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帝堯西行怪談:治水不成反遇仙,一只怪鳥預言了天下大洪水?
- 上古神話:文明的基因與響
- 稔灬銘
- 1657字
- 2025-08-24 19:52:31
前情提要:帝堯老爺子為了治水真是操碎了心。中原大地一片汪洋,百姓流離失所,堯帝一邊罵共工“你干的這叫啥工程”,一邊親自帶隊西巡,考察災情。結果這一路上,怪事一樁接一樁:先是共工突然冒出來迎駕,接著又跳出個自稱“三十六歲”卻長得像三百歲的張果老,后來還撞見比翼鳥、舉父獸……這哪是考察水利,分明是走進了《山海經(jīng)》現(xiàn)場版!
一、共工迎駕:治水無功,反而邀功
帝堯剛要到船上,就看見共工孔壬帶著一隊人馬趕來迎駕。這位老兄治水多年,成績沒有,排場不小。一見帝堯,就開始匯報工作,說得天花亂墜,仿佛洪水是他家自來水,說關就能關。
帝堯心里明鏡似的,但也沒當場戳穿,只淡淡一句:“帶路吧,朕要去橋山。”《尚書·堯典》記載:“流共工于幽州”,說明他后來果然沒落個好下場——這都是后話了。
二、張果老登場:我今年三十六,我只是長得急
一行人走著走著,突然從山上蹦下來一位老神仙——不對,是小神仙。他說他叫張果,今年三十六,和帝堯同齡。但看那胡子那皺紋,說三百六都有人信。
帝堯問他:“這山為啥會變成湖?”張果老侃侃而談,說地底下是水、火、風三家斗地主,誰贏了誰就改地形。《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早就說過:“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說的就是這種地質變化。
更絕的是,張果老住在蝙蝠洞里,還美其名曰“修仙之人不講究”。后來帝堯封他個“侍中”——其實就是個隨身顧問,沒啥實權。帝堯心說:你這人神神叨叨的,我還是留個心眼吧。
三、黃帝陵前:堯帝默默許下什么愿?
到了橋山黃帝陵,帝堯齋戒沐浴,恭恭敬敬祭拜了一番。趴那兒半天不起來,心里肯定在念叨:“老祖宗啊,這水災咋整啊?給指條明路吧!”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沒想到幾百年后,他的子孫還在為同一片土地操心。
四、崇吾山上:一只眼睛一只翅膀的怪鳥出現(xiàn)了
登崇吾山一看,東北方向一片汪洋大海。帝堯正質問共工呢,突然天上掉下來半只鳥——真的只有一半!一只眼睛、一只翅膀、一條腿。緊接著又掉下來另一半,倆一合體,撲棱飛走了。
篯鏗大叫:“不好!這是蠻蠻鳥,《山海經(jīng)》里說過:‘見則天下大水’!”張果老卻抬杠:“是因為發(fā)大水它才出來?還是它出來了才發(fā)大水?”這問題堪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原文曰:“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得,文獻記載坐實了,這鳥確實不吉利。
五、赤將子輿采藥,反被怪獸“舉父”砸哭
這邊正討論鳥呢,那邊赤將子輿捂著肩膀跑回來了——原來他跑去采藥,被一種叫“舉父”(也叫夸父)的怪獸拿石頭砸了。土人說這獸長得像獼猴,脾氣暴,愛扔石頭,但一般不主動傷人。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有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瞧瞧,連扔石頭都寫進古籍了,這獸也是個有來歷的。
六、帝堯的沉默:天意難違,共工逃過一劫
帝堯本來想治共工的罪,但看見蠻蠻鳥之后,他改主意了。心想:這洪水是天災,不是人禍,怪共工也沒用。《論語》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老天爺要發(fā)脾氣,誰也攔不住。
于是共工僥幸逃過一劫——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也沒多久了。
七、百姓指路:新山新湖,地貌全變了
當?shù)乩习傩諢崆橹嘎罚f這兒是冢遂山,那兒是螞淵,南邊是窯之澤——都是這幾十年新冒出來的。帝堯一聽,心更沉了:這地形變得媽都不認識了,還治啥水啊?
《周易·坤卦》曰:“地道變盈而流謙”,大地默默改變著容貌,人類只能徒呼奈何。
史家銳評:
帝堯這次西巡,看似一路怪力亂神,實則暗藏深意。共工治水無功卻善作秀,張果老神秘莫測卻言之有物,蠻蠻鳥現(xiàn)身似兇兆卻暗合天機——這一切都說明:在那個時代,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還太渺小。
帝堯雖為天子,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他不罰共工,非因昏庸,而是深知洪水非一人之過;他接納張果老,非因迷信,而是愿聽逆耳之言。這就是圣王的格局——既敬天,又愛人;既明理,又容異。
而那只蠻蠻鳥,后來在《山海經(jīng)》里成了“比翼鳥”的別名,被后人浪漫化成了愛情象征——你看,歷史有時候就是這么幽默:當初預示災禍的怪鳥,最后成了秀恩愛的圖標。
改寫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