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二郎,你究竟還想要什么?
- 家父唐玄宗:從玄武門之變開始
- 法拉利沒手感了
- 2091字
- 2025-08-22 12:11:26
三日光陰,于昏迷者不過一瞬,于博弈者卻漫長如年。
興慶殿內,藥香混合著沉水香的氣息,試圖掩蓋那若有若無的血腥與權力更迭帶來的肅殺。李隆基的眼皮顫動了幾下,艱難地睜開,視線由模糊逐漸清晰。
映入眼簾的,是雕龍畫鳳的床頂,以及守在榻邊的三人:太子李瑛、內侍監高力士,以及一身素凈道袍、卻難掩絕色容光的太真娘子楊玉環。
“陛下!您醒了!”高力士首先察覺,聲音帶著驚喜與如釋重負,連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將李隆基扶起些許,在他身后墊上軟枕。
楊玉環亦上前,眼中含著真切的水光,輕聲道:“大家,您可算醒了,真真是嚇壞妾身了。”她手中端著一杯溫水,細心喂到李隆基唇邊。
李隆基就著她的手啜飲了幾口,干澀刺痛的喉嚨稍得緩解。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一直沉默站立、此刻才上前一步的李瑛身上。
李瑛面色平靜,從楊玉環手中接過一只溫熱的藥碗,碗中是濃黑的湯藥。
“父皇,您昏迷了三日,先用藥吧。”李瑛的聲音平穩無波,他坐在榻邊,親手執起玉匙,舀起一勺藥汁,送到李隆基唇邊。
李隆基沒有立刻張嘴,只是用一雙渾濁的眼睛,死死盯著李瑛,仿佛要透過這副平靜的皮囊,看穿他內心的一切。殿內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
高力士見狀,連忙陪著笑打破僵局:“陛下,您昏睡的這三日,太子殿下憂心不已,幾乎是晝夜不離地守候在榻前,親自嘗藥、伺候湯水,孝心可昭日月啊……”
“孝心?”李隆基猛地開口,聲音沙啞卻帶著冰冷的嘲諷,他揮手打偏了李瑛遞過來的藥匙,幾滴藥汁濺落在明黃的錦被上,暈開深色的污漬,“好一個孝心,在朕的千秋誕辰之上,當著朕的面,殺了朕的兒子、他的親弟弟,這就是他的孝心?!”
李瑛動作頓住,緩緩放下藥碗。
他起身,后退兩步,撩起衣袍下擺,端端正正地雙膝跪倒在龍榻之前,背脊卻挺得筆直。
“父皇明鑒!”李瑛的聲音抬高了少許,帶著堅決,“忠王李亨,勾結奸相李林甫,收買安祿山舊部刺客,于千秋節當日,埋伏于花萼樓,欲置兒臣于死地。“
“人證物證俱在,安慶緒臨死前當眾指認,無數將士、百官皆可作證,此二人,今日敢為權位謀殺親兄、當朝儲君,他日難保不會利令智昏,為了那至尊之位,弒父殺君!”
“此等狼子野心、悖逆人倫之徒,兒臣身為太子,為國本計,為社稷安,豈能容其繼續存于世間,禍亂朝綱?!”
他抬起頭,目光毫不避讓地迎上李隆基憤怒而冰冷的視線:“兒臣所為,非為私怨,實為肅清朝綱,鏟除奸佞,更是為了……保護父皇您的安危!”
“保護朕?”李隆基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猛地咳嗽起來,咳得臉色漲紅,楊玉環和高力士連忙為他撫背順氣。
好一會兒,他才喘著粗氣,指著李瑛,厲聲反問道,“那你呢?!李瑛!你殺了你的親弟弟,清除了你最大的政敵,下一步是不是也要為了這皇位,將朕這個礙眼的老父也一并殺了,咳咳咳……”
劇烈的咳嗽再次打斷了他的話。
那日李亨溫熱的鮮血濺在臉上的觸感,那生命在眼前瞬間消逝的驚恐,以及李瑛射箭時那冰冷決絕的眼神,如同夢魘般纏繞著他。
平心而論,李亨的愚蠢和最后的瘋狂挾持,確實讓他暴怒失望,但那種暴怒,隨著李亨的死亡和李瑛的全面勝利,迅速轉化為了對李瑛這個勝利者更深沉的忌憚、恐懼乃至妒忌。
這個兒子太能干,太精明,運氣好得不像話,身邊聚集的人才越來越多,若他真登上帝位,史書工筆,會不會將他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都比了下去?
李瑛跪在地上,聽著父親誅心般的質問,臉上卻露出一絲冷笑,他緩緩搖頭,聲音低沉卻清晰:“父皇,兒臣說過無數次,絕無篡奪皇位之意。兒臣這太子之位,監國之權,皆是父皇您當年金口玉言,名正言順所封。”
“兒臣自監國以來,夙興夜寐,不敢有絲毫懈怠,北拒吐蕃,西通商路,整頓吏治,安撫民生,自問上對得起祖宗江山,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從未有負父皇所托,未負監國之責,兒臣只想問父皇一句,兒臣究竟做錯了什么,要招致親生兄弟如此狠毒的暗殺?難道僅僅因為兒臣盡忠職守,便成了原罪嗎?”
“因為你有了帝王欲!”李隆基嘶聲吼道,仿佛要將心中不滿全部傾瀉出來,“你的眼神,你的手段,你籠絡的人心,無一不在告訴朕,你等不及了,你覬覦這張龍椅。”
“帝王欲?”李瑛仿佛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他猛地站起身,不再跪著,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榻上虛弱卻憤怒的父親,目光如炬,“父皇,坐在東宮之位上的太子,若沒有承繼大統、君臨天下的欲望,那還是太子嗎?”
“那是對父皇您的不忠,是對大唐江山的不負責任,難道父皇您當年身為臨淄王時,便從未有過龍飛九五之志嗎?”
“就算父皇的開元盛世彪炳史冊,史官也不會記載你這皇位是順位繼承的。”
“你……你放肆!”李隆基被戳中心事,氣得渾身發抖。
李瑛卻步步緊逼,聲音愈發強硬:“好,即便兒臣有帝王之欲。那請問父皇,北境兵權,是兒臣用涼州大捷、穩定河西換來的。”
“西域貿易,是兒臣力排眾議、重建秩序打通的,六部之中,愿意追隨兒臣的,是兒臣以國士之禮待之、以社稷之功吸引來的。”
“長安商業繁榮,稅賦充盈,是兒臣鼓勵工商、打擊豪強所得,兒臣所做一切,哪一件不是為了大唐國力強盛,國庫充盈,百姓安居?哪一件,不是為了鞏固我李氏江山?”
李隆基平復了一下心情,沉下臉來:“你也知道北方的兵權、西域的貿易、長安的商業都在自個手里邊了。”
他頓了頓繼續問道:“二郎,你究竟還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