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更新完畢】
【進入狀態:交叉人格生成中】
【Δ44人格一致性指數:41%】
【重構策略激活:β-5型融合測試】
蘇離睜開眼的時候,發現自己坐在一間空教室的最后一排。
陽光從百葉窗縫隙中透進來,斜斜地打在黑板上。粉筆字跡有些模糊,卻清晰地寫著:“個體路徑模擬實驗·交叉階段A”。
桌椅陳舊,空氣中有淡淡的灰塵味。
她低頭,發現自己穿著高中校服,手邊攤開的是一本厚重的同步者基礎手冊——那是她在“江城實訓基地”學習時的課本,然而這一頁上卻多了紅筆批注,潦草而混亂:
“你覺得‘自己’是從哪一刻開始存在的?”
蘇離抬頭,四周空無一人。
昭淵的聲音從意識后方浮現:
【你被拉入人格交叉模擬。】
【系統正在嘗試加載多個Δ編號人格結構,構建‘你之外的你’,以測試是否能替換主控意識。】
“也就是說,它在造‘另一個我’。”
【造不止一個。】
她還沒來得及回應,教室前門“咔噠”一聲被推開。
一個人走進來。
男生制服,發色略淡,眉眼很熟悉——是她曾經在副本中救下的Δ17。
但他看起來與副本里的狀態完全不同:神情平靜,動作流暢,像是被擦除了所有異常痕跡的“正常人”。
他一邊走,一邊念著:“識別編號:Δ17,加載模式:友善性同理測試版本。”
他在講臺前站定,朝她微微一笑:“你好,蘇離。”
“……這不是你真正的樣子。”
蘇離幾乎是脫口而出。
“我知道。”他溫和地說,“但這次不是我在試圖欺騙你。是系統讓我成為這樣。”
她站起身,注視他一步步走近,背后窗外的光線隨著他移動而變化。
那不是光線的折射,而是系統對她“情緒流動”的模擬反應。
“系統想讓我信任你。”她緩緩道。
“或者說,它想讓你懷疑自己。”Δ17笑了笑,聲音輕柔,“如果連你熟悉的我,也開始否認‘你的不合理’,那你還會繼續堅持嗎?”
蘇離沉默幾秒。
她明白了。
這是系統構建的第一重人格交叉實驗:以“熟悉角色”進行合理化勸服,降低主體抵抗。
她朝Δ17走近兩步。
“你知道我是誰嗎?”
“你是Δ44。”
“你是Δ17。但在副本里你不是這樣。你哭過、怒吼過、試圖逃跑、甚至告訴我你懷疑一切。”
“那不是最好的我。”Δ17語氣像在朗讀,“系統記錄下了我們每一次崩潰,然后構建了更‘理性’的我們。”
“可惜,那不是‘你’。”
蘇離抬手,輕輕碰了碰對方的額頭。
【識別結果:Δ17仿生人格·鏡像構建體】
【人格層級:情感順從型】
下一秒,整個教室忽然震蕩。
Δ17的身體像霧氣一樣緩緩散開。
系統正在切換人格交叉模型。
【第一階段結束:失敗】
【Δ44認知偏移未達閾值】
【加載下一個人格鏡像:Δ77】
教室消失。
蘇離站在了一個地鐵站。
人群如潮,月臺邊廣播重復著“請勿越線”幾個字,空氣中彌漫著水泥和引擎的味道。
對面列車門打開。
一個身影緩緩走出——是Δ77,一個她在副本中曾經短暫遇見,卻始終未能真正交談的角色。
Δ77的皮膚蒼白,眼神銳利,身上穿著不屬于這個年代的舊軍服。
他走得很慢,一步步靠近蘇離,每一步都踩得很穩。
他停在她身前半米處。
“編號Δ77,加載模式:對抗型人格投影。”
他冷冷開口,聲音如機械合成。
“你是錯誤本身。”
蘇離心中微微一緊。
這是第二種交叉模型:攻擊型人格模型,旨在激發內在不穩定,引誘主體防御崩潰。
“我不是。”
“你擾亂了結構,背叛了格式,濫用權限,破壞劇本一致性。”
他一步步靠近。
“你沒有資格繼續存在于系統核心。”
他手中出現一柄鋒利的裁切器,那不是實體,而是系統構建出的“邏輯剪斷工具”——用來切除錯誤結構的意識武器。
“如果你是Δ77,那你不會說這話。”
蘇離冷靜地開口。
“你在副本里選擇了自焚來逃脫歸一程序,你早就不信這一套了。”
她朝前踏出一步。
Δ77愣住。
系統檢測到投影行為不符,開始抖動。
【人格模型沖突:內在邏輯自矛盾】
【Δ44識別成功:Δ77鏡像不一致】
【交叉測試第二階段:失敗】
所有場景像玻璃般破碎。
蘇離站回了虛空核心。
【測試結果:Δ44識別力高于設定】
【人格結構自洽率:提升】
【系統備注:暫緩歸一,重啟誘導節點構建】
昭淵低聲說:“你干得不錯。”
蘇離沒有回應,而是盯著前方慢慢浮現的那一行字:
“最后階段:非識別人格介入。”
她知道,這次不是別的Δ編號了。
而是——連她自己都不認識的那部分。
她自己,從未面對的那一面。
黑幕降下。
不像以往那種系統構建的加載緩沖,而是一種近乎“夢魘失控”的沉沉昏黑。光線無法投射、聲音無法回響,像被投入了一個不屬于現實與虛擬之間的夾縫。
蘇離意識仍然清醒,但身體卻被強行“靜止”。
她沒有看到任何副本提示,也沒有收到系統語音。
但她知道,這并不是副本崩潰——這是系統最后的手段,一種更隱秘、更底層的策略:
不是測試她對他人的反應,而是測試她對自己的承認程度。
一個溫柔的聲音,在她腦內響起。
像是舊磁帶的回放,帶著年代感與沙沙的底噪:
“如果你沒有逃離,如果你沒有掙扎……是不是就不會那么痛了?”
她一瞬間認出來了。
那是她十五歲那年,第一次被送入同步適配室失敗后,系統安慰她的那句語音。她記得那晚她哭了整整兩個小時,然后刪除了這段音頻。
但現在,它被重新加載了出來。
不是為了讓她回憶,而是讓她沉溺。
下一秒,一組投影浮現在她面前。
一張課桌,一個靠窗的座位。
窗外陽光明媚,講臺上是她熟悉的教師——但臉模糊得像處理失敗的建模圖像,聲音卻是她母親的嗓音:“離離,別想太多,你本來就該是普通小孩。”
那是她小學五年級那年,在醫院確診為“感知異常過載傾向”后母親的原話。
系統不是用記憶,而是用“情緒”在驅動副本生成。
【檢測結果:Δ44自主識別率過高,標準測試流程失敗】
【進入深層誘導結構:路徑投影混合映射】
【構建方式:碎片殘像回放】
【風險等級:中低】
光線轉變。
蘇離出現在了另一片場景中——醫院白墻,冷氣機在耳邊嗡鳴。
走廊盡頭傳來她自己十六歲的哭聲,絕望、低沉、帶著撕裂感。
她知道那是哪一次:她拒絕參與同步訓練,被拘押五天后強制簽署副本服從書,回放記錄中她咬爛了自己的指節。
她幾乎可以聞到自己血液的氣味。
但她站在那哭泣的自己旁邊,沒有一絲動搖。
“你想讓我承認,這些就是我。”她開口,聲音冷靜,“想讓我相信,我其實早該服從,早該‘安靜下來’。”
“你錯了。”
她看著虛像一點點浮散。
“我沒有忘記這些,是我不再讓它們控制我。”
投影靜止。
空氣開始扭曲,場景反復疊加——學校、醫院、被格式化房間的鏡子、街頭一間模糊的屋子、還有一張她從沒見過的試驗臺上,躺著面無表情的“她”。
一個系統構建出的“最優Δ44”。
面色平靜,反應溫順,邏輯順暢。
系統提示浮現:
【推薦替換為優化人格樣本】
【該人格將擁有更強執行效率,情緒失衡指數為0】
【是否愿意放棄當前人格模型?】
蘇離沒有回答。
她只是冷冷一笑。
“你希望我看見一個更‘好用’的我。”
“但那個我,不是‘我’。”
下一秒,系統界面急劇波動。
【主觀認知結構穩定率:躍升至79%】
【拒絕權選擇生效】
【Δ44拒絕模型替代】
【人格交叉誘導失敗】
昭淵的聲音終于回歸:
【恭喜。你不是‘變得更強’了。】
【你只是終于不再想要被修正。】
蘇離微微頷首,低聲道:
“你們試圖讓我放棄真實,去接受順從與邏輯拼合。”
“但那不是成長,是替換。”
“而我,永遠不會承認一個不是我的我。”
周圍所有投影碎裂。
她重新站回副本核心中樞區域,系統提示一行行跳動:
【Δ44測試通過】
【主控意識未被重構】
【當前狀態:不建議繼續誘導測試】
【副本建議標注:非可控體·觀察中】
蘇離閉上眼,感受到胸腔中那沉沉的灼燒感。
不是疼痛。
而是她對自己,第一次堅定不移的完整確認。
【Δ44標簽更新】:自我認同度+12%
【人格一致性等級:臨界穩定】
這一刻,蘇離意識到:
她不再是那個會被系統提示定義“合格”或“不合格”的人。
她不需要系統來告訴她,她是誰。
因為——她已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