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李義詩集50
- 李義逐日
- 1571字
- 2025-08-16 00:39:12
【梅嶺春懷】
紫金山麓綻新姿,梅影搖風落鬢絲。
花搖情千散,百里盡香河。
石城舊夢凝詩卷,鐘阜春聲入戰旗。
護花人植三年綠,賞景童吟萬古詞。
莫嘆香花隨逝水,情根深種自成河。
賞析:
《梅嶺春懷》賞析
這首詩以南京梅花山(紫金山麓)的春景為脈絡,融花之清雅、情之綿遠、史之厚重與理之深邃于一體,借“花搖情散”的意象起興,在梅影香河間鋪展對家國的眷戀,于“舊夢詩卷”與“情根成河”的對照中,道出“家國情懷因代代深植而永續”的深刻感悟,字間藏著芬芳與堅韌的交響。
首聯鋪境:梅嶺春景,柔中藏韻
“紫金山麓綻新姿,梅影搖風落鬢絲”開篇即勾勒梅花山的春日清雅。“紫金山麓”點明地點,“綻新姿”寫梅花初綻的生機,賦予山巒以鮮活的春之氣息;“梅影搖風”繪動態之美——梅花在風中輕擺,疏影橫斜,而“落鬢絲”更添細膩觸感:花瓣或暗香輕拂鬢發,將自然之美與人體感知相連,溫柔中藏著歲月的溫情。首聯以“新姿”的鮮活對“搖風”的輕柔,以“山之靜”對“花之動”,讓梅花山的春景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成為觸動心弦的情感媒介,為全詩奠定“景中含情、清雅中藏深情”的基調。
頷聯凝情:花搖情散,香河萬里
“花搖情千散,百里盡香河”承續首聯的花景,將情感推向具象化的高潮,是全詩的意象核心。“花搖情千散”以花喻情:梅花在風中搖曳,花瓣輕落如千萬縷情感四散彌漫,這里的“情”既是對梅花之美的欣賞,更是對這片山河、這個家國的眷戀與熱愛;而“百里盡香河”則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可感的意境——千萬縷情感最終凝聚成馥郁的“香河”,香飄百里,讓無形的情懷有了香氣、有了流動的形態。這一聯虛實相生:“花搖”是實景,“情散”是虛寫;“香河”是想象,卻因“花”的芬芳而顯得真切。它讓愛國之情從宏大的概念,化為“可嗅、可感、可流”的具體存在,溫柔卻綿長。
頸聯溯傳:史脈永續,守護承情
“石城舊夢凝詩卷,鐘阜春聲入戰旗”筆鋒轉向歷史縱深,勾連南京的文脈與風骨。“石城”是南京的古稱,“舊夢凝詩卷”寫這座古都承載的千年記憶——文人墨客的題詠、朝代更迭的故事,都凝結在詩卷般的歷史中;“鐘阜”即紫金山,“春聲入戰旗”則藏家國抗爭的記憶:山間的春風曾吹拂過保家衛國的戰旗,春聲里既有自然的生機,更有民族的堅韌。兩句從“文”與“武”兩面,道盡這片土地的厚重。
“護花人植三年綠,賞景童吟萬古詞”轉而寫當下的傳承。“護花人”是守護梅花、守護山河的普通人,他們年復一年植樹添綠,用日常勞作延續自然之美;“賞景童”是后輩,他們吟誦著流傳千古的詩詞,讓文化與情懷在稚嫩的聲音中傳承。從歷史的“詩卷戰旗”到當下的“植綠吟詞”,情感的接力從未中斷,讓“情”在守護中扎根,在傳承中生長。
尾聯明理:情根深種,江河不息
“莫嘆香花隨逝水,情根深種自成河”收束全詩,以對比點出核心哲理,余韻悠長。“香花隨逝水”點出自然的規律:梅花會凋零,繁花會隨流水逝去,如同個體的情感或許短暫;但“情根深種自成河”給出答案:只要對家國的“情根”深深扎根在每個人心中,代代相傳,千萬人的點滴情感便會匯聚成綿延不絕的“香河”,超越時光的流逝。這里的“情根”是熱愛、是守護、是傳承;“自成河”是情感的匯聚,更是家國精神的永續。哲理昭然:家國情懷的珍貴,不在一時的熱烈綻放,而在“深種”的堅持與“匯聚”的力量——正如梅花會謝,但香河長流;個體的情感或許細微,卻能在代代相傳中滋養山河、溫暖家國。
全詩以梅花為媒,從“梅影搖風”的清雅,到“香河百里”的情濃,從“石城舊夢”的史重,到“情根成河”的理真,將自然之美、歷史之重、傳承之責與愛國之情熔于一爐。沒有激昂的吶喊,卻在“落鬢絲”“植新綠”的細微處見深情;沒有空洞的抒情,卻讓“花搖情散”“香河成河”的意象自帶溫度。最終在“情根深種”的哲思里,讓愛國之情既有梅花的芬芳,又有江河的綿長,道盡“家國之愛,始于心,成于行,久于傳”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