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得如同白晝。鹿晚晴坐在觀眾席第一排,手指不自覺地絞著圍巾流蘇。場中央,游星正在進行三個月來第一次完整訓練賽測試。
“最后一組!“鄭教練的哨聲刺破空氣,“五秒進攻!“
游星接過傳球,左腿蹬地時仍有一絲遲疑,但隨即用驚人的核心力量完成轉體,在防守隊員封蓋前將球拋出。籃球劃過一道比以往更低平的弧線——卻依然精準地空心入網。
“漂亮!“小雨從數據終端前抬起頭,“發力序列完全正確!“
鹿晚晴悄悄松了口氣,記錄本上又多了一個勾號。這是今晚第二十個成功案例,證明游星的新投籃方式確實可行。
訓練結束,游星渾身濕透地癱坐在她旁邊:“怎么樣,作家女士?“
“第37頁需要修改。“鹿晚晴翻開《三分線上的小王子》的修改稿,“主角轉型后的投籃姿勢描述...現在有更專業的參考了。“
游星笑著用毛巾擦汗,突然指向場邊:“那是什么?“
一個戴鴨舌帽的男人正架著專業攝像機拍攝,見他們發現,立刻走過來遞上名片:“省體育頻道記者,來取材青少年運動康復專題。“他好奇地打量游星,“你就是那個用'代償投籃'的小伙子?“
鄭教練快步走來,擋在游星前面:“我們還沒準備好公開。“
“但網上已經傳開了。“記者調出手機視頻——正是游星前幾天在水下訓練的畫面,點贊量已破十萬,“網友都在猜這是哪位職業球員的復健新方法。“
回更衣室的路上,游星一瘸一拐卻滿臉興奮:“你看到那個弧線了嗎?雖然低了點,但...“
“但更難以封蓋。“鹿晚晴接話,“像你爸論文里寫的'美學表達'。“
更衣室門口,她的手機突然響起。來電顯示是出版社總編辦公室,但接起來卻是父親的聲音:“晚晴,明天回家一趟。“
“爸?你怎么...“
“張教授都告訴我了。“父親的聲音異常疲憊,“我們需要談談。“
掛斷電話,鹿晚晴發現游星正擔憂地看著她:“出事了?“
“我爸知道了我們拒絕單一結局的事。“她勉強笑笑,“明天家庭會議。“
“我陪你回去。“
“不行!“鹿晚晴反應過度地搖頭,“你明天有重要測試,而且...“她沒說完,但兩人都明白——游星和父親的會面從來都不愉快。
那晚,鹿晚晴在宿舍輾轉反側。凌晨三點,她打開電腦,發現郵箱里多了一封匿名郵件:
【想知道《三分線上的小王子》為何引起這么大爭議?查查你父親與明日出版社的關系。附件是1998年校報電子版,很有趣。-一個讀者】
附件掃描的校報角落有則不起眼的公告:《文學院鹿XX同學獲明日出版社新人獎》。獲獎作品標題讓鹿晚晴渾身發冷——《籃筐之上的詩篇》,署名“鹿明“。
“鹿明“...游星父親叫游明。這絕非巧合。
---
鹿家客廳里,父親面前的茶幾上擺著一沓裝訂好的紙張——正是《三分線上的小王子》的原稿,幾乎每頁都有紅筆批注。
“文筆不錯。“父親開門見山,“但結尾太悲觀。“
“那是現實。“鹿晚晴挺直腰背,“游星很可能再也打不了職業...“
“誰說的?“父親突然提高音量,“徐教授?鄭教練?還是那些只會看數據的球探?“他起身從書柜取出一盤老式錄像帶,“看看這個。“
古董電視機里播放著模糊的比賽畫面:年輕時的父親和游明穿著同樣隊服,在最后三秒完成驚天逆轉。慢鏡頭顯示,游明起跳時明顯左腿發力不足,卻用一記匪夷所思的側身拋投絕殺比賽。
“他的膝蓋受過傷?“鹿晚晴恍然大悟。
“比游星嚴重得多。“父親按下暫停鍵,“那場比賽前,有人在他的飲料里下藥。我們當時不知道,以為是普通抽筋...“
他的聲音哽了一下:“后來舉報信就說他'假裝受傷'騙取同情。等藥檢結果出來,已經...“父親沒說完,但結局顯而易見。
“所以您反對書的原結局...“
“不是反對真實。“父親搖頭,“是反對過早放棄。“他指著屏幕上定格的畫面,“游明直到最后一秒都沒放棄,這才是我想看到的結局。“
鹿晚晴的心跳加速:“您和游叔叔...當年到底...“
“我們合寫過一本書。“父親從書柜深處取出一本泛黃的《籃球戰術的詩意解析》,作者署名“鹿山/游明“,“出版社只肯用我的名義出版,說他的名字'有污點'...“
原來二十年前的“學術風波“背后,還有這樣的隱情。鹿晚晴突然明白父親為何對出版業如此警惕,又為何堅持要她修改結局——那不是對真實的逃避,而是對老友的致敬。
“爸...“她剛想說什么,門鈴響了。
門外站著氣喘吁吁的游星,手里舉著手機:“鄭教練剛接到電話!CBA浙江隊想讓我下周去試訓!“
父親的表情瞬間凝固。游星這才注意到屋內的氣氛,尷尬地放下手:“抱歉,我不知道你們在...“
“進來吧。“父親出乎意料地說,“正好一起看個東西。“
電視機重新播放那場古老比賽。看到父親和游明擊掌的瞬間,游星瞪大了眼睛:“這是我爸?“
“也是你。“父親按下慢放鍵,“看這個投籃姿勢。“
畫面中,游明的側身拋投與游星昨天練就的新動作如出一轍。基因的力量如此神奇,跨越二十年的時光在屏幕上完美重合。
“所以...“游星的聲音發顫,“我可能真的...“
“能打職業?“父親難得地笑了笑,“問問你膝蓋里的鋼板吧。“
這個冷幽默讓氣氛緩和下來。父親關掉電視,嚴肅地看著兩個年輕人:“結局怎么寫是你們的自由。但記住...“他看向游星,“你父親最后一篇文章叫《未完成的比賽》,不是《放棄的比賽》。“
回學校的出租車上,游星異常安靜。直到路過奧體中心,他才突然開口:“我想試試。“
“CBA試訓?“
“嗯。“他輕輕按著左膝,“不管結果如何...至少像我爸那樣戰到最后。“
鹿晚晴握住他的手,發現掌心全是汗水。她想起小說里那個被出版社嫌棄的結局——主角轉型教練后,在少年宮發現一個殘疾孩子,用全新方法教會他投籃。那個瞬間帶來的成就感,遠比職業賽場的歡呼更珍貴。
“無論你選擇什么...“她輕聲說,“我都會寫出最真實的故事。“
“即使與全世界為敵?“
“尤其是與全世界為敵。“
---
三天后,CBA試訓現場的人比預期多得多。不知誰走漏了風聲,看臺上擠滿了媒體記者,長槍短炮對準場中央那個戴著黑色護膝的年輕人。
“緊張嗎?“鄭教練幫游星調整護具。
游星搖搖頭,目光掃向看臺——鹿晚晴和父親坐在一起,旁邊是意外現身的徐教授和體院領導。更讓他驚訝的是,母親和小妹居然也被接來了,坐在鹿晚晴身旁。
試訓內容比想象中嚴苛:折返跑、定點投籃、戰術演練...游星的表現時好時壞,左膝在劇烈運動后明顯腫脹起來。媒體席上的竊竊私語越來越多,有人已經開始搖頭。
最后環節是五對五實戰。游星被分在替補組,對位的是現役CBA球員。前幾個回合他完全被壓制,直到一次快攻中,對方故意用身體沖撞他的左路。
游星踉蹌幾步,卻在即將摔倒的瞬間完成轉身,用那個標志性的側身拋投命中兩分。全場嘩然。
“看到了嗎?“鄭教練激動地拍打數據板,“他根本不需要傳統突破!“
球探們交頭接耳,快速記錄著什么。
試訓結束,游星的各項數據擺在桌面上:速度只有職業球員平均水平的75%,但球場視野和投籃選擇卻排在前5%。更驚人的是,他的“非常規投籃“命中率達到82%,遠超聯盟平均。
“有意思。“浙江隊主教練摸著下巴,“我們需要開個會討論。“
更衣室里,游星精疲力盡地癱在長凳上。鹿晚晴幫他冰敷膝蓋,兩人都沉默不語。結果如何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堅持到了最后。
門突然被推開,父親匆匆走進來:“有個東西你們得看看。“他遞過手機,屏幕上是一封剛收到的郵件——來自美國運動醫學學會,主題是《非傳統發力模式在運動損傷康復中的應用》。
“這是...“
“Dr. Lewis的研究報告。“父親難掩興奮,“他用游星的案例做了分析,認為這種'代償投籃'可能開創運動醫學新方向!“他指著一段加粗文字,“已經有NBA球隊表示興趣。“
游星和鹿晚晴面面相覷。命運總是這樣奇妙——當你放棄追逐時,它卻以另一種方式回饋堅持。
離開球館時,夕陽將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父親突然停下腳步:“無論試訓結果如何...“他遞給游星一個U盤,“這里面有你父親未發表的論文和訓練筆記。也許...對你有用。“
游星緊緊攥住U盤,喉結動了動:“謝謝鹿叔叔。“
“叫老師就行。“父親難得地笑了笑,“畢竟...我確實教過你《滕王閣序》。“
當晚,鹿晚晴收到了出版社的最終通牒郵件。同時到來的還有另一封郵件——全國青年文學創作大賽的入圍通知,評委特別贊揚了《三分線上的小王子》“敢于展現青春的殘缺美“。
她看著熟睡的游星,輕輕打開筆記本電腦。屏幕光照亮她堅定的側臉,也照亮文檔最上方新添加的一行字:
致所有不完美的英雄:你們教會世界重新定義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