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斗牛發表
-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
- 大明李公子
- 2085字
- 2025-08-09 23:26:45
岸邊的人不算很多,但是能夠見到有一兩對小情侶走過,江面上緩緩游過幾個客輪,沿街的萬國建筑,依舊保持著殖民時代的輪廓,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Art Deco……風格各異。
宮雪和周明都沒有在說話,只是找了一個臺階坐下,靜靜的享受著沿岸的江風和四周美妙的風景。
很快,一位革命伴侶就在周明的面前相認,他們看起來平平無奇,就是這個世界上面的普通人,一定要說他們突出,就是多了一層身份——學生。
男同志見到女同志,臉上滿是笑容:“招娣,可算是見到你,我好想你!”
“我剛剛去買報紙了,是最新一期的文匯報,在我學習的這段時間還發生了好多事情,有個作家叫做周明,他搞了一個什么人民文藝獎,現在在國外鬧得紅紅火火。”
“很多人都去捐錢,聽說現在這個人民文藝獎的獎金總數已經上漲到百萬,只要參與到這個獎當中。”
“獲得獎金的名額有50個,比諾貝爾文學獎是差了一點,但是是我們國內最大的獎,最主要的是它有聯合各大報刊的發稿機會。”
人民文藝獎的獎金名額數量是早就設定好的頭獎的獎金數量最多,剩下的都是參與獎,主要是鼓勵更多的作家參與到這里面當中,而不是只獎勵少部分的作家。
因為期刊的字數本身有上限,選用的作品大多數是短篇小說為主,比起長篇小說作家似乎也更喜歡創作短篇小說,而對漫長的長篇小說不怎么感興趣!
況且茅盾文學獎在未來也會出現。
“我倒想去發表試試,我的父母常年臥病在床,我以前一直都對這些所謂的文學不感興趣,只要能夠拿到一筆獎金。”
“我們家里的情況就能夠好轉許多,我愿意去試試這個渠道,哪怕希望渺茫!”
兩人一想到這件事情就嘆了口氣,周明這個時候說了一句:“試試吧,說不定有機會呢,人民文藝獎雖然加上了兩個文藝,但是沒這么在乎文藝兩個字,只要能夠觸動人心,說不定都可以拿獎?”
“借你吉言,我們會試試的!”
面前的男同志轉過身對周明笑了笑,緊接著帶著他的革命伴侶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岸邊。
宮雪微微側過臉,目光落在周明的側臉上。
那一句“試試吧,說不定有機會呢”,輕得像江風,卻像一枚小石子落進她心里,激起一圈圈漣漪,宮雪先前還沒感受到人民文藝獎與眾不同的地方。
宮雪經過剛才的一小段片段才能感受人民文藝獎是真正的能夠幫助了一些人給予的希望,而不同于其他的獎項一樣,只是為獎別人而獎是真正屬于人民的獎項。
周明真是一個不一樣的作家!
周明大概已經猜到了此時宮雪的心里在想什么,剛才的一對革命伴侶自然是不可能是他安排的一位演員,倒是他之前人民文藝獎推動所產生的無心之舉,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照網絡小說里面的說法,就是他在無形之中裝了個逼。
眼下什么情況,顯然都抵不過人民文藝獎委員長和創始人這個身份帶給他的光環,接下來只要做一個簡單的收尾工作就行。
只要完成這一個收尾工作以后明天或者是幾天以后,宮雪會主動想著這個事情,而他在三天內就會走無形之間就創造下一次兩人見面的機會。
周明取出那款相機,經過一陣調試以后,他先是拍下了外灘漂亮的夜景,隨后問道:“要不試試來一起合影一張。”
宮雪點了點頭,伴隨著咔嚓的一聲,時間定格在2月1號。
一夜無語。
2月2號。
美術展正式召開。
周明按照自己提前準備好的文案,在美術展上演講,聞言,臺下的觀眾一片鼓掌聲,周明下臺后,一堆人圍上來。
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有記者,有一些普通的觀眾,有現代比較知名的畫家。
“周明同志能不能麻煩你再講講你對美學的定義?我剛剛聽了你的課,就如同聽了老教授講的課一樣,你對美學的理解太透徹。”
周明隨口甩出一句:“多讀書,多去感悟這世界的美好美學不一定是從金錢當中感悟得出來的,有的時候旁邊的一草一木,在特定情況下也是美的。”
“多次感悟這世界的美好,周明同志我懂了,多謝周明同志提點。”
“周明同志能不能告訴我們你的下一本小說是多少?自從《棋王》發布以后,國內的讀者都很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
“大家或許很快就會見到他,或許可以關注一下《軍文藝》。”
記者感覺自己已經查看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在。
這個節骨眼上,周明能夠發稿《軍文藝》是不是某種程度上帶著代表了一種事情,官方隱隱約約的也在站臺他,看來周明崛起的大勢只會越來越厲害。
“沒想到周明同志竟然還能夠發稿《軍文藝》,政治傾向一般的小說可沒法在那個報刊上面發表,有文學性肯定不夠。”
記者把話筒湊近了一點:“能不能夠簡要講述一下你這部小說寫的內容。”
“《斗牛》講述了抗戰時期,村民馬二牛為保護人民子弟兵留下的奶牛,在亂世中與敵、與環境周旋,用一生守護承諾的故事,我覺得大家都可以試著去閱讀一下這部小說,它的可讀性是有的。”
周明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想到電視臺上面又會引起怎么樣的轟動,《斗牛》才剛發布就能夠迎來不錯的關注,看來《斗牛》作為一部政治小說已經是相當成功。
他對于《斗牛》這部小說不像《棋王》還有其他的小說一樣,哪怕默默無名都可以,一開始的初衷就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為了把某種精神發揚出去。
你現在這一年的制度,就算銷售再高,他也分不到一分錢。
“周明同志最近大量知青返城,各地政府都因為知青就業一件事情感到頭疼,只能把一個崗位拆成兩個崗位來干,讓兩個人干一個人的活,或者讓家里的老人早點退休,關于知青就業,你有沒有什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