境,寥寥數字便勾勒出泰山拔地通天的氣勢;“萬壑千巖入望煙”則轉寫俯瞰之景,千峰萬壑籠罩在迷蒙煙靄中,既見山之深邃,又含遠眺時的蒼茫感。兩句一仰一俯,一顯一隱,既寫盡泰山“雄”與“幽”的特質,又暗寓華夏山河的厚重氣象——泰山作為文明象征,其“雄峙”之態恰是民族精神的隱喻。

二、承轉由幻入實:從尋仙到憐世,轉得自然

頷聯“百桃隱處山巔古,何處尋蹤覓仙緣”,承首聯之景,由實入虛。“百桃隱山巔”本是縹緲傳說,詩人以“山巔古”襯仙境之幽,又以“何處尋”起疑問,似在悵惘仙境難覓。此聯既應合了“覓仙緣”的遐想,又為頸聯的轉折埋下伏筆——仙境縱好,終是虛幻。

頸聯“莫嘆蓬瀛遙可接,當憐赤縣盡堯天”,筆鋒陡轉。“蓬瀛”承“仙緣”,仍指仙境,“莫嘆”二字宕開一筆,不再糾結于仙境遠近;轉而以“當憐”收束,聚焦“赤縣”(華夏代稱)與“堯天”(喻太平盛世),將目光從虛渺的仙境拉回人間。這一轉,既是情感的遞進(從悵惘到珍視),更是主題的深化:泰山之游,不僅是賞景尋仙,更是對家國盛世的體察與熱愛。“赤縣盡堯天”六字,以典故凝縮對故土的深情,比原句更顯具體而厚重。

三、收束言志:以丹心映山河,合得有力

尾聯“登臨莫負山河壯,一片丹心照宇寰”,收束全詩,直抒胸臆。“山河壯”呼應首聯“岱宗雄峙”“萬壑千巖”,將泰山之壯拓展為整個華夏山河的壯闊;“莫負”二字含擔當之意,登山者不僅是觀者,更是守護者、傳承者。

“一片丹心照宇寰”以“丹心”明志,將個人情懷與天地宇宙相連——愛國之心不僅局限于一時一地,更要光照四方,既顯胸襟之闊,又表信念之堅。此句與頸聯“赤縣盡堯天”形成呼應:前者贊家國之盛,后者立報國之志,一贊一立,讓愛國情懷既有依托,又有力量。

全詩以“登泰山”為線索,循“繪景—寄幻—轉實—言志”的脈絡,將泰山的自然雄奇、仙境的縹緲遐想與家國的深沉情懷熔于一爐。語言凝練而意象鮮明,“岱宗”“赤縣”“丹心”等詞既含古意,又顯真情,終以“山河”與“丹心”的對照,讓個人登高之感升華為對民族、對家國的赤誠之愛,余韻悠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和平区| 瓦房店市| 沙雅县| 介休市| 泾源县| 宜兴市| 舒城县| 桃园县| 耒阳市| 延吉市| 大姚县| 丰台区| 措勤县| 沙河市| 永春县| 甘谷县| 民和| 安仁县| 凤山县| 奇台县| 宿迁市| 萍乡市| 淮滨县| 丁青县| 青海省| 五寨县| 西乌珠穆沁旗| 剑河县| 江永县| 招远市| 登封市| 丹阳市| 五寨县| 泸州市| 汶上县| 洮南市| 玉屏| 疏勒县| 许昌市|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