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黃山獻日】

天都峰上接蒼旻,松濤卷霧洗征塵。

手入云端欲摘日,獻給家國一佳人。

石痕曾刻千年墨,苔徑猶存萬代春。

守山翁嫗添新綠,登峰赤子續清芬。

莫嘆高天摘日難,寸心培得山河潤。

賞析:

《黃山獻日》賞析

這首詩以黃山天都峰的雄奇為背景,融自然之峻、豪情之熾、歷史之厚與哲理之真于一體,借“摘日獻家國”的奇絕想象起興,在松濤云海間鋪展對山河的眷戀,于“千年墨痕”與“寸心培潤”的對照中,道出“家國之美成于點滴堅守”的深刻感悟,字間藏著赤誠與務實的交響。

首聯鋪境:天都雄姿,霧洗塵心

“天都峰上接蒼旻,松濤卷霧洗征塵”開篇即勾勒黃山天都峰的高遠與清曠。“蒼旻”指蒼天,“接蒼旻”三字盡顯天都峰直插云霄的雄姿,將山體與天際相連,賦予其“上通天地”的壯闊氣象;“松濤卷霧”繪動態之景——山風拂過松林的濤聲與翻騰的云霧交織,如同一雙無形的手“洗征塵”,既寫山霧滌蕩山間塵埃的實景,又暗喻登高者在此間洗去俗務煩擾,心境歸于澄澈。首聯以“峰之高”對“霧之柔”,以“松濤之動”對“征塵之靜”,讓黃山的自然之奇不僅是視覺景觀,更成為承載心境與情懷的載體,為全詩奠定“景中寓情、高峻中藏赤誠”的基調。

頷聯凝情:摘日獻家,豪情寄意

“手入云端欲摘日,獻給家國一佳人”承續首聯的高遠意境,以奇絕想象將情感推向高潮,是全詩的靈魂所在。“手入云端摘日”突破現實邊界,以夸張的筆法寫對家國的熾熱深情——仿佛伸手即可觸達云端,將象征光明與希望的太陽摘下;而“獻給家國一佳人”的比喻更顯妙思:將“家國”比作令人珍視、值得守護的“佳人”,既含對山河故土的眷戀與贊美,又藏“愿以赤誠護其美好”的溫柔擔當。這一聯虛實相生:“摘日”是浪漫的豪情,“獻佳人”是真摯的情感,將抽象的愛國情懷化為可感的“摘日獻贈”之舉,讓“愛”不再空泛,而有了具體的寄托與溫度。

頸聯溯傳:千年墨痕,萬代傳承

“石痕曾刻千年墨,苔徑猶存萬代春”筆鋒轉向黃山承載的歷史與生機,勾連古今。“石痕刻墨”指向黃山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石刻,那些留在巖石上的筆墨,是文化的印記,更是千年文明的沉淀;“苔徑存春”則寫自然的生生不息——布滿青苔的小徑雖歷經歲月,卻始終孕育著春天的生機,暗喻山河與文明的永續傳承。

“守山翁嫗添新綠,登峰赤子續清芬”緊承歷史,轉向當下的守護與接力。“守山翁嫗”是山野間默默耕耘的老者,他們添種新綠,用日常勞作守護山河;“登峰赤子”是心懷赤誠的后輩,他們登臨峰頂,延續著先輩留下的“清芬”(既指自然的清香,也指精神的芬芳)。兩句從“歷史遺存”到“當代行動”,道盡家國之美從不只靠天賦,更靠代代相傳的守護與耕耘。

尾聯明理:寸心培潤,真意歸處

“莫嘆高天摘日難,寸心培得山河潤”收束全詩,回應“摘日”的豪情,點出核心哲理,讓情感落地生根。“摘日難”直言浪漫豪情的不易實現,卻以“寸心培潤”給出答案:真正讓家國如“佳人”般美好的,并非遙不可及的“摘日壯舉”,而是每顆“寸心”的點滴付出——老者添綠的辛勞,赤子傳承的真誠,普通人對山河的珍視與守護,如同細雨潤田,終將讓山河常綠、家國常春。這里的“寸心”是務實的行動,“山河潤”是美好的結果,哲理昭然:愛國從不是空洞的豪情,而是融入日常的堅守;家國之美,從來成于細微處的耕耘,而非空想的高遠。

全詩以黃山的“高”喻情懷的“熾”,以“摘日”的浪漫起興,以“石痕苔徑”的歷史為脈,以“翁嫗赤子”的行動為證,最終落于“寸心培潤”的哲理。沒有激昂的口號,卻在“松濤卷霧”“苔徑存春”中見山河之美;沒有直白的說教,卻讓“摘日之豪情”與“培綠之寸心”形成對照,道盡“家國之愛,始于仰望,成于行動”的真諦。黃山的云海依舊翻涌,而那些默默培護山河的“寸心”,正是讓“家國佳人”永葆青春的底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和田市| 平泉县| 榆中县| 集贤县| 开化县| 新宁县| 罗甸县| 慈利县| 巩义市| 盱眙县| 乐亭县| 水城县| 东丰县| 鹤山市| 饶河县| 吴旗县| 华容县| 达日县| 始兴县| 化州市| 西畴县| 梅州市| 准格尔旗| 温宿县| 彰武县| 莒南县| 寿阳县| 临湘市| 华池县| 平利县| 甘南县| 沂源县| 陆河县| 蓬莱市| 浦东新区| 牟定县| 佛冈县| 广水市| 乐安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