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帝堯讓位記:我治水五十年,老百姓卻說“關(guān)我屁事”?
- 上古神話:文明的基因與響
- 稔灬銘
- 1688字
- 2025-08-25 08:14:35
前情提要:帝堯西巡無功而返,一路上又是遇仙又是遇怪,最后神仙丟下一句“天意不可違”就乘槎飛走了。堯老爺子回到平陽,水患依舊,心里那叫一個憋屈。轉(zhuǎn)眼十二年過去,洪水沒退,堯帝頭發(fā)倒白了不少。這回他決定北巡,順便考察民情——結(jié)果這一路上,彭祖偷偷祈壽、赤將子輿突然飛升、山戎族騎著駱駝到處跑,還有個擊壤老頭當(dāng)場唱反調(diào)……最后堯帝竟然直接想撂挑子讓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彭祖祈年:我不想成仙,只想活八百歲
帝堯回程路上,經(jīng)過嶓(bō)冢山。一大早,篯鏗(彭祖)溜達(dá)到一座神廟里偷偷占卜:“神明在上,我不想成仙,只想多活幾年——最好八百歲!”一卦下去,大吉。后來他果然活了八百歲,成為中國養(yǎng)生界第一IP。《莊子·逍遙游》曰:“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這老哥是真能熬啊!
二、柏成子高駕云來接:我雖遭劫,但還能飛
正走著,天上飄來一朵彩云,下來個神仙——柏成子高。赤將子輿問他:“你不是遭劫墜凡了嗎?咋還能飛?”子高笑笑:“小劫而已,修為還在。”《山海經(jīng)》里雖沒寫他,但這份瀟灑,倒是很符合《列子·黃帝篇》所謂“神凝者,乘云氣,御飛龍”的派頭。
三、渠搜國平叛:外交恐嚇比出兵好使
和仲從渠搜國回來報告:大夏國被中國威名嚇住,立馬慫了,叛黨跟著垮臺。帝堯心里暗爽:原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這么管用!《孫子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堯帝這波操作,堪稱上古版“外交震懾”。
四、北巡山戎:駱駝、氈房與打秋千的民族
帝堯北巡到山戎地界,看見一群人在那“打秋千”——原來是在練身體。又見駱駝背著重物慢悠悠走,和叔介紹說:“這獸耐寒耐饑,還能預(yù)知沙暴。”《史記·匈奴列傳》載:“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堯帝見的,正是華夏版“游牧民族初體驗”。
他們還住氈房、披羊皮、編發(fā)如蛇尾——一看就不是中原打扮。堯帝心說:這洪水逼得各族亂竄,天下真是越來越亂了。
五、赤將子輿飛升:洪崖仙人一聲喊,他就上了天
正走著,天上突然傳來一聲喊:“赤將子輿!戲演完了,還不歸位?”只見洪崖仙人乘青鸞而來,赤將子輿哈哈大笑,騰空而起,追他去了。《列仙傳》載:“洪崖先生,軒轅時已為仙”,堯帝身邊,真是藏龍臥虎。
六、尹蒲子論水患:地殼變動,我也沒辦法
帝堯找到尹蒲子,想請他出山。老先生直接潑冷水:“這水災(zāi)是地殼變動,北方抬高、南方降低,神仙來了也沒用!”《淮南子·覽冥訓(xùn)》曰:“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尹蒲子這話,堪稱上古版“地質(zhì)學(xué)分析”。
七、擊壤老人打臉:帝力何有于我哉?
帝堯微服私訪,聽見小孩唱:“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哎喲,這不是在夸我嗎?結(jié)果扭頭就看見個老頭一邊砸土一邊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擊壤歌》
堯帝當(dāng)場破防:我辛苦五十年,你卻說“關(guān)我屁事”?《帝王世紀(jì)》記載此事曰:“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沒想到這歌竟成了“上古躺平宣言”。
八、讓位子州支父:您來當(dāng)皇帝,我先治個病
堯帝郁悶壞了,跑去找老師尹壽,正好遇上隱士子州支父。堯帝直接說:“這皇帝我不干了,您來!”子州支父笑答:“我倒是想,但我有病要治,沒空上班。”《莊子·讓王》篇記載:“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這大概是歷史上最早的一場“禪讓碰瓷”事件。
史家銳評:
帝堯在位五十年,一路治水、訪賢、巡邊、讓位——看似勞心勞力,實則暗藏一場古代版“身份焦慮”。他既要面對天災(zāi)的無情,又要回應(yīng)民意的疏離,最后甚至想直接甩鍋給隱士。
而擊壤老人的那句“帝力何有于我哉”,看似傲慢,實則道出了上古政治的真相:最好的統(tǒng)治,是讓百姓感覺不到被統(tǒng)治。《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堯帝時代,顯然已接近“下知有之”的境界。
至于彭祖祈壽、赤將飛升、尹蒲論地、支父拒位——這些看似荒誕的情節(jié),恰恰說明:在堯帝的時代,神話與歷史尚未分家,治國與修仙可以同臺演出。而堯帝本人,既是君王,也是求道者,更是被百姓“懟”了還不敢發(fā)脾氣的圣主。
這才是中國上古史最迷人的地方:它既不完美,也不虛偽,反而真實得像個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