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萬國來朝
- 家父唐玄宗:從玄武門之變開始
- 法拉利沒手感了
- 2091字
- 2025-08-21 12:22:06
金明門外,原本劍拔弩張、與東宮旅賁軍及金吾衛緊張對峙的龍武、神策兩軍精銳,在接到陳玄禮通過被釋放的傳令兵帶來的最后一道命令后,陷入了短暫的死寂。
將領們面面相覷,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與不甘,但軍令如山,尤其是來自陳玄禮這位宿將的親口指令,加之宮內喊殺聲已漸平息,皇帝陛下情況不明,繼續強行沖擊宮門已無意義,反而可能坐實叛軍之名。
最終,在一片壓抑的沉默和兵器不甘的碰撞聲中,這支原本用來“平叛”的精銳之師,如同潮水般緩緩退去,留下滿地狼藉和宮門外驚魂未定的百姓、使臣,以及嚴陣以待的東宮軍隊。
興慶宮內,兵變的陰霾尚未散盡。
太醫署最好的太醫已被火速召來,就在交泰殿旁的偏殿內,為昏迷不醒的李隆基緊急診治。
一番緊張的望聞問切后,為首的太醫令擦了擦額角的冷汗,向守候在外的李瑛及幾位重臣回稟:“啟稟殿下,陛下乃急怒攻心,氣血逆亂,痰迷心竅,以致昏厥。”
“脈象雖弦急,然根基未絕,暫無性命之憂。只是……陛下年事已高,此番打擊甚巨,何時能醒轉,醒后龍體能否康復如初……臣等實在不敢妄斷,需靜觀其變,精心調養。”
李瑛面無表情地聽著,目光掃過殿內龍榻上那個失去意識、仿佛一瞬間被抽走了所有精氣神的老人,心中快意十足,這老登智絕狠絕,機關算盡了一輩子反倒誤了自己性命。
他微微頷首,聲音平靜無波:“有勞太醫盡心救治。所需藥材,無論多珍貴,皆從內庫支取。沒有本宮手諭,任何人不得驚擾陛下靜養。”
隨即,他揮了揮手,一隊精銳的東宮旅賁軍士兵無聲上前,接管了偏殿內外所有防務,將這里變成了一座與外界隔絕的、安靜的牢籠。
另一邊,刑部官兵在李瑛心腹的監督下,開始迅速而高效地行動。
宰相李林甫及其核心黨羽、以及在方才混亂中查明曾積極參與謀逆的官員,無論品級高低,皆被當場拿下,剝去官袍冠帶,鐐銬加身,押往刑部大牢候審。
李林甫在被帶走時,并未掙扎,只是深深望了交泰殿一眼,最終化為一聲長嘆,頹然垂首。縱橫朝堂數十載的一代權相,就此轟然倒塌。
處理完這些緊急事務,張九齡整理了一下略顯凌亂的衣冠,趨步上前,對著李瑛深深一揖,面色凝重道:“殿下,宮內驚變雖暫息,然陛下昏迷不醒,此事絕難長久隱瞞。”
“眼下更棘手的是,各國使臣仍在宮門外等候召見。若讓其知曉宮內發生如此……如此駭人聽聞之事,恐損我大唐天威,淪為宇內笑柄,更恐周邊宵小之輩因此生出不臣之心。”
“當務之急,需盡快穩定場面,安撫使臣,將千秋節后續流程走完,以示我國本穩固,一切盡在掌控。陛下已然如此,這局面,非殿下主持不可,還請殿下速做決斷!”
李瑛聞言,臉上適時地露出極為難的神色,眉頭緊鎖,長長嘆息一聲,目光掃過周圍一眾驚魂未定、卻又眼巴巴望著他的文武百官,沉痛道:“張相所言,句句在理,皆是為國籌謀。然……方才諸位也都親耳聽到了,父皇在宴席之上,已當眾頒下旨意,免去了本宮監國之職。”
“如今父皇雖昏迷不醒,但口諭猶在,圣意已明。本宮身為人子,豈可因父皇病重,便違逆他清醒時的旨意,擅權主政?此非人子所為,亦非臣子之道啊。”
他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仿佛一個恪守孝道、謹守臣節、左右為難的儲君。
但在場的哪個不是人精?尤其是張九齡、李適之等太子心腹,立刻便領會了太子的深意。
張九齡立刻再次躬身,聲音提高了八度,帶著無比的懇切與鄭重:“殿下,此一時彼一時也,陛下當時或受奸臣蒙蔽,方有此旨。”
“如今奸佞伏誅,陛下又龍體欠安,昏迷不醒,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子殿下乃國之儲貳,監國日久,德才兼備,深孚眾望。”
“值此非常之時,正需殿下挺身而出,主持大局,穩定社稷,安撫萬邦,此非擅權,實乃為國為民,不得已而為之的忠孝兩全之舉,臣等,懇請殿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暫攝國政,待陛下龍體康愈,再行還政!”
“臣等懇請殿下暫攝國政。”李適之、以及方才那些出聲支持太子的官員,此刻也毫不猶豫地齊刷刷跪倒在地,高聲附和。就連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員,見大勢已去,太子掌控全局,也紛紛隨之跪下。
李瑛看著眼前跪倒一片的百官,臉上掙扎、猶豫之色變換良久,最終化作一聲嘆息:“唉……諸君……諸君這是將一副千鈞重擔,壓在本宮肩上啊,也罷,既然諸位臣工如此信任,為了大唐社稷安危,為了不負父皇重托,為了天下黎民百姓,本宮……便勉為其難,暫時代為處理國事。還望諸君如同往日輔佐父皇、協助本宮監國一般,同心同德,共渡難關。”
“臣等謹遵殿下諭令,必竭盡全力,輔佐殿下。”眾人齊聲應道,心中都暗暗松了口氣。
權力過渡,在一片看似被迫無奈、實則心照不宣的表演中,初步完成。
“高力士,”李瑛轉向一旁侍立、面色蒼白卻強作鎮定的老宦官,“傳本宮令,依原定儀程,宣各國使臣入宮覲見,不得有誤。”
“老奴遵命!”高力士躬身領命,立刻小跑著去安排。
不一會兒,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一支支穿著各異、代表著不同邦國的使團隊伍,懷著好奇、敬畏或許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秩序井然地再次進入興慶宮廣場。
雖然廣場已被迅速清理,但空氣中若有若無的血腥味,以及周圍甲胄森嚴、眼神銳利的士兵,依舊讓這些敏銳的外交官們感受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氛。
當他們看到巍峨的勤政務本樓上空無一人,而大唐的皇太子殿下獨自屹立在花萼樓觀禮臺上接受他們的朝拜時,這種異樣感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