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種子的遠方

BJ的初雪落滿蒲公英圖書館的屋頂時,林小月正在整理跨城詩歌交流的稿件。江城分社寄來的信封上,貼著片干枯的銀杏葉,是詩社孩子們夾在里面的。最上面那篇來自小女孩的《會飛的圖書館》,字跡歪歪扭扭,卻寫滿了奇思妙想:“蒲公英的絨毛是圖書館的翅膀,載著詩句飛到南極,企鵝讀了會寫詩給北極熊。”

江玉凱裹著寒氣推門進來,肩頭落著未化的雪花。他將一杯熱可可放在林小月手邊,指著電腦上的設計圖:“江城分館的觀測臺建好了,天文望遠鏡下周就能安裝。”屏幕里的觀測臺像個小小的城堡,屋頂的蒲公英在雪光中泛著微光,“特意做了恒溫設計,冬天也能讓孩子們舒舒服服地觀星。”

程子謙的紀錄片在網絡平臺上線三天,播放量就突破了百萬。他舉著手機沖進閱覽室,屏幕上是網友的留言:“看完想去圖書館當志愿者”“我也要給孩子讀詩”“求地址,想親自去看看蒲公英屋頂”。“出版社說要出精裝版,收錄未公開的拍攝花絮,”他興奮地翻著評論,“有個公益組織聯系我,想把紀錄片翻譯成多種語言,送到鄉村學校去。”

蘇念安的寫作班迎來了特殊學員——一群來自山區的老師。他們圍坐在借閱臺前,認真記錄著詩歌教學的方法。“帶回去就能教孩子們寫詩了,”一位女老師撫摸著蘇念安的《種子》,眼眶泛紅,“山里的孩子從沒見過圖書館,我要把這里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她的帆布包里,裝著從江城帶回來的蒲公英種子,打算種在學校的操場邊。

跨城詩歌朗誦會在元旦當天舉行。BJ的孩子站在圖書館屋頂,對著直播鏡頭朗誦《雪地里的詩行》;江城的孩子在觀測臺回應,聲音里帶著銀杏葉的氣息。林小月看著屏幕里兩張重疊的畫面,突然想起那個小女孩的畫——會飛的圖書館此刻真的跨越了時空,將兩顆心緊緊連在一起。

江玉凱站在技術臺旁,調試著全息投影設備。當BJ的雪和江城的陽光同時出現在屏幕上時,臺下響起驚嘆聲。“明年想做個詩歌數據庫,”他指著后臺的服務器,“讓兩地的孩子能隨時查閱彼此的作品,就像共用一個巨大的靈感寶庫。”林小月握住他的手,指尖觸到他無名指上的戒指,冰涼的金屬帶著溫暖的承諾。

程子謙的鏡頭對準了角落里的張奶奶。老人正戴著老花鏡,幫山區老師修改詩歌教案。她的筆記本上貼滿了便利貼,每一頁都寫著密密麻麻的批注,最上面那句“詩歌要像蒲公英,落地就能生根”,被紅筆圈了又圈。“等開春,我要跟著支教隊去山里,”張奶奶的聲音帶著笑意,“親眼看看那些種子,能開出什么樣的花。”

春節前夕,四人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有山區孩子寄來的手繪明信片,背面寫著剛學會的詩;有鄉村老師拍的蒲公英幼苗照片,配文“已經破土而出”;還有位牧羊人發來視頻,他在羊群旁朗誦《種子》,身后的雪山閃著圣潔的光。林小月將這些禮物擺在展示柜里,玻璃上倒映著四人的身影,像一幅溫暖的全家福。

蘇念安的下一本詩集《蒲公英的翅膀》進入校稿階段。她特意加了個章節,收錄山區孩子的作品,每首詩旁邊都附著他們的故事。“出版社說要把利潤捐給助學基金,”她撫摸著校樣上的插畫,那是程子謙拍的山區操場——蒲公英在風中搖曳,孩子們圍著畫架寫詩,“這才是詩歌真正的意義,不是孤芳自賞,而是互相照亮。”

除夕夜的圖書館格外安靜,只有屋頂的風鈴偶爾發出輕響。四人坐在林小月的專屬書桌旁,分享著李婷寄來的江城臘肉。窗外的煙花在夜空綻放,程子謙突然舉起相機:“來張跨年合影!”快門聲響起時,林小月看著鏡頭里的三人,突然明白有些約定從不需要刻意提起——就像蒲公英的種子,早已在彼此心底扎了根。

大年初一的清晨,林小月在留言本上看到新的字跡。是個連夜趕來的年輕人,剛看完紀錄片:“我辭職開了家鄉村書屋,屋頂也種了蒲公英。”他畫了張書屋的草圖,旁邊寫著,“謝謝你們讓我知道,遠方不在別處,而在心里裝著的那些人。”

江玉凱牽著林小月的手走上屋頂,積雪在腳下發出咯吱的聲響。遠處的城市漸漸蘇醒,晨光給蒲公英鍍上金邊。“今年想去趟XZ,”他望著東方的霞光,“建座流動圖書館,用卡車拖著走,哪里有孩子,就停在哪里。”林小月笑著點頭,指尖拂過一枚即將隨風而起的絨毛——它要去的地方,或許就是下一顆種子的遠方。

程子謙正在剪輯新的素材,畫面里是山區學校的蒲公英田。孩子們追逐著絨毛奔跑,笑聲驚起了林間的飛鳥。蘇念安的聲音作為旁白響起,溫柔而堅定:“風會記住每顆種子的方向,就像時光會記住,那些關于愛與詩歌的約定,永遠不會老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福清市| 灵丘县| 淮滨县| 开江县| 友谊县| 财经| 安康市| 桑植县| 临泉县| 三河市| 曲水县| 东乡县| 阳曲县| 东山县| 固原市| 栖霞市| 囊谦县| 常德市| 新乐市| 博白县| 马公市| 荥阳市| 仲巴县| 霍州市| 兖州市| 淮安市| 怀化市| 扎囊县| 庆云县| 秭归县| 个旧市| 玉龙| 云和县| 陆川县| 鹤山市| 花垣县| 嘉祥县| 邳州市| 当涂县| 鄂托克旗|