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過年1
-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
- 大明李公子
- 2508字
- 2025-08-11 23:59:20
夜飯吃到一半,雪停了。
周為民把最后一口地瓜燒倒進搪瓷缸,推到兒子面前:
“喝。”
周明沒推辭,一口下去,嗓子火辣,卻暖到腳底。
李淑收拾碗筷,周文把炕桌擦凈,從布包里掏出一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紙,鋪在燈下是縣文化館新印的“農村題材重點選題計劃?!?
“縣里明年要搞‘山區文化長廊’,文化館點名想讓你寫一部長篇,專講農村里面發生的事情地址不限,只要在我們秦省就行,最好原型是發生在我們縣里面?!?
周文頓了頓,抬眼看弟弟。
“給正式編制,每月補貼四十三塊,外加三個月創作假。”
四十三塊,抵得上縣中學教師兩個月工資。
“期限多久?假期和正式編制我倒是不要,我現在在北大出版社那邊已經有了?!?
“明年十月交稿?!?
周文補充。
“但他們只要大綱通過,可以先預付一半補貼。”
周明望向窗外。
“我接?!?
次日,周明從農村的床上爬起,周明是被鞭炮的硫磺味熏醒的。
李淑正在灶臺前忙活,朝東屋喊:“臘月二十三,糖瓜粘!文快把芝麻稈抱進來,灶王爺要上轎嘍!”
周文正踩著板凳,把凍好的柿餅子往房檐底下掛,聽見喊聲,應了一聲,把柿餅子往籃里一倒,順手拍了拍棉襖上落的霜。
院門口傳來腳步,是隔壁的王嬸提了個小洋鐵桶,桶里盛著昨晚烀好的豬頭肉,油凝成了淡黃色,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淑姐,我給你們送塊豬頭臉,今年隊里分的豬瘦,就這塊肥些,留著給娃們解饞。”王嬸邊說邊往屋里走,腳上的膠鞋在雪地里吱呀吱呀地響。
李淑忙撩起圍裙擦手,接過桶,嘴里連聲道謝,又把王嬸往灶門口讓:“快進來烤烤火,外頭風跟刀子似的?!?
灶膛里柴火噼啪,火星子蹦出來,落在地上又熄了。
王嬸把手湊近火苗,哈了口白氣:“還是你家火硬!我家那口灶,一宿沒停火,炕頭還是涼半截。”
李淑笑:“那是你家煙囪讓霜打了,回頭讓為民上去捅捅?!?
說話間,外頭傳來銅鑼聲。
“咣——咣——”
接著是生產隊長大隊長的嗓子:
“今天小年,隊里放工一天!各家各戶晌午去場院分豆腐、分粉條——按工分排號,別插隊!”
院里,周為民和周老耿正抬著一口大鐵鍋往場院走。
鍋是隊里的公物,一年就煮兩次肉殺豬和過年。
鍋底被柴火熏得烏亮,兩個大人抬著,呼哧呼哧地冒白氣。
“唉,周明起床了?過來幫忙搭把手?!?
周明點了點頭,他本來就是從村里面土生土長的人,自然是有一股子蠻力氣,三個人合力,頓時這一整口大鐵鍋也變得輕松了不少。
場院上,早已聚了一堆人。
婦女們圍著豆腐坊的羅師傅,羅師傅系著油漬麻花的圍裙,正用一把長刀把熱豆腐劃成方方正正的小塊。
白汽蒸得他眉毛上都是水珠,像下了霧。
“羅師傅,給我家留兩塊嫩的!”
“我家小子長牙呢,要老點的!”
“別擠別擠,按工分票來!”
男人們則圍著粉條灶。
粉條灶是用土坯臨時壘的,一口大缸里滾著開水,旁邊堆著山一樣的土豆粉坨。
大師傅把粉坨塞進漏勺,往缸里一按,銀絲一樣的粉條就漏進滾水里,漂起來后被長筷子一挑,“唰”地甩進冷水盆,再撈出來掛到架子上凍成一根根冰條。
孩子們不管這些,他們蹲在豆腐坊的灶門口,等著吃“鍋巴”。
鍋巴是貼在鍋邊的那層焦黃的豆腐皮,羅師傅用刀一鏟,孩子們就伸著小黑手搶,燙得直吹手指頭。
周明也分到了一小塊,羅師傅的手藝這么多年依舊沒有篩選,怪不得人家是村里的席面師傅。
他的手藝再好都是從人家這里學的,在做飯這一塊青出于藍還勝于藍,這件事情很難。
日頭爬到頭頂,場院上的人越來越多。
有人搬來長條凳,有人抬來長案板,幾個婦女開始切酸菜、剁肉餡,準備下午的“殺豬菜”。
酸菜是自家缸里撈的,切得細如發絲。
肉餡是隊里剛殺的豬,肥瘦相間,一刀下去,油汪汪地冒。
周老耿站在碾盤上,手里拿著一張紅紙,紙上寫著今年的分紅表。
他咳嗽兩聲,開始念:“周為民家,工分兩千三,分豬肉八斤,豆腐二十斤,粉條六斤……”
每念到一家,人群里就爆出一陣小小的歡呼。
念到趙家媳婦時,她男人去年修水庫砸傷了腿,工分少,只分到三斤肉。
趙家媳婦低著頭,眼圈有點紅。
旁邊王嬸悄悄把自己桶里的豬頭肉又切下一半,塞進她的籃子里:“拿著,給孩子添點油水?!?
男人們開始搭灶。
三塊石頭一架,就是一口臨時鍋。
有人抱來柴火,有人提來井水,女人們把切好的酸菜和肉倒進鍋里,再撒一把干辣椒。
不一會兒,酸香混著肉香就飄滿了場院。
孩子們圍著鍋臺轉圈,鼻子凍得通紅,卻舍不得離開。
羅師傅拿著長勺,先給孩子們舀了兩碗,笑著說:“慢點吃,別燙著舌頭!”
太陽偏西,場院上擺開了長桌。
男人們蹲在地上,女人們坐在條凳上,孩子們端著碗到處跑。
有人掏出私藏的地瓜燒,你一口我一口地輪著喝。
有人掏出從縣里買的“大前門”,拆開了散給眾人。
周老耿端著碗,蹲在碾盤上,突然感慨:“去年這時候,還在各種批判,誰敢想今年能吃上這么肥的豬肉!”
旁邊老李頭接話:“可不是!我活了六十歲,頭一回見隊里殺豬給社員分肉!這要擱前幾年,豬尾巴都得交公!”
人群里爆發出一陣哄笑。
“哦,對了?!?
大隊長看到周明可沒打算放過他。
“咱們的大作家周明回來了,讓他講講他的成功故事唄,從咱們的村里面出來以前,他還沒有這個寫小說的想法呢,突然這不知怎么回事就當上大文豪,可不得讓咱們村里面的人向他去取經呀!”
“是啊,講個故事唄?”
“周明啊,你們大作家最擅長的就是講故事,你回到村里面好像也有一天了,也沒聽見你講過幾個故事?!?
伴隨著這一句話,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半個村的人都一起說讓周明上臺講故事試一試,這搞得周明一時間挺不好意思的,
“那好,我講一個,我的第1本小說叫做《贍養人類》,他的靈感是取自我在報紙上面看到的一些文章,再加上《人民X報》那一篇關于ufo的報道,從而引發出來的思考?!?
“就這么我還沒有想寫小說的念頭。就在這個時候,我聽到旁邊的人聊起了外國,外國那不是資本主義的老巢嗎?!?
“那邊的人不談集體貢獻,最講究的就是錢,當時我就這么一琢磨,如果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會是什么樣,世界上最窮的人又會是怎么樣?”
“《贍養人類》因此得名?!?
話音剛落,臺下就響起一陣的鼓掌聲,顯然大家對這個說法的支持度比較大,故事不算很精彩,但是對于這個年代的人也能解悶。
“這不算完,再講一個!”
“大家伙想要聽啥?”周明看著這喜慶的氛圍,也沒有拒絕這個請求,朝人群當中問道:
“不管是啥故事咱都能講,只要你們提出來,但是不能是違反公序良俗的故事,那種故事我是不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