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陳龍的博士論文付梓出版,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遙想當年,他的導師佟新教授曾邀請我參加論文答辯會,介紹說陳龍撰寫了一篇非常精彩的勞工社會學論文。我拿到論文,讀后深感此言不虛。后來我還把他的論文拿到我在清華的學生圈里傳閱,鼓勵做勞工研究的學生們需以陳龍為榜樣,努力寫出好論文來。時光荏苒,轉眼間六年已逝。此次他的博士論文正式出版,邀請我寫個序言,我欣然同意。其實,當年在陳龍的答辯會上,我雖講述了一些看法,卻總有言不逮物、意猶未盡之感。現在正好趁此機緣稍加補充。

陳龍的這部著作應當說是國內勞工社會學界研究外賣騎手的開山之作。但其意義絕不僅限于茲。我讀這部著作有幾處印象至深。首先,他對于參與觀察法的感悟與反思值得稱道。自麥克·布洛維(Michael Burawoy,舊譯“邁克爾·布若威”)以來,勞工社會學者做調查,多采用參與觀察法。但至少在國內學界,還很少看到研究者在從事田野調查之后,對此方法加以反思。陳龍對此卻有所思考,比如關于田野調查與理論的關系。按照布洛維的主張,研究者在進入田野之前,在頭腦中需有一定的理論,田野調查過程也就是不斷地以取得的經驗素材與理論對話的過程;(1)田野的結果并非生產出全新的理論,而是使作為起點的理論得到改造,甚或徹底重建。但如陳龍所言,對初學初用參與觀察法的人來說,在田野開端之際往往只有對研究對象的興趣,卻一時難覓與之對話的恰當概念,如此情形當如何處理?陳龍的看法是盡可以先進入田野,待做了一段調查之后,澄清了研究問題,那時相關的理論輪廓自會浮現出來。理論與問題相關,誠哉斯言!再比如參與觀察的研究者當以何種身份進入——是隱匿自己研究者的真實身份,還是干脆公開?這個問題似乎不僅涉及研究倫理,而且還關系到調查數據的獲取和質量。對此依研究者的需求和取向不同而可有各式各樣的回答。例如,布洛維早年做車間民族志,曾向工友表明自己的博士生身份,奈何工友們不信;(2)國內學者汪建華研究富士康勞工,是以普工身份進入,未向工友亮明身份;(3)陳龍則是思慮再三,最終向騎手伙伴表明了自己的北大研究生身份。其實,無論是否表明身份,參與觀察者都必須認真考慮這一問題。可見,陳龍在此處的反思,正是每一個嚴肅學者均不能回避的問題。

其次,我認為陳龍對于平臺經濟下勞動過程的解析頗為精當。眾所周知,勞動過程理論是整個勞工社會學的基礎,而勞動過程的控制和反抗則被公認為是該理論的核心所在。為了達到勞動的最大化,資方/管理方總要用各種手段把勞動過程的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在不同的工廠條件下,資方/管理方的控制有何不同?陳龍的一個核心貢獻就是深刻而明晰地揭示了在平臺勞動中,整個勞動控制的諸環節被拆解開來,配置給不同的主體——控制的指導和賞罰功能由平臺承擔,而評價功能則由顧客承擔。如是則將完整的勞動關系分割開來,而重要部分在分割中得到隱匿。陳龍的這一分析不僅推進了理查德·埃德沃茲(Richard Edwards)關于勞動過程的控制理論,(4)而且也進一步闡示了馬克思主義勞工社會學中一個久已為國內學者忽視的觀點: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具有雙向目標,即攫取和隱匿剩余價值。資本不僅僅占奪勞動成果,而且還把占奪的過程和結果隱匿起來。但是如何隱匿呢?馬克思指出了商品生產、市場交換和工資制度是基本的隱匿安排,布洛維強調資本主義工廠勞動過程的組織(“爭強游戲”)是隱匿的機制。而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平臺經濟條件下對控制的拆解和重新配置構成隱匿的重要條件。

最后,勞動過程充盈著意識形態的作用,這又是一個被國內勞工學界在研究中經常忽略的問題。與馬克思把意識形態置放于上層建筑不同,布洛維將意識形態從高聳的云端拉入地面上“生產的隱秘之處”,認為勞動過程中就充盈著意識形態,其模塑了勞工認知,支配著勞工行動。(5)陳龍的研究可謂植根于這一理論傳統之中,細致而微地論說了外賣騎手工作世界中的意識形態。這個意識形態不僅包括“自由”“自主”“賺大錢”之類的虛假意識,而且還釀造出一種“極速”世界觀,鍛造出支配所有當事人的追求極致速度的觀念——騎手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將餐食送達,顧客追求按照最快標準拿到餐食,而平臺則通過對各種痕跡數據的分析,與相關規則一起,促動騎手拼命跑路以達至極速目標。當然,如陳龍所分析的,這一所謂“極速”世界觀的釀造,其實是勞工、顧客和資本各方共謀的結果,而最終推動力則是資本對利潤的追求。

在陳龍的這一著作中,精彩的發現和論述尚有很多,對騎手們具體勞動過程的描述尤為突出,因篇幅所限,茲不一一贅述。我認為,這部著作應居于近年來國內最優秀的勞工社會學著作之列。當然,說它優秀并非意指就毫無可以指摘之處。在我看來,這部著作的最大局限就在于對勞工反抗的描述尚嫌不足,除了“掛單”一事,似很少看見騎手的反抗策略和相關舉措。對控制的精妙解析和對反抗的描述不足兩相映照,構成了這部著作的主要學術特點。我認為,就此而言,陳龍的著作與雷雅雯的文章似可形成某種互補(6)

沈原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2024年9月8日


(1) 麥克·布洛維:《擴展個案法》,載麥克·布洛維:《公共社會學》,沈原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2) 邁克爾·布若威:《制造同意——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遷》,李榮榮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3) 汪建華:《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廠勞資關系轉型的新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4) R. Edwards, Contested Terra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9.

(5) 麥克·布洛維:《生產的政治: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下的工廠政體》,周瀟、張躍然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6) Ya-Wen Lei, “Delivering Solidarity: Platform Architecture and Collective Contention in China’s Platform Econom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21, 86(2), pp.279-3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双鸭山市| 彭山县| 张家界市| 彭山县| 如东县| 同心县| 邹城市| 阿拉善右旗| 泽州县| 平顶山市| 建湖县| 玛曲县| 天峨县| 家居| 全州县| 濮阳县| 华蓥市| 西城区| 锡林郭勒盟| 盐池县| 家居| 五大连池市| 金阳县| 正定县| 景德镇市| 白水县| 汾阳市| 蚌埠市| 沂源县| 南澳县| 桃江县| 武隆县| 大方县| 新化县| 沾化县| 修水县| 平舆县| 江西省| 黔南|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