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芮欣作為醫生,查看喬愉的情況后,臉色瞬間慘白,作為兒科醫生的她從未見過如此詭異可怕的傷勢,強烈的無力感和愧疚感涌上心頭——如果不是為了救他們家,喬愉不會卷入如此深的危險。周正陽看著昏迷的喬愉和身受內傷的沈行昭,鐵血警官的眼眶紅了,拳頭緊握,指甲深深掐進掌心:“是我沒用!連累了你們…”
喬麗娜和周啟明聞訊趕來,喬麗娜當場崩潰暈厥,周啟明這位見慣風浪的商界巨擘,也瞬間像是被抽走了脊梁,老淚縱橫,喃喃道:“怎么會這樣…阿愉…我的阿愉啊…”
一片絕望之際,是身受內傷的沈行昭強撐著站了起來。他的聲音沙啞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冷靜,仿佛將所有的劇痛都壓在了冰面之下:“哭有什么用。崩潰能讓喬愉醒來嗎?‘匠師’還在逍遙法外,他的目標不止喬愉,還有姑父的鳳尊,甚至更多人。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盡全力救喬愉,然后,讓‘匠師’付出代價。”
他的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陷入悲痛的眾人。周正陽猛地抹了一把臉,眼神重新變得銳利:“對!沈教授說得對!芮欣,聯系你所有的醫學界朋友,尤其是神經內科和疑難雜癥領域的專家!爸,動用一切資源,尋找世外高人,奇人異士!我就不信這鬼東西沒辦法解!”
沈父聯系上了一位專攻古代宗教符號和詛咒術的國寶級老教授。老教授看了“噬魂印”的照片后,神色凝重,表示這是一種極其古老的邪術印記,源自西南某個湮滅的巫蠱部落,并非無解,但需要找到與之相克的、擁有極致“生”之力量的古代器物作為引子,配合特殊的安魂儀式。
幾乎是同時,攝影師蘇冉在整理之前為“歸璨”拍攝的文物檔案照片時,突然發現,之前那對漢代彩繪陶樂舞俑中的擊磬俑底座內部,那個用朱砂書寫的祈福符文——“樂音通達九霄,祈雨潤澤八荒,愿此祥瑞,永駐斯室”——其筆畫結構,似乎與老教授提到的某種安魂古譜的旋律暗合!
而葉清瓷則提供了一條關鍵信息:她的一位專研能量療愈的導師曾提及,某種失傳的唐代“清心蓮華釉”瓷器,其釉色和燒制工藝中蘊含的平和能量場,或許能溫和中和此類邪咒的侵蝕。
線索零碎,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沈行昭握著喬愉冰冷的手,將額頭輕輕抵在手背上,聲音低啞得幾乎聽不見:“阿愉,堅持住…你看,有這么多人都在為你努力…快點醒來…我還有很多話,沒來得及對你說…”
窗外,港島的夜色繁華依舊,但病房內,時間仿佛凝固。
喬愉感覺自己沉溺在一片無邊無際的、冰冷的黑暗里。意識如同破碎的羽毛,四處飄散,難以凝聚。身體沉重得無法動彈,唯有額間那一點灼燒般的刺痛,如同黑暗中的唯一坐標,不斷提醒著她自我的存在,也源源不斷地汲取著她的力量和生機。
這就是“噬魂印”的力量——不僅吞噬生命,更禁錮靈魂。
但在無盡的混沌與折磨中,她的通靈之力并未完全熄滅,反而因為主體意識的昏迷,變得更加敏感和破碎,被動地接收著來自那邪惡魔印的殘留信息流。
偶爾,會有失真如同隔著水層的人聲碎片擠入她的意識:
一個蒼老的聲音,用某種極其古怪的方言口音,她認知里頭有點像西南腹地一代的口音,低語著幾個重復的詞語:“…逆命…奪天…終焉之始…”
另一個較為年輕的聲音回應,聲音模糊,但一個詞反復出現:“…‘老師’…‘船’準備好了…‘港口’…”
有時,還會夾雜著一種有節奏的嗡鳴聲,像是某種大型古籍掃描儀或特定頻率的發電機在運行。
守在病床邊的沈行昭,緊緊握著喬愉冰冷的手。他看不到她腦海中的驚濤駭浪,卻能感受到她偶爾極度細微的蹙眉,指尖微弱的顫動。他知道,她在掙扎,在無盡的黑暗中和那邪印對抗。
他俯下身,靠近她的耳邊,一遍遍地重復:
“阿愉,堅持住……”
沈弘文與徐曼教授在得知喬愉重傷后,第一時間從國外的研究項目中緊急趕回。沈弘文甚至來不及放下行李,便直接扎進了沈行昭的書齋。聽完兒子對那邪異印記和所需儀式的描述,以及陳墨教授傳來的只言片語,沈弘文花白的眉頭緊緊鎖起。
“西南…湮滅的部落…‘噬魂’…安魂…”他喃喃自語,快步走向自己帶來的幾個厚重行李箱,里面裝滿了他在海外項目中收集整理的、關于古代邊緣文明和巫儺文化的珍貴手稿和拓片。
連續數十個小時不眠不休的翻閱和比對,沈弘文眼中布滿了血絲,卻越來越亮。終于,他猛地抽出一份繪有詭異人形舞蹈圖案和奇特符號的古老羊皮紙殘卷,以及幾片與之相關的竹簡注釋。
“找到了!”沈弘文的聲音帶著疲憊的興奮,“‘黑巫寮’…一個信奉‘噬魂轉生’邪說的古老部落,其詛咒之術極其惡毒,但萬物相生相克,他們亦有對應的‘安魂祭舞’與‘生息之祈’!”
他指著羊皮卷上那些扭曲的舞步和符號:“儀式需要三要素:一、‘生命之引’——一件蘊含強大生命能量的古老器物作為核心;二、‘安魂之音’——特定頻率和韻律的古歌謠吟唱,配合舞步,引導能量;三、‘萬物生息’——引導自然界,尤其是純凈幼小生靈的生氣作為輔助,增強效果。”
“生命之引”的任務,落在了周啟明身上。周啟明動用全部人脈,在全球收藏圈發出緊急尋物啟事,目標直指那些傳說中具有“賜福”、“生機”、“安魂”能量的高古玉器、特定青銅器或法器。
與此同時,研究院領導和團隊,日夜不休地篩查館藏及國內各大博物館的檔案,尋找符合描述的文物。
功夫不負有心人。院長這邊率先傳來好消息:在江北省博物館的庫房有一枚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的“神人面紋”特大玉琮。此玉琮質地上乘,墨綠色中帶有天然形成的、如同血脈般的赤紅色紋路。據記載,它出土自一座大型祭壇中心,被認為是部落溝通天地、祈求部族繁衍興旺的重器,蘊含著極其古老而純粹的“生”之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